患者,男,52岁。咽部不适月余,口干咽燥,时而呃逆,咳吐涎沫,舌红少苔,脉虚数。分析病例,作出中医证的诊断,拟定治法,开

题目
问答题
患者,男,52岁。咽部不适月余,口干咽燥,时而呃逆,咳吐涎沫,舌红少苔,脉虚数。分析病例,作出中医证的诊断,拟定治法,开出处方,并分析方义。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辨证:虚热肺痿。
治法:清养肺胃,降逆下气。
处方:麦门冬汤。麦门冬30g、半夏10g、人参9g、甘草6g、粳米5g、大枣2枚;水煎服
方义分析:方中重用麦冬为君,甘寒清润,既养肺胃之阴,又清肺胃虚热。人参益气生津为臣。佐以甘草、粳米、大枣益气养胃,合人参益胃生津,胃津充足,自能上归于肺,此正“培土生金”之法。肺胃阴虚,虚火上炎,不仅气机逆上,而且进一步灼津为痰,故又佐以少量半夏降逆下气,化其痰涎,虽属辛温之品,但用量轻,与大量麦门冬配伍,则其燥性减而降逆之性存,且能开胃行津以润肺,又使麦门冬滋而不腻,相反相成。甘草并能润肺利咽,调和诸药,兼作使药。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患者,女,45岁。干呕呃逆,胃脘嘈杂,口干咽燥,舌红少苔。其证候是A.食滞胃脘 B.胃阴虚 S

患者,女,45岁。干呕呃逆,胃脘嘈杂,口干咽燥,舌红少苔。其证候是

A.食滞胃脘

B.胃阴虚

C.肝脾不调

D.肝胃不和

E.胃阳虚


正确答案:B
干呕呃逆为阴虚热扰,胃气上逆;胃脘嘈杂为胃阴不足,则胃阳偏亢,虚热内生,热郁胃中,胃气不和;口燥咽干为胃阴亏虚,上不能滋润咽喉;舌红少苔是阴虚内热的征象。故为胃阴虚。

第2题:

咳嗽气喘,咽喉不利,咯痰不爽,或咳唾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虚数,治宜选用

A.麦门冬汤
B.益胃汤
C.六味地黄丸
D.二妙散

答案:A
解析:
麦门冬汤所治虚热肺痿乃肺胃阴虚。病虽在肺,其源在胃。盖土为金母,胃主津液,胃津不足,则肺之阴津亦亏,终成肺胃阴亏之证。肺因而升降失职,则咳逆上气;肺伤而不布津,加之虚火灼金,则脾津不能上归于肺而聚生浊唾涎沫,随肺气上逆而咳出,且浊唾涎沫愈甚,则肺津损伤愈重,日久不止,终至肺痿。咽喉为肺胃之门户,肺胃阴伤,津不上乘,则口干咽燥;虚热内盛,故手足心热。胃阴不足,失和气逆则呕吐;舌红少苔、脉虚数为阴虚内热之佐证。

第3题:

干呕呃逆,胃脘嘈杂,口干咽燥,舌红少苔。其证候是( )。


正确答案:B

第4题:

患者,女,36岁。时值秋日,身热,体温38.5℃,头痛,口渴,咽干,鼻燥,干咳无痰,神疲乏力,胸满胁痛,舌干少苔,脉虚大而数。分析病例,作出中医证的诊断,拟定治法,开出处方,并分析方义。


正确答案: 辨证:温燥伤肺,气阴两伤。
治法:清燥润肺,养阴益气。
处方:清燥救肺汤。桑叶9g、石膏12g、麦冬10g、党参10g、胡麻仁6g、阿胶6g、杏仁9g、枇杷叶6g、甘草3g、水煎服
方义分析:方以桑叶轻宣肺燥,透邪于外,为君。石膏清泄肺热,麦冬滋养肺阴,为臣药。人参、甘草益气生津;麻仁、阿胶养阴润肺;杏仁、枇杷叶宣降肺气,为佐药。甘草能调和药性,为使药。九药合用,温燥得消,气阴得补,则诸症自愈。

第5题:

证见咳唾涎沫,短气喘促,口干咽燥,舌干红,少苔,脉虚数者,宜选用

A:桑杏汤
B:沙参麦冬汤
C:清燥救肺汤
D:麦冬汤
E:养阴清肺汤

答案:D
解析:
麦冬汤主治虚热肺痿,或胃阴不足证。

第6题:

证见咳逆上气,或咳吐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虚数。治当首选:

A.杏苏散

B.增液汤

C.六味地黄丸

D.麦门冬汤

E.养阴清肺汤


正确答案:D

第7题:

咳嗽气喘,咽喉不利,咯痰不爽,或咳唾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虚数宜选用的方剂为

A.麦门冬汤
B.养阴清肺汤
C.益胃汤
D.增液汤

答案:A
解析:
病虽在肺,其源在胃。盖土为金母,胃主津液,胃津不足,则肺之阴津亦亏,终成肺胃阴亏之证。肺因而升降失职,则咳逆上气;肺伤而不布津,加之虚火灼金,则脾津不能上归于肺而聚生浊唾涎沫,随肺气上逆而咳出,且浊唾涎沫愈甚,则肺津损伤愈重,日久不止,终至肺痿。咽喉为肺胃之门户,肺胃阴伤,津不上乘,则口干咽燥;虚热内盛,故手足心热。

第8题:

病例摘要:韩某,男,57岁,已婚,农民。2013年1月14日初诊。患者一月前感冒后出现咳嗽,感冒已愈,咳嗽未止,伴口干咽燥,痰少。现症: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颧红,盗汗,口干,日渐消瘦,神疲,舌红少苔,脉细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肺痨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咳嗽。中医证型诊断:肺阴亏耗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咳嗽,伴口干咽燥,痰少为主症,辨病为咳嗽。现症见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颧红,盗汗,口干,日渐消瘦,神疲,舌红少苔,脉细数,辨证为肺阴亏耗证。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降。中医病证鉴别:咳嗽与肺痨均可有咳嗽、咳痰症状,但后者为感染"痨虫"所致,有传染性,同时兼见潮热,盗汗、咯血、消瘦等症,可资鉴别。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方剂名称:沙参麦冬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沙参15g,麦冬15g,玉竹15g,花粉15g,百合15g,川贝母9g,甜杏仁10g,桑白皮10g,地骨皮15g,甘草3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9题:

麦门冬汤所治之证,乃肺胃阴亏,虚火上炎,气机逆上引起,凡咳逆、呕吐而见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虚数者,均可用之。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患者,男,58岁。患高血压病6年余,常有眩晕头痛。近日来因工作紧张,头目眩晕加重,目胀耳鸣,脑部热痛,口苦面赤,左上肢渐觉不利,舌红少苔,脉弦长有力。分析病例,作出中医证的诊断,拟定治法,开出处方,并分析方义。


正确答案: 辨证:肝肾阴虚,肝阳化风,气血逆乱。
治法: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处方:镇肝熄风汤。怀牛膝30g、代赭石30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生龟板15g、生白芍15g、玄参15g、天冬15g、茵陈6g、生麦芽6g、川楝子6g、甘草4.5g;水煎服
方义分析:方中重用怀牛膝引血下行,并能补益肝肾,为君。代赭石镇肝降逆,合牛膝以引气血下行;龙骨、牡蛎、龟板、白芍益阴潜阳,镇肝熄风,共为臣药。玄参、天冬滋阴清热,合龟板、白芍壮水以涵木,滋阴以柔肝;茵陈、川楝子、生麦芽清泄肝热,疏肝理气,遂其条达之性,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合生麦芽和胃调中,防金石、贝壳类药物碍胃,为使药。诸药合用,具有镇肝熄风、滋阴潜阳之效。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