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论”的伦理学

题目
名词解释题
“快乐论”的伦理学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密尔对快乐的论证陷入自相矛盾的原因是()。

  • A、他区别了物质和精神的快乐
  • B、他批判倡导边沁的数量快乐论
  • C、他无法证明精神快乐高于物质快乐的理由
  • D、陷入数量快乐论的证明逻辑

正确答案:B,C,D

第2题:

西方哲学的幸福观包括()。

  • A、快乐论和客观论
  • B、快乐论和禁欲论
  • C、实现论和禁欲论
  • D、快乐论和实现论

正确答案:D

第3题:

我国历史上集儒家音乐美学思想之大成的著作是( )。

A.《乐记》
B.《声无哀乐论》
C.《乐论》
D.《非乐》

答案:A
解析:
《乐记》最早的一部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汉族音乐理论著作,它总结了先秦时期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因此,答案选A。
B选项,嵇康著,理论天地产万物,音乐史万物之一。也是自然之道,由天地的元气所产生,因而它独立于天地之间,有自己的自然道理。嵇康代表作品《广陵散》。
C选项,《乐论》阮籍,主张通过“正乐、正礼”摒弃“淫声、悲乐”是音乐即善且美,称为雅颂之乐。
D选项,《非乐》是墨子推崇的音乐美学思想。是一种狭隘功利主义的音乐美学思想。
故正确答案选A。

第4题:

我国第一部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儒家音乐思想”的论著是()。

  • A、《乐记》
  • B、《乐论》
  • C、《声无哀乐论》
  • D、《梦溪笔谈》

正确答案:A

第5题:

《声无哀乐论》和儒家思想有哪些相对立的观点?


正确答案: 《声无哀乐论》作者嵇康,魏末琴家,音乐理论家,思想家。曾作琴曲《长清》《短清》《长侧》《短侧》等。《声无哀乐论》主要观点:音乐是客观存在的音响。哀乐是人们的精神被触动后产生的感情,两者并无因果关系。
它主张音乐脱离封建政治功利,与儒家的“礼乐并举”的音乐思想相对立.

第6题:

以下为嵇康所著的是()。

  • A、《乐记》
  • B、《乐论》
  • C、《琴赋》
  • D、《琴操》

正确答案:C

第7题:

《声无哀乐论》的论证方法?


正确答案:把儒家作为秦客,把自己作为东野主人,经过八次辩论,来阐述他的美学思想。

第8题:

与《声无哀乐论》 同时代的关于礼乐教化的著作是( )。

A. 徐上瀛《溪山琴况》
B. 阮籍《乐论》
C. 朱载堉《乐律全书》
D. 江永《律吕新论》

答案:B
解析:
《声无哀乐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作。A项徐上瀛《溪山琴况》是明末清初的琴论,B项阮籍《乐论》是三国时期的著作,C项朱载堉《乐律全书》是明代的音乐律学论著,D项江永《律吕新论》是清代的音乐论著。由此得出此题的正确答案为B。

第9题:

《声无哀乐论》的主要音乐思想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声无哀乐论》是由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稽康所著,文中通过“秦客”与“东野主人”的八次论难,阐述了“声无哀乐”的观点。
关于音乐的本质,稽康认为音乐是客观的存在,哀乐之情是主观的存在,两者并无因果关系,与儒家的音乐观点——表情说相对立。即:“心之与声,明为二物。”“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哀乐自当以感情而后发,则无系于声音。”“音声有自然之和,而无系于人情。”音乐的本体是“大小、单复、高埤(pi增加)、善恶”的总和,它只能引发人们的“躁静”(兴奋或恬静)、“专散”(精神集中或分散)。
人们的哀乐之情来自外界客观事物的影响,音乐只是诱导其表现出来。即“哀乐自以事会,先遘(gou相遇)于心,但固和声以自显发。”并且“人情不同,各施所解,则发其所怀。”
稳康肯定了音乐的娱乐作用和美感作用。大胆地否定了儒家所一贯提倡的音乐教化作用、道德作用。反对无视音乐的艺术性,把音乐简单的与政治等同的观点。
《声无哀乐论》是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音乐美学论著,其中涉及音乐本质、音乐的功能、音乐的审美感受等思想与儒家所提倡的音乐思想,构成了封建社会中音乐思想两大潮流的源头。

第10题:

以下论著为阮籍所著的是()。

  • A、《乐记》
  • B、《乐论》
  • C、《琴赋》
  • D、《声无哀乐论》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