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哲学中的“自我”和“自在之物”都是经验性的实体

题目
判断题
康德哲学中的“自我”和“自在之物”都是经验性的实体
A

B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康德哲学中的“自我”只是思想的逻辑前提,即一个“主词”而非主体;“自在之物”同样也是逻辑上的设定和限制,是经验的前提和来源而非对象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康德哲学中贯穿始终的基本范畴是( )。

A.自在之物
B.感性
C.理性
D.现象
E.知性

答案:A,D
解析:

第2题:

在康德哲学中,与现象和自在之物同等重要的范畴还包括()。

A.善良意志
B.绝对命令
C.先天综合判断
D.至善

答案:C
解析:

第3题:

黑格尔哲学的核心概念是( )。

A.绝对同一
B.自我
C.绝对精神
D.自在之物

答案:C
解析:

第4题:

自在之物(康德)


正确答案:在康德哲学中,“自在之物”与“现象界”相对,有三种不同含义:
(1)指外在事物,在其认识论中常用,意思是在人认识外界事物时,先由这些事物刺激人们的感官而产生杂乱的印象与观念,然后由感性形式与知性范畴加以改造而形成现象界,人只能认识现象界,对自在物则不得而知。
(2)在《纯粹理性批判》的先验辩证部分中认为理性所试图达到的三个理念:一是一切精神现象的最高统一体“灵魂”;二是一切物理现象的最高统一体“世界”;三是无条件的全体统一。但人们对这些事物的统一仍然用知性的有限范畴去认识,因而理性陷入二律背反和谬误,以此说明自在之物存在于现象的彼岸,并不具有经验材料,不能形成知识,但可以通过伦理学思想而达到对它的假设。
(3)指与本体意义接近的极限概念,见于《纯粹理性批判》知性理论中论述本体与现象对立的部分。这种用法强调自在之物的不可知的性质,认为人的认识到此为止,不能超越这个界限,极限之内是现象界,可以认识,自在之物不能认识。从这个意义提出本体概念,作为对自在之物的另一种表述。辩证唯物主义承认自在之物,但否认自在之物与现象之间有不可逾越的界限。

第5题:

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者、不可知论者康德说:“没有科学史的科学哲学是空洞的,没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是盲目的。”他认为,不是事物在影响人,而是人在影响事物,人在构造现实世界,并由此提出著名的观点:“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康德承认自在之物的存在,但是又认为我们其实根本不可能认识到事物的真性,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如何理解康德所说的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正确答案: 哲学和具体科学密切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没有科学史的科学哲学是空洞的”体现了这一点。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没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是盲目的”体现了这一点。

第6题: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版序言中把自己的哲学概括为( )

A.自在之物
B.绝对观念
C.哥白尼革命
D.批判哲学

答案:D
解析:

第7题:

费希特哲学的核心范畴是( )。

A.绝对精神
B.绝对同一
C.自在之物
D.自我

答案:D
解析:

第8题:

费希特认为康德的“自在之物”是一种纯粹的虚构。()


答案:对
解析:

第9题: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是如何调和现象与自在之物之间的对立的?


正确答案: 由于康德对第三种先天能力即人类情感能力的发现,在此之前他曾认为情感能力是不可能有自己的先天原则的,因此他把这种能力归于经验性的心理学范围而不加讨论。但现在他认为可以在知性和理性之间的“判断力”的某种先天运用中发现这种情感能力的先天原则,这一原则的发现缓和了前两个批判之间的对立。

第10题:

黑格尔哲学的核心概念是()。

  • A、绝对同一
  • B、自我
  • C、绝对精神
  • D、自在之物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