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修复体的固位原理及临床应用:临床上常用的固位形

题目
问答题
固定修复体的固位原理及临床应用:临床上常用的固位形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临床上固定修复常用的固位形

A.环抱固位形

B.钉洞固位形

C.沟固位形

D.洞固位形

E.以上都有


正确答案:E 
解析:临床上固定修复常用的固位形:环抱固位形、钉洞固位形、沟固位形、洞固位形等。 

第2题:

固定修复体的固位原理及临床应用


答案:
解析:
固位是指口腔修复体在行使功能时,能抵御各种作用力而不发生移位和脱落的能力。

第3题:

临床上固定修复常用的固位形是

A.环抱面固位形

B.钉洞固位形

C.沟固位形

D.洞固位形

E.以上都有


正确答案:E
此题暂无解析

第4题:

简述固定修复体的固位原理及临床应用:摩擦力。


正确答案:是两个相互接触而又相互运动或有运动趋势的物体间所产生的作用力。增加摩擦力的措施:1.增加正压力如增加人造冠与预备体表面紧密接触;增加接触面积(有一定高度)。2.增加表面粗糙度。3.预备体的几何形状要规范,如:聚拢度为2°~5°。

第5题:

简述固定修复体的固位原理及临床应用。


正确答案:固位是指口腔修复体在行使功能时,能抵御各种作用力而不发生移位和脱落的能力。

第6题:

固定修复体的固位原理及临床应用:粘结力


答案:
解析:
粘结力:指粘结剂与被粘接物体界面上分子间的结合力。
影响粘结力的因素:
1.与粘结面积成正比。
2.与粘结厚度成反比。
3.适当的粗糙度。
4.清洁。
5.粘结剂稠度。

第7题:

简述固定修复体的固位原理及临床应用:约束和约束反力。


正确答案:1.约束物体位移时受到一定条件限制的现象。
2.约束力约束加给被约束物体的力称为约束力,也叫约束反力。

第8题:

临床上固定修复常用的固位形不包括

A、环抱固位形

B、钉洞固位形

C、沟固位形

D、洞固位形

E、倒凹固位


参考答案:E

第9题:

简述固定修复体的固位原理及临床应用:粘结力。


正确答案:粘结力:指粘结剂与被粘接物体界面上分子间的结合力。
影响粘结力的因素:
1.与粘结面积成正比。
2.与粘结厚度成反比。
3.适当的粗糙度。
4.清洁。
5.粘结剂稠度。

第10题:

简述固定修复体的固位原理及临床应用:临床上常用的固位形。


正确答案: 1.环抱固位形是冠修复最基本的固位形式,其特点是固位力强,牙体切割表浅,对牙髓影响小,提供粘结面积大。
2.钉洞固位形是深入牙体内的一种较好的固位形式。钉洞的要求:
(1)深度:1.5~2mm。
(2)直径:1mm。
(3)分布:两个以上,越分散越好。
(4)位置:靠近釉牙本质界的牙本质内。
(5)方向:与人造冠的就位道平行。
(6)钉的表面形态:螺纹状的好。
3.沟固位形是凹入牙体表面的半圆形固位形式。
(1)深度:1mm。
(2)长度:尽量长。
(3)方向:两个以上者要彼此平行且与就位道一致。
4.洞固位形
(1)深度:洞深应该在2mm以上。
(2)底平:应将洞底预备成平面。
(3)壁直:洞形所有轴壁应与就位道一致,无倒凹,相互平行,若敞开2°~5°。
(4)鸠尾固位形:可防止修复体水平脱位,鸠尾峡宽度:前磨牙为颊舌尖宽度的1/2,磨牙为颊舌尖宽度的1/3。
(5)洞缘斜面:洞缘斜面的预备一般是沿洞面角做成45°的斜面,其宽度一般为1~2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