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念处修行在动态与静态时应怎么去做?

题目
问答题
身念处修行在动态与静态时应怎么去做?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佛陀对不修四念处的人怎么讲?


正确答案: “则离如实圣法”,就是离开了佛陀所讲的解脱圣道,很可能在方便法上绕圈子。

第2题:

一般四念处的内观禅修与师父的四念处有什么不同?


正确答案: 一般教四念处的禅修,大部分都在第一阶段的内身、内受方面下功夫,少部分能进展到内心、内法。空海法师带的四念处禅修是完整的从第一阶段一直到第五阶段,把修行的视野,从点线面,再扩大到整个虚空。

第3题:

大型养路机械大、中修作业的项目采用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验收办法,以( )成绩作为该千米线路的验收结果。

(A) 静态检查

(B) 动态检查

(C) 静态与动态的平均结果

(D) 静态与动态中最差


参考答案:D

第4题:

身念处的内容包括哪些?


正确答案: ①.身体的一切动作举止都要正知明觉。
②.正知出入息;
③.具足禅定;
④.光明想;
⑤.三十二身分;
⑥.六界分别观;
⑦.不净观;
⑧.白骨观。

第5题:

修法念处时,什么越多越好?什么越少越好?


正确答案: 在法念处,属于善法的七觉支,在修行的过程中,是越多越好,五盖与六根打结方面,是属于恶法,这方面是越少越好。

第6题:

修四念处的身受念处,心法念处各达到什么目的?


正确答案: 四念处的身受念处,是以开发第一阶段的觉性为主,心法念处则是要去真正能够见法。

第7题:

修四念处在第一阶段,要怎么样?


正确答案: 第一阶段,在证初果以前,都要以内身为主,当你真正见到法,明觉度也渐渐扩大,逐步稳定之后,再进一步观察外身,其它的依次类推。

第8题:

藏密双身修法是怎么回事?


正确答案: 在无上密的修证高级阶段,有条件的可以使用真实“业印修法”,即阴阳二体结合、促使在生理和心理、气脉上产生特殊变化,激发深层智慧的双身修法。但这和印度性力派的“内火供”修法不同。
双修是利用人体阴阳和合规律,进入细分禅定状态的一种特殊修持。是不染世俗淫乱之情的理智行为。在密法中对此法的修炼分观想和实修两种。对实修的传授和修炼规定了非常严格的限制条件,制定的戒律非常严格,绝不允许违反世俗伦理道德。
在佛门的僧俗两类弟子中,为保重僧戒,只有观想传承,没有实修传承。而且,有阴阳和合修法的也只有无上密部,事行瑜伽三部,无此种修法。
把通过生理和心理相互影响的辩证作用,达到入定和开发深层智慧为目的的善巧方法视为“坏戒行为”,甚至贬为“淫乱污秽”行为,其根源,一是来自小乘和婆罗门的禁欲主义,一是来自中国传统的封建礼教。
在佛教中,有僧戒、菩萨戒、密戒三种。其中,菩萨戒和密戒是在家和出家弟子的共同戒律。是否犯戒,要从身份和具体情况考虑,不能一概而论。在菩萨戒中,在利众事业需要的情况下,杀生等根堕戒也有灵活开许的规定。是否坏戒,主要从思想动机上划分,不能仅从表面上看待。
佛教无论显密,净化心灵是终极目标。但在净化的手段上有小乘的绝对禁欲行、菩萨乘的非禁非纵五欲行、无上密的以欲为道行为等,视众生的根器而定,并非一成不变。
佛法的智慧和方便在于,首先使佛法适应众生,然后再使众生适应佛法。种种方便体现在佛法和众生的相互适应之中。“牧羊犬只认一个主人”的僵化思想,是产生各种偏见的根源。
无上密认为人的精神和物质色体、人体的精和血、气和脉、男身和女身等都是阴阳二极、相依相存的统一体。人类和一切生命的存在是阴阳平衡协调的结果。阴阳不平衡协调,生理和心理就会受到影响,导致身心产生疾病。精神和肉体粗分阴阳分离导致死亡,细分的意识和物质载体,非一非异,永不分离,是转世和解脱成佛的基因。这就是显法中未开示的身心密理。
由于利用了人体的阴阳以及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殊关系,密宗在心灵净化的修证方面也有了与显宗截然不同的修证方法和道路,男女合体修法也是其中的一个方便法门。假若利用人体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某种特殊规律,达到散乱分别意识熄灭的深定状态,激发深层微细智能,虽不合常规,为什么就不能采用呢?
何况这种方法不仅仅是密宗的发明,也是佛法固有的证悟方便法门之一,出于《华严经•入法界品》,善财亲近的53位男女菩萨上师中,第26位是婆须蜜多女菩萨(具体见《华严经》原文)。
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四续”,以观乐、笑乐、执手乐,拥抱乐等“四乐”为喻,其出处显然就是“婆须蜜多品”。
四续密法广如大海。密法在教理方面,在大乘佛法的统一性中,显现出特殊的光彩,从更深的层次上破解了生命的规律。由于密法所展示的深度和由此而产生的特殊规律不符合显乘常规理论,而遭到见识浅薄者的非议,这并不奇怪。

第9题:

身念处修行在动态与静态时应怎么去做?


正确答案: 在动态时练习动中禅,使身心合一,觉知当下身体的各种动作。静态时观呼吸,把觉知力放在呼吸上,10分,20分,30分钟都行不论是动态或是静态,都要慢慢让你的心猿意马逐渐收摄下来,让六根收摄下来,让身心渐渐的柔软下来,当下去现见法。

第10题:

修受念处要观察的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受念处要观察到内心的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心里的苦、身体的苦,是透过感受传递出来。受念处是身心的反应,反映出内心的苦与不安。通过受念处的修行,观察内心潜意识的心态;观察禅定而生的喜乐感受;观察喜乐变化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