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与证的含义有何异同?

题目
问答题
病与证的含义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同:二者都是对疾病本质的概括。
异:
1.病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概括。
2.证是对疾病过程中所处一定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以及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概括。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小建中汤与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均治虚劳病之阴阳两虚证,二者有何异同点?


正确答案: 相同点:小建中汤和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病机均属于阴阳两虚证。不同点:小建中汤主治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疼,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等症,病位在脾,为阳损及阴的阴阳两虚证。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治虚劳失精,“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男子失精,女子梦交”等症,病位在肾,为阴损及阳的阴阳两虚证。在方药上,小建中汤为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组成,甘温建中,调和阴阳。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为桂枝汤加龙骨牡蛎,调和阴阳,潜镇摄纳。

第2题:

试述脾不统血证与脾气下陷证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1)脾不统血证与脾气下陷证的相同点:两者均有脾气虚证的表现,即脾失健运和气虚证的表现,如食少腹胀、纳呆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弱。
(2)脾不统血症与脾气下陷症的不同点:脾不统血证是指脾气亏虚不能统摄血液,致使血溢脉外所表现的证候,除脾气虚证的表现外,还应有气不摄血所导致的各种出血症状,如便血、尿血、崩漏下血、月经量多等。脾虚气陷证是因脾气虚弱,升举功能减弱,脾气不升反降所致,因此除脾气虚证的表现外,还应有脘腹重坠作胀,肛门重坠,甚或脱肛、子宫脱垂等脏器下垂的表现。

第3题:

欲作奔豚与奔豚证有何区别?二者治法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欲作奔豚与奔豚证其病机基本一致,都是心阳虚,下焦阴寒之气上逆所致,但前者仅为欲作,后者是已发,故病情表现有差异。欲作奔豚的主要脉症是脐下悸动不安,水气有上冲之势,可伴见小便不利;而奔豚证的主要脉症是气从少腹上冲胸咽,烦闷欲死。因此由于二者病机基本相同,故治法均用温通心阳平冲降逆。但从方药分析,二者亦有不同,前者重用茯苓,意在利水平冲,而后者重用桂枝意在温通心阳而平冲逆。

第4题:

火热证与阴虚证有何异同,如何鉴别?


正确答案: 火热证是指外感火热等邪,或饮食不当,或情志过极等,导致阳热内盛,以发热、口渴、面红、便秘、尿黄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而阴虚证则是由于病久体内阴液亏虚,表现为低热、五心烦热、口渴、盗汗、脉细数、舌红少津等症。两者虽同属热证范畴,但本质上有虚实的不同,火热证以阳热之邪有余为主,发热较甚,病势较剧,脉洪滑数有力。

第5题:

水气病与痰饮病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水气病与痰饮病均为肺脾肾三脏阳气不足,但前者以肾阳虚不制水为主,后者以脾失健运为主,前者主症为全身水肿,后者则为局部水停证。

第6题:

病与证的含义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同:二者都是对疾病本质的概括。
异:
1.病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概括。
2.证是对疾病过程中所处一定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以及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概括。

第7题:

寒湿困脾与脾阳虚证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二证均可见到脘腹冷痛,食少便溏,口淡不渴,肢体浮肿,小便短少,舌淡苔白等症。但寒湿困脾因外感寒湿所致,故有脘腹痞闷,泛恶欲吐,头身困重,脉濡缓等;而脾阳虚证因寒湿内生所致,故有四肢不温,脘腹疼痛,喜温喜按,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等。

第8题:

半夏、生姜、甘草泻心汤证的病机、证候、治法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半夏、生姜、甘草泻心汤证同属脾胃不和,升降失调节器,寒热错尽可能的病证。三者均有心下痞满,心烦呕逆,腹中雷鸣,下利之黄症。治疗都以平调寒热,和胃消痞为治法。但半夏泻心汤证重点有于胃气上逆,故呕逆为其辨下关键,治疗当以和中降逆消痞。生姜泻心汤证,重点在胃虚食滞,水饮内盛,故以干噫食臭为辨证要点,治疗当以和胃消痞,宣散水气。甘草泻心汤证,偏重脾虚肠寒,故以下利日数十次,完谷不化为主证,治疗重在温中健脾以止利。

第9题:

膀胱湿热证的主要辨证依据有哪些?其与心火下移证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本证以小便频急,灼涩疼痛等与湿热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心火下移证与膀胱湿热证均可见小便频急、灼涩疼痛等症。但前者为火热炽盛、灼伤津液,兼有心烦、口舌生疮等症;后者为湿热蕴结膀胱,气机不畅,见有舌苔黄腻、脉滑数等湿热证候。

第10题:

导致肠道湿热的病因有哪些?湿热蕴脾证与肠道湿热证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肠道湿热证多因夏秋之季,暑湿热毒之邪侵犯肠道;或饮食不节、进食腐败不洁之物,湿热秽浊之邪蕴结肠道而成。湿热蕴脾证与肠道湿热证,均属湿热为病,可见发热、口渴、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症。前者病势略缓,除腹胀、纳呆、呕恶、便溏等胃肠症状外,有身热不扬、汗出热不解、肢体困重、口腻、渴不多饮,或有黄疸、肤痒等症;后者病势较急,病位以肠道为主,腹痛、暴泻如水、下痢脓血、大便黄稠臭秽为突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