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简述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及RNA测定的种类以及参考值

题目
问答题
请简述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及RNA测定的种类以及参考值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艾滋病(AIDS)是由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性传播疾病。
HI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有两大类:
①检测抗体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测方法;
②检测病毒及其组分可以病毒分离,或测定HIV的逆转录酶、抗原以及核酸。
1.参考值
筛选试验:ELISA法和快速蛋白印迹法(RWB.:阴性;
确诊试验:蛋白印迹法(WB.和RT-PCR法RNA均阴性。
2.临床意义
(1)筛选试验灵敏性高,特异性差,有假阳性。
(2)确诊试验阳性,对明确诊断和早期诊断有意义。
(3)抗HIV阳性,经确诊试验复核者,CD4淋巴细胞总数正常,CD4/CD8>1,为HIV感染者。
(4)抗HIV阳性,经确诊试验复核者,CD4淋巴细胞总数减低,CD4/CD8<1,又具有体重减轻10%以上、持续发热达38℃1个月以上、持续腹泻1个月以上、卡氏肺囊虫肺炎、卡波西(kaposi)肉瘤、明显真菌或其他条件致病菌感染中任何一项者,可诊断为艾滋病。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请简述肾功能血清尿酸(UA)测定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参考值]90~420μmol/L
[临床意义]升高具有临床意义:
①原发性,如原发性痛风;
②核酸代谢增加,如白血病、骨髓瘤等;
③肾功能损害性疾病;
④中毒(如氯仿、四氯化碳、铅)和子痫。

第2题:

请简述血清肌酐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1.参考值全血肌酐:88.4~176.8μmol/L;血清或血浆肌酐:男性53~106μmol/L,女性44~97μmol/L。
2.临床意义
(1)血肌酐增高: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严重受损。
(2)鉴别肾源性和非肾源性疾病:器质性肾衰竭患者,血肌酐浓度常超过200μmol/L;而心力衰竭、肝肾综合征、脱水、肾病综合征等患者,血肌酐浓度升高常不超过200μmol/L。
(3)血肌酐和血尿素氮同时增高:表示肾功能已严重受损。如仅有血尿素氮升高而血肌酐正常或轻度升高,则可能为消化道出血或尿路梗阻等肾外因素引起。
(4)判断肾功能损害程度:
①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血肌酐133~177μmol/L;
②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又称氮质血症期,血肌酐为178~442μmol/L;
③肾衰竭期:又称尿毒症早期,血肌酐443~707μmol/L;
④尿毒症期:又称尿毒症晚期,血肌酐>707μmol/L。

第3题: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及RNA测定


参考答案: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艾滋病(AIDS)是由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性传播疾病。HI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有两大类:①检测抗体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测方法;②检测病毒及其组分可以病毒分离,或测定HIV的逆转录酶、抗原以及核酸。1.参考值 筛选试验:ELISA法和快速蛋白印迹法(RWB):阴性;确诊试验:蛋白印迹法(WB)和RT-PCR法RNA均阴性。2.临床意义(1)筛选试验灵敏性高,特异性差,有假阳性。(2)确诊试验阳性,对明确诊断和早期诊断有意义。(3)抗HIV阳性,经确诊试验复核者,CD4淋巴细胞总数正常,CD4/CD8>1,为HIV感染者。(4)抗HIV阳性,经确诊试验复核者,CD4淋巴细胞总数减低,CD4/CD8

第4题:

请简述丙型肝炎病毒(HCV)标志物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1.丙型肝炎病毒RNA(HCV-RNA.测定:
(1)参考值:斑点杂交法和RT-PCR法:阴性。
(2)临床意义:
阳性结果:
①HCV感染的早期诊断,HCV-RNA阳性提示HCV复制活跃,传染性强;转阴提示HCV复制抑制,预后较好。
②动态观察HCV-RNA和抗-HCV的变化,可作为预后判断和干扰素等药物疗效的评价指标。2.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检测
(1)参考值:ELISA和RIA法:阴性。
(2)临床意义:
阳性结果:
①抗-HCV阳性是有传染性的标志,_并不是保护性抗体;
②慢性丙型肝炎时,抗-HCV的阳性率约为70%~80%,故阴性者不能排除患丙型肝炎的可能;
③IgM主要用于早期诊断,持续阳性可作为发展为慢性肝炎的指标,或提示病毒持续存在,并有复制能力;
④IgG阳性提示有HCV感染,不能作为早期诊断指标。

第5题:

请简述血清转氨酶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1.参考值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0~40U/L(速率法37℃);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0~40U/L(速率法37℃);ALT/AST≤1。
2.临床意义
(1)急性病毒性肝炎:ALT和AST均明显升高,ALT/AST>1。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时,出现酶-胆(红素)分离现象,提示肝细胞严重破坏,预后不良。在急性肝炎的恢复期,血清转氨酶处于较高水平波动或再上升,提示有可能转为慢性肝炎。
(2)慢性病毒性肝炎:血清转氨酶持续在较高水平或反复波动达半年以上,则应考虑慢性肝炎的诊断。
(3)肝硬化:血清转氨酶可有轻、中度增高或降低。
(4)肝癌、阻塞性黄疸:血清转氨酶可呈轻、中度增高。
(5)其他疾病:如心功能不全、急性传染病(如钩端螺旋体病、伤寒)、多种化学毒物或药物(如砷、氯丙嗪、四环素、利福平、异烟肼等)均可导致肝细胞不同程度的损害,血清转氨酶可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6)急性心肌梗死:以AST增高为主,在发病后6~8小时升高,18~24小时达高峰,4~5天后降至正常。

第6题:

请简述肾功能血清尿素氮(BUN)测定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参考值]2.9~8.2mmol/L(8~23mg/dl)
[临床意义]特异性不如血清Cr。
升高具有临床意义:
1)肾前性
①蛋白质代谢增加,大量高蛋白饮食、饥饿、发热等;
②肾血流量下降,如脱水,休克和心衰等。
2)肾性如急慢性肾衰。
3)肾后性肾脏以下的尿路阻塞性疾病。

第7题:

请简述免疫球蛋白A的种类,以及免疫球蛋白A检测的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A,IgA)分为血清型IgA与分泌型IgA(SIgA)两种。
前者占血清总Ig的10%~15%,后者主要存在于分泌液中,如:唾液、泪液、母乳、鼻腔分泌液、支气管分泌液及胃肠道分泌液。SIgA由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的淋巴样组织合成,SIgA浓度变化与这些部位的局部感染、炎症或肿瘤等病变密切相关。
[参考值]成人血清IgA为0.7~3.5g/LSlgA唾液平均为0.3g/L泪液为30~80g/L初乳平均为5.06g/L粪便平均为1.3g/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儿童的IgA水平比成人低,且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到16岁前达到成人水平。
2)病理性变化:
增高:见于IgA型MM、SLE、类风湿性关节炎、肝硬化、湿疹和肾脏疾病等;在中毒性肝损伤时,IgA浓度与炎症程度相关。
降低:见于反复呼吸道感染、非IgA型MM、重链病、轻链病、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肌营养不良)等。

第8题:

请简述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及RNA测定的种类以及参考值


正确答案: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艾滋病(AIDS)是由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性传播疾病。
HI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有两大类:
①检测抗体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测方法;
②检测病毒及其组分可以病毒分离,或测定HIV的逆转录酶、抗原以及核酸。
1.参考值
筛选试验:ELISA法和快速蛋白印迹法(RWB.:阴性;
确诊试验:蛋白印迹法(WB.和RT-PCR法RNA均阴性。
2.临床意义
(1)筛选试验灵敏性高,特异性差,有假阳性。
(2)确诊试验阳性,对明确诊断和早期诊断有意义。
(3)抗HIV阳性,经确诊试验复核者,CD4淋巴细胞总数正常,CD4/CD8>1,为HIV感染者。
(4)抗HIV阳性,经确诊试验复核者,CD4淋巴细胞总数减低,CD4/CD8<1,又具有体重减轻10%以上、持续发热达38℃1个月以上、持续腹泻1个月以上、卡氏肺囊虫肺炎、卡波西(kaposi)肉瘤、明显真菌或其他条件致病菌感染中任何一项者,可诊断为艾滋病。

第9题:

请简述总胆固醇(TC)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一)参考值
1.合适水平:<5.2mmol/L。
2.边缘水平:5.23~5.69mmol/L。
3.升高:>5.72mmol/L。
(二)临床意义
1.TC增高:
见于:①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
②各种高脂蛋白血症,阻塞性黄疸,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类脂性肾病,肾病综合征,糖尿病等;
③长期吸烟,饮酒,精神紧张,血液浓缩等;
④应用某些药物如环孢素、糖皮质激素、阿司匹林、口服避孕药等。
2.TC减低:
见于:①甲亢;
②严重的肝脏疾病如肝硬化、急性重型肝炎;
③贫血、营养不良和恶性肿瘤等;
④应用某些药物如雌激素、甲状腺激素、钙拮抗剂等。

第10题:

请简述戊型肝炎病毒(HEV)标志物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1.戊型肝炎病毒抗体IgM和IgG测定
(1)参考值:RIA、ELISA法:阴性。
(2)临床意义:
阳性结果:
①抗HEV-IgM阳性,则可确诊患者受HEV感染,是急性感染的诊断指标;
②戊型肝炎恢复期抗HEV-IgG效价超过或等于急性期4倍者,提示新近感染,有诊断意义。
2.戊型肝炎病毒RNA(HEV-RNA.测定
(1)参考值:RT-PCR法:阴性。
(2)临床意义:
阳性结果:
①早期诊断感染;
②对抗体检测结果进行确证;
③判断患者排毒期限;
④分子流行病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