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吸虫纲虫体的形态和生活史特点。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吸虫纲虫体的形态和生活史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根据褐藻繁殖和生活史的不同特点分为3纲,即()纲、()纲和()纲。


正确答案:褐子;不动孢子;圆子

第2题:

简述日本血吸虫生活史。


正确答案: 成虫寄生在终宿主人和动物的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中,寄生状态时一般雌雄合抱。
雌虫在血管内产卵,卵一部分随血流到达肝脏,被结缔组织包围;另一部分逆血流到达肠黏膜下,损伤肠壁进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
虫卵在水中孵出毛蚴,进入中间宿主钉螺体内发育成许多尾蚴,而后离开钉螺。
含尾蚴的疫水与人畜皮肤、口腔等接触而感染,随血进入门静脉中寄生,发育为成虫。

第3题:

简述双穴吸虫的生活史、流行病学和预防措施。


参考答案:有翼翼形吸虫属双穴科,寄生于犬、猫、狐、狼、貂的小肠中,分布于世界各地,在我国的黑龙江、吉林、北京、江西和内蒙古等省、市及自治区均有报道。
发育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为扁卷螺类,第二中间宿主为青蛙、蟾蜍及其蝌蚪。尾蚴于水中侵入蝌蚪或蛙类的肌肉内变为中尾蚴,是介于尾蚴和囊蚴之间的幼虫型。终末宿主吞食含中尾蚴的蛙类而遭感染。大鼠、小鼠、蛇和鸟类可作为该虫的转续宿主,它们可因吞食青蛙和蟾蜍而感染中尾蚴。终末宿主吞食含中尾蚴的转续宿主而遭感染,10d内即变为成虫。
可采用一般性的预防措施进行防治。

第4题:

简述双腔吸虫的生活史。


正确答案:两种双腔吸虫的发育都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陆地螺(蜗牛),第二中间宿主为蚂蚁。 两种双腔吸虫的发育都经过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囊蚴和成虫各期。成虫在终末宿主肝脏胆管、胆囊内产出虫卵,卵随胆汁进入肠腔,再随粪便排至外界。虫卵被第一中间宿主蜗牛吞食后,在其肠腔中孵出毛蚴。经过母胞蚴、子胞蚴发育为尾蚴。尾蚴从子胞蚴的产孔逸出,数十个以至数百个尾蚴集中到一起,形成尾蚴囊群,外面包有黏性物质,称之为黏性球。通过蜗牛呼吸孔排到体外,沾在植物上。黏性球被第二中间宿主蚂蚁吞食以后,在其体内形成囊蚴。牛羊等动物于牧地上吞食了含有囊蚴的蚂蚁而获得感染。囊蚴在牛羊体内的肠道中脱囊,经十二指肠到达胆管,发育为成虫。

第5题:

简述血吸虫生活史。


正确答案:毛蚴感染钉螺,尾蚴从钉螺逸出,成虫寄生于肠系膜门静脉中,虫卵循环沉积与肝肠内形成肉芽肿,并随粪便排出。

第6题:

简述一种复殖吸虫的生活史,并根据其生活史提出合适的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以异形吸虫为例,其生活史和防治方法如下:
(1)生活史:成虫(鸟或哺乳类消化道)→卵(小塔螺吞食)→毛蚴→胞蚴→两代雷蚴→(出螺入水,侵入鲻科鱼类肌肉)尾蚴→(鸟或哺乳类食病鱼)囊蚴→成虫
(2)防治方法:
1)驱鸟,以鱼投喂哺乳类时要煮熟;
2)以0.7ppm硫酸铜杀灭椎实螺;
3)以水草扎成把子诱捕椎实螺并将其杀灭。

第7题:

简述华支睾吸虫的生活史。


正确答案: 虫卵随胆汁到达肠道,与粪便一起排出体外,如落入池塘和溪沟中,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沼螺、豆螺等)吞食后,卵内毛蚴在螺消化道孵出,进入淋巴系统和肝脏,先后发育为胞蚴、雷蚴、尾蚴。尾蚴离开螺体逸入水中,钻入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或淡水小虾体内,形成囊蚴。人或其他终末宿主动物如吃进含有囊蚴而未煮熟的淡水鱼或淡水小虾后,囊蚴外壳可被胃酸及胰蛋白酶消化,在十二指肠内幼虫脱囊逸出,幼虫沿胆总管移行至肝内胆管寄生,最后在胆小管发育为成虫寄生于肝脏胆管内。

第8题:

关于日本血吸虫形态和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A、虫体背腹扁平

B、雌雄异体

C、有完整的消化道

D、有2个分支的睾丸

E、口吸盘位于虫体的前端,腹吸盘位于虫体的中部


参考答案:B

第9题:

简述牛羊肝片吸虫的生活史。


正确答案: ①成虫寄生在终末宿主牛羊胆管内,产卵随胆汁进入肠腔,经粪便,排出体外;
②在适宜条件下,经10—25天孵化出毛蚴并浮于水面;
③钻入中间宿主淡水螺内,经胞蚴、雷蚴、尾蚴,尾蚴离开螺体附着于水生植物上发育为囊蚴;
④牛羊吃草或饮水师吞食了囊蚴而被感染;
⑤幼虫穿过肠壁,经肝表面钻入肝内胆管发育成熟。

第10题:

试比较歧腔吸虫和前后盘吸虫的各自形态特点及生活史。


正确答案:歧腔吸虫狭长呈矛形,体壁光滑半透明。腹吸盘大于口吸盘。两个睾丸前后排列或左右并列于腹吸盘的后方。卵巢圆形,位于睾丸后方。卵黄腺位于体中部两侧。子宫弯曲,充满虫体的后半部,内含大量虫卵。而前后盘吸虫种类繁多,虫体的大小、颜色、形状及内部构造均因种类不同而有差异,但在形态结构上具有某些共同特征:虫体肥实呈圆锥、圆筒或大米粒状,腹吸盘位于虫体后端,且显著大于口吸盘。
歧腔吸虫在其发育过程中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陆地螺(蜗牛);第二中间宿主为蚂蚁。 虫卵随终末宿主粪便排至体外,被第一中间宿主蜗牛吞食后,在其体内孵出毛蚴,进而发育为母胞蚴、子胞蚴和尾蚴。当含尾蚴的粘性球从螺体排出后,被第二中间宿主蚂蚁吞食,尾蚴在其体内形成囊蚴。动物吃草时吞食了含囊蚴的蚂蚁而感染。虫体经十二指肠到达胆管内寄生,渐发育为成虫。
前后盘吸虫生活史类似于肝片吸虫。成虫在终末宿主的瘤胃内产卵,卵随粪便排至体外,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孵出毛蚴。毛蚴在水中遇到适宜的中间宿主扁卷螺(属于淡水螺蛳),即钻入其体内,发育为胞蚴、雷蚴和尾蚴。尾蚴离开螺体后,附着在水草上形成囊蚴。牛、羊吞食含囊蚴的水草后而感染,到寄生部位发育为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