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萨断言上帝作为无限是不可认识的,他认为认识是“有学问的无知”,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  )。

题目
多选题
库萨断言上帝作为无限是不可认识的,他认为认识是“有学问的无知”,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  )。
A

库萨的论证是从分析认识方式和认识过程开始的

B

库萨进一步把有学问的无知运用于对有限事物的认识

C

库萨认为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猜测无限地逼近真理

D

精神的能力是有限的

E

库萨关于“有学问的无知”的思想深刻地揭示了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

A.揭示了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过程的起点
B.揭示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C.认为理性认识可以脱离感性认识而存在,是错误的观点
D.强调理性认识的重要作用,完全否认了感性认识的作用

答案:B
解析:
题干这句话中,“眼睛”所看见的代表感性认识,“理性”指理性认识。强调了理性认识的重要性,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感性认识是盲目的,甚至会被假象所迷惑和误导,所以是“最坏的见证人”,这句话体现了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指导,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故本题答案为B。

第2题:

“原因和结果是我们思维的创造物。”“在自然界中,既没有原因,也没有结果。”下列对这两句话理解正确的有( )。

A.这两句话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B.这两句话是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
C.这两句话否定了原因和结果的客观性
D.这两句话否认了科学认识的客观依据

答案:B,C,D
解析:
题干中的两句话否认了因果关系的客观性,认为因果关系只存在于思维中,是违背唯物辩证法的观点,A项错误,C项正确。决定论是一种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客观规律和因果联系的理论和学说。题干否定了因果关系的客观存在,是一种非决定论,认为因果存在于思维之中,是一种唯心主义,B项正确。这两句话否认了因果关系的客观性,使科学认识丧失了客观依据,D项正确。

第3题: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对这一命题的正确理解是( )。

A.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有待于升华成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不能帮助人们获取关于事物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


正确答案:B
感性认识是关于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关于事物本质的认识。仅仅获得了关于事物现象的认识不能正确的理解事物,只有认识了事物的本质才能理解事物,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更深刻地感觉事物。因此,感性认识有待于升华成理性认识。据此,B为应选项。A之所以为排除项,是因为我们可以认为感性认识是肤浅的认识,但肤浅不等于不可靠。C之所以为排除项,是因为关于认识现象的感性认识虽然不是关于事物本质的认识,但由于现象是事物本质的外在表现,因而不能认为感性认识对于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帮助。D之所以为排除项,是因为D项所表述的命题虽然正确,但与题干没有解证关系。

第4题: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句话告诉我们()

  • A、认识来源于实践
  • B、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正确答案:C

第5题:

“我知道他/不认识。”这句话的意思是:他不认识。


正确答案:错误

第6题:

孔子说:“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句话的认识论含义是( )。
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而存在 D.认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答案:B
解析:
B [解析]孔子的这句话是其在知行观方面的典型观点,强调行(实践)在检验言(认识)中的作 用。故本题选B。

第7题:

毛泽东同志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这―论断揭示了( )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质的不同
B.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能促进感性认识
C.感性认识对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实际意义
D.对认识事物而言,只有理性认识才是最重要的

答案:A,B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质的区别。所以“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有联系的:首先,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存。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唯物论;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辩证法。其次,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互相交织互相渗透的。一方面,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人们在获得感性认识时,总是以原有的知识为背景,使用已有的概念和逻辑框架,在理性认识参与和指导下进行。同样接触客观事物,由于理论准备不同,感受就:可能大不一样,因此说“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另一方面,理性中渗透着感性的因素,理性认识不仅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而且要通过感性的认识来说明。故选AB

第8题: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说明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质的不同

B.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能促进感性认识

D.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正确答案:ABC

第9题:

奥古斯丁把“认识上帝”作为哲学入门的向导,他认为上帝是客观存在的。


正确答案: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他从三个方面论证了上帝的存在:
第一,从宇宙秩序方面论证:万物有规律,有一种和谐的秩序,任何人都不能改变而只能在这种秩序下生活,说明必然有一个秩序的安排者,这就是上帝;
第二,从万物等级方面论证:万物分等级,由低级到高级排列:即由非生物、植物、动物到人等等,人是最高等级,说明必然有一个秩序的安排者,这个安排者就是上帝;
第三,从哲学思辩方面论证:谁也不能否认真善美的存在,每人都可能占有其中的一部分,而不能占有全部,说明全部是存在的,上帝就是真善美本身,因此,上帝是存在的。

第10题:

教学《滕王阁序》,教师将"理解文中运用的典故"作为教学难点之一。下面对该教学难点分析正确的是()。

  • A、教师对文言文教学的重难点要求理解不准
  • B、教师对文言文教学应承担的任务认识不清
  • C、教师认为理解典故对学生是有一定难度的
  • D、教师认为理解典故是学生最难掌握的内容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