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外道古籍说,佛陀是遍入天的一个化身,这是怎么说的?此说法是否属实?为什么?

题目
问答题
有些外道古籍说,佛陀是遍入天的一个化身,这是怎么说的?此说法是否属实?为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有些外道古籍说,佛陀是遍入天的一个化身,这是怎么说的?此说法是否属实?为什么?


正确答案: 1)有些外道古籍中说,很早以前遍入天有十种化身,其中一个就是释迦牟尼佛。它是怎么说的呢?相传在久远以前,遍入天看到众生随着生老病死而转的痛苦后,生起极大的悲心,为救护这此可怜的众生,他好下了非常殊胜的心,以慈悲的力量降生到释迦族中,这就是乔达摩,或者说瞿昙童子,以此身份通过精进修持,最后他在印度成佛。
2)按照作者的观点,这种说法其实是一种谣传。为什么呢?因为遍入天的整个历史从头到尾讲了很多杀生作战的故事,而释迦牟尼佛从发心直到成佛也没有伤害一个众生,所以,被无明愚痴所障蔽的愚者,根本不知道佛陀饶益众生的行为。

第2题:

为什么不能皈依外道天尊?为什么应该皈依佛陀?你能分清天尊与佛陀的区别吗?


正确答案:1)外道所供奉的天尊都有过患,作为佛教徒,皈依佛后不能供奉外道天尊,否则就违反了皈依戒。如果是非佛教徒,虽然可从天尊那里暂时得到一点利益,但究竟来讲,天尊既不能赐予增上生的一切人天福报,更不能赐予决定胜的究竟解脱,因此不应皈依外道天尊。
2)佛陀已经彻底调伏自心,脱离了贪嗔痴为主的八万四千烦恼,并且一直精勤地利益众生。所以,在这样的大仙面前,我虔诚皈依。
佛陀已经彻底调伏自心,脱离了贪嗔痴为主的八万四千烦恼,并且一直精勤地利益众生。所以,在佛陀面前,我虔诚皈依。
3)众生怙主佛陀与天尊截然不同:他不像大天那样以嗔心持着三尖箭,也没有以贪心怀抱女人,没有像遍入天那样手拿锋利的宝轮,没有像能瘦那样持着短矛,也不像具力天子一样拿着犁刃。佛陀已经获得了解脱,永断贪嗔痴烦恼之结,远离所知障经及爱染等烦恼障,超越生死轮回的瀑流,诚如《随念三宝经》所言:“永断诸结,脱离热恼,解脱爱染,越众瀑流。”

第3题:

为了表达真诚教师对学生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想到什么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第4题:

精进的体相是什么?有些人一天念几万遍佛号,或者磕几千个大头,这是否就意味着很精进?请具体分析。


正确答案: “进即喜于善”,精进的体相就是对善法的一种欢喜心。身体和语言虽然很精进,但如果自心对行持善法散漫无力,则只能得到微劣善果,远不及一念有力的善心所得之果。所以,精进关键在于内心,如果特别专注,没有散乱到外境上面,这才叫做真正的精进,也才能成就很大的善根功德。

第5题:

为什么说众生与佛陀是一体的?请从世俗、胜义两个角度分析。


正确答案: 从胜义的角度来讲,众生与佛一味一体,每个众生都具有如来藏,都具足如来的功德庄严。从世俗的角度而言,佛在因地发了菩提心后,把众生和自己观为一体,通过自他交换、自他平等、自轻他重等修持菩提心,众生的悲苦喜乐全部都是自己的感受。而且众生都是未来佛。

第6题:

佛陀的应化身有几种?


正确答案: 应化是化现或变化的身相,是报身所化现的种种身相,有三类或四类两种分法。现按四类分法来做介绍:
一是净土胜应身:如阿弥陀佛、药师佛之类。属相续不断常住身,永远在佛国净土。
二是尘世应身:示现出世、说法、生死涅槃等相。如释迦牟尼示现成佛,从生到涅槃,汉地说是“八相成佛”,藏传佛教说是“十二相成佛”。这是所依据的经典不同,藏传佛教是依据《大乘庄严经论》的观点。
三是技艺化身:化现琴师、画师以及各种能工巧匠,以技艺度化众生。众生的需要就是佛的需要,为众生衣食住行提供方便,对社会作出贡献的科学家、艺术家、各类工匠等,很多都是佛的化身。
大家可能看过释迦牟尼度化琴师的故事:有一个弹琴技艺非常高超的人,他有许多追随者,因而非常骄傲,根本不信佛。佛就化现成琴师去和他比赛,弹琴的技艺两人不相上下,不分胜负。佛问:“你会弹无弦琴吗?”然后就把琴弦完全去掉,空弹出各种各样的美妙琴声。琴师看着都惊呆了,他马上对佛佩服得五体投地,带着他的弟子们诚心皈依了佛陀。
四是不定化身:为利乐众生,化现人类和非人类种种形象,千姿百态,不拘一格。

第7题:

佛陀没有亲自给我们传法,为什么说我们违背了佛陀的教言?违背后有什么后果?应当怎样弥补?


正确答案: 虽然佛陀没有直接给我们传法,但上师传的全部是佛陀留下的教言,如果我们违犯且没有忏悔,则定会堕三恶趣无疑。
唯一办法就是将自己身心一切全部交付给上师、诸佛菩萨,切切实实地依教奉行。如果没有这种坚定誓愿,忏罪解脱不可能成功。

第8题:

广告由三方面组成:为什么说、说什么、怎么说。()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9题:

为什么说佛陀是大医王?


正确答案: 佛陀知道众生种种病的症状,就是苦集灭道。苦是出来的症状,病因是治病的根本。因为要对治病因,所以要去修、去证。当你证到灭谛,病就好了。

第10题:

为什么说佛陀要我们回家的这条路没有了?


正确答案: 佛教徒一般的目标都是好好修成佛,把佛陀当成一个超级的大偶像,一直在拜,要成为佛陀的样子,金光闪闪威力无穷。实际上成佛就是成为一个觉悟者,佛陀本来是要协助众生回归法界,回到自依、法依,结果今天很多的修行者,都是背道而驰,距离佛陀越来越远,都是心外求法,所以佛教也很可惜,这一条路也消失了。本来此生此世就可成就,结果演变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都把目标索定在佛陀的身相上,崇拜偶像,盲目迷信,真的很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