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1996年到A企业参加工作,当时与该企业签订了3年的劳动合同。到1998年,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不佳,要安排部分职工下岗

题目
单选题
王芳1996年到A企业参加工作,当时与该企业签订了3年的劳动合同。到1998年,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不佳,要安排部分职工下岗,在企业领导集体研究的基础上,提前向工会说明了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职工下岗分流意见。王芳于1998年底下岗,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由中心为其缴纳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费用。王芳在再就业服务中心接受了家政的培训,半年后,通过中心提供的需求信息,王芳成为B公司的家政服务员。 “下岗职工证明”的有效期最长为( )。
A

1年

B

2年

C

3年

D

4年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回答32~36题:

王芳1996年到A企业参加工作,当时与该企业签订了3年的劳动合同。到1998年,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不佳,要安排部分职工下岗,在企业领导集体研究的基础上,提前向工会说明了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职工下岗分流意见。王芳于1998年底下岗,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由中心为其缴纳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费用。王芳在再就业服务中心接受了家政的培训,半年后,通过中心提供的需求信息,王芳成为B公司的家政服务员。

企业领导应当至少提前( )日向工会说明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职工下岗分流意见。

A.5

B.20

C.15

D.30


正确答案:C

第2题:

由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地处某市繁华市区的桢隆制鞋厂决定到远离市区15公里的郊区另建新厂。该厂因此召开全厂大会,动员员工到新厂上班,并提前60天向员工发放了变更劳动合同通知书,分别与员工办理变更劳动合同的手续。王平是一位在该厂工作了15年的工人,与企业有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接到变更劳动合同的书面通知后,王平向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提出,新厂离家太远,自己家里上有老人需要照顾,下有刚刚5岁的幼儿需要接送,确实有困难.因此要求到该厂在市区的销售部门工作。企业经过慎重研究,书面通知王平:销售部的编制已满.无法安排。王平是制造工人,文化水平仅为初中,没有任何销售经验;而且企业为解决员工的上下班问题,己经安排开通班车等,因此厂部无法满足王平的要求。

经几次协商.双方均不能达成变更劳动合同的协议。最后企业书面提出:再给王平一个月的时间考虑,如果还不能同意变更劳动合同,企业将解除劳动合用,支付王平10个月的工资作为经济补偿金。王平在接到通知后仍表示不能到新厂上班.一个月后,鞋厂作出决定:因变更劳动合同达不成协议,王平不服从企业的工作安排,企业解除与王平的劳动合同,支付王平10个月的工资作为经济补偿金。王平对企业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不服,申诉到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请求维持原劳动关系,并要求企业安排其到销售部门工作。

请对上述案例提出你的分析意见。


正确答案:
(1)因为桢隆制鞋厂的厂址要迁到郊区,使得企业原来与员工所签订的劳动合同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且企业按照规定提前60天向员工发放了变更劳动合同通知书,桢隆制鞋厂变更劳动合同符合法定条件。
(2)企业与员工在签订以及变更劳动合同时,应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因此王平有权提出到销售部门工作的要求.企业有权决定不接受王平的要求。
(3)根据《劳动法》第40条规定,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用人单位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因此桢隆制鞋厂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合法。
(4)在本案例中,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应该支付经济补偿金,标准是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相当于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但最多不超过12个月,因此桢隆制鞋厂支付王平经济补偿金不符合规定,应支付12个月的工资作为经济补偿金。
(5)依据劳动法的有关规定,企业解除劳动合同符合法定条件、程序的,在补足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后,可以解除与王平的劳动合同。

第3题:

某企业共有职工50名。受金融危机影响,该企业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决定裁员15名。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企业需提前30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

B.该企业的裁员方案应经工会审批

C.该企业因经营发生严重困难,无需向被裁减的人员支付经济补偿

D.该企业裁减人员时,应优先留用与本单位订立劳动合同的残疾人


正确答案:B
【答案】B。本题考核的是劳动合同解除的经济性裁员的情形。在我国,当企业由于经济困难要裁减人员20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20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1O%以上时,用人单位必须提前2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第4题:

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企业的集体合同由( )与企业订立。

A、 企业工会代表企业职工
B、 企业每一名职工
C、 企业10名以上职工
D、 企业绝大部分职工

答案:A
解析:
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订立;尚未建立工会的用人单位,由上级工会指导劳动者推举的代表与用人单位订立。

第5题:

职工是指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下列情况符合职工概念的有( )。

A.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的兼职职工
B.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的临时工
C.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但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人员
D.通过企业与劳务中介机构签订用工合同而向企业提供服务的人员

答案:A,C,D
解析:
选项B,临时工与企业订立了劳动合同则属于企业的职工,没有签订合同则不属于。

第6题:

题干如上:王芳凭( )享受有关政策规定的下岗职工应享受的服务和待遇。

A.企业领导的决议

B.下岗职工证明

C.劳动合同

D.职工下岗登记表


正确答案:B

第7题:

某企业共有职工50名,受金融危机影响,该企业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决定裁员l5名。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企业需提前30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
B.该企业的裁员方案应经工会审批
C.该企业因经营发生严重困难,无须向被裁减的人员支付经济补偿
D.该企业裁减人员时,应优先留用与本单位订立劳动合同的残疾人

答案:A
解析:
AB两项,《劳动合同法》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需要裁减人员20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20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10%以上时,用人单位必须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该企业裁员人数占据了企业职工总数的30%,应当履行上述程序。C项,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D项,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①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②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③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第8题:

李梅1996年到A企业参加工作,当时与该企业签订了3年的劳动合同。到1998年,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不佳,要安排部分职工下岗,企业领导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提前向工会说明了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职工下岗分流意见。李梅于1998年底下岗,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由中心为其缴纳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费用。李梅在再就业服务中心接受了家政的培训,半年后,通过中心提供的需求信息,李梅成为B公司的家政服务员。

企业领导应当至少提前( )日向工会说明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职工下岗分流意见。

A.5

B.20

C.15

D.30


正确答案:C
解析:企业安排职工下岗,应坚持公开、公正的原则。企业在安排职工下岗时,首先应该在领导集体研究的基础上,至少提前15日向工会或者职代会说明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以及职工下岗分流的意义。

第9题:

由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地处某市繁华市区的桢隆制鞋厂决定到远离市区15公里的郊区另建新厂。该厂因此召开全厂大会,动员员工到新厂上班,并提前60天向员工发放了变更劳动合同通知书,分别与员工办理变更劳动合同的手续。
王平是一位在该厂工作了15年的工人,与企业有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接到变更劳动合同的书面通知后,王平向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提出,新厂离家太远,自己家里上有老人需要照顾,下有刚刚5岁的幼儿需要接送,确实有困难,因此要求到该厂在市区的销售部门工作。
企业经过慎重研究,书面通知王平:销售部的编制已满,无法安排。王平是制造工人,文化水平仅为初中,没有任何销售经验,而且企业为解决员工的上下班问题,已经安排开通班车等,因此厂部无法满足王平的要求。
经几次协商,双方均不能达成变更劳动合同的协议。最后企业书面提出:再给王平一个月的时间考虑,如果还不能同意变更劳动合同,企业将解除劳动合同,支付王平10个月的工资作为经济补偿金。王平在接到通知后仍表示不能到新厂上班。
一个月后,鞋厂作出决定:因变更劳动合同达不成协议,王平不服从企业的工作安排,企业解除与王平的劳动合同,支付王平10个月的工资作为经济补偿金。王平对企业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不服,申诉到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请求维持原劳动关系,并要求企业安排其到销售部门工作。
请对上述案例提出你的分析意见。


答案:
解析:
(1)因为桢隆制鞋厂的厂址要迁到郊区,使得企业原来与员工所签订的劳动合同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且企业按照规定提前60天向员工发放了变更劳动合同通知书,桢隆制鞋厂变更劳动合同符合法定条件。
(2)企业与员工在签订以及变更劳动合同时,应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因此王平有权提出到销售门市部工作的要求,企业有权决定不接受王平的要求。
(3)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因此桢隆制鞋厂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合法。
(4)在本案例中,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应该支付经济补偿金,标准是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但最多不超过12个月,案例中,桢隆制鞋厂支付王平经济补偿金不符合规定,应支付12个月的工资作为经济补偿金。
(5)依据劳动法的有关规定,企业解除劳动合同符合法定条件、程序的,在补足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后,可以解除与王平的劳动合同。

第10题:

某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采取了技术改革措施,并在企业内部进行了职工岗位调动,最终导致了部分职工的下岗。由于这次变动涉及了多方的利益,特别是涉及到部分下岗职工的生存问题,因此该企业和部分职工多次就岗位调动和下岗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
该企业的综合部负责整个企业的劳资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社会保障工作以及老干部管理,在这次改革中,综合部负责下岗职工的工龄买断金发放、养老保障手续的办理等工作,所以他们每天需要直接面对大量情绪激动的下岗职工。在实施改革的这段时间里.综合部的员工压力很大,除了要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还要负责安抚下岗职工的情绪,他们夹在中间很难受,有苦说不出,并且与下岗职工之间还出现了沟通障碍。有时候,遇到一些顽固的下岗职工也避免不了一顿争吵。在这样紧张的氛围中工作,他们已出现消极怠工、烦躁等行为和情绪。
【问题】
1.这个案例中存在哪些问题和需要?
2.假如你是一名企业社会工作者,你认为介入的目标有哪些?
3?针对上述案例中的情况,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答案:
解析:
1.上述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主要有:
(1)综合部工作人员工作压力大,情绪不稳定,出现了消极怠工的情况,存在解压等心理疏导和情绪调节的需要。
(2)部分下岗职工存在心理疏导和再就业的心理与社会支持需要。面对转岗和下岗的安排,部分职工情绪激动,对企业心存不满。
(3)劳动关系协调的需要。企业与职工之间存在较严重的冲突关系,存在监督企业落实涉及职工权益的法律、法规的需要。
2.介入的目标有:
(1)介入职工情绪管理。为企业管理部门的员工提供心理疏导,帮助有不良情绪的职工减压和调节情绪,以疏导和缓和其不良隋绪,改善心理状态。
(2)介入困难群体关怀。为转岗和下岗职工提供帮助,不仅要在精神上安抚他们的情绪,还要帮助他们得到相应的福利保障。协调企业内外的各种资源为他们提供心理和社会支持,帮助其改善生活境况,增强转岗和下岗后的适应和发展能力。
(3)介入劳动关系协调。建立职工和企业关系的调解机制,使职工和企业之间发生的矛盾、冲突,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妥善解决。
(4)介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如果企业社会工作者通过进一步了解情况,发现企业在劳资纠纷事件中发生了侵害职工权益的行为,应向其传播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推动企业不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履行其在维护职工权益方面的责任。
3.针对上述案例中的情况,企业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的介入策略有:
(1)直接介入的策略
①开展情绪问题的个案工作。针对综合部工作人员的具体情况,制定介入计划,实施个案工作。具体包括:与消极怠工的个别员工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给予他们情感支持,通过心理辅导处理不良情绪,协助他们掌握情绪管理的技巧,调整好心态,积极工作。
②开展针对适应问题的个案工作。对情绪激动的转岗和下岗职工开展个别辅导,调解他们的情绪,运用同理心给予情感支持。
③开展针对权益维护与资源支持的个案工作。对转岗和下岗职工开展再就业的心理与社会支持,开展可能因此导致生活困难的援助。
④建立支持小组,开展小组工作,使职工获得支持。利用小组工作方法,把有消极怠工行为、烦躁等不良情绪的职工组织起来,开展互助小组,加强与朋辈群体的沟通,让员工在小组中发泄情绪与压力,获得彼此的支持,增强正向动机和能量。针对下岗职工也可以开展支持性小组,让他们在小组中宣泄情绪,获得支持。开展综合部员工和下岗职工混合小组,加强他们之间的沟通,让他们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对方,缓和关系。
⑤建立教育小组。针对转岗和下岗职工在职业技能上的不足,可以举办劳动技能培训班和再就业技能培训班。
⑥运用社区工作的方法,对职工和企业相关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企业的相关制度,向下岗职工解释清楚,向企业传达下岗职工的心声。可制定可行性计划,组织企业和职工的会谈活动,引导职工合理、合法表达自己的意见,维护自身权益,与企业管理方进行对话与沟通,消除因沟通不畅而引发的矛盾与冲突。
(2)间接介入的策略
通过介入职工以外的其他系统,以问接帮助服务对象。例如,发动转岗和下岗职工的家人和朋友给予他们心理和社会的支持,以帮助其更好地适应生活。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