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大老板经常用上万元做善事,而有些穷人最多只有几十块来供养三宝,两者相比,是否前者的功德就大?为什么?请引用教证加以说

题目
问答题
有些大老板经常用上万元做善事,而有些穷人最多只有几十块来供养三宝,两者相比,是否前者的功德就大?为什么?请引用教证加以说明。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有些人说:“真正的皈依是能所双亡、什么都不执著,所以没有必要经常随念三宝,这些都是著相而修,不究竟!”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


正确答案: 虽然从最了义的角度来讲,真正的三宝远离一切戏论,唯一是现空双运的本体,皈依三宝也是一种执著相。但对我们初学者来说,暂时还没有这么高的境界,所以首先应该按照《随念三宝经》中所说的那样皈依三宝,这样会获得无量无边的功德。

第2题:

修行时如何才能做到松紧适度?请引用公案、教证加以说明。这与世间的做法是否相违?对此你有哪些体会?


正确答案: 《前行》中有个有关昼辛吉尊者的公案:从前,阿难尊者教诫昼辛吉修法时,昼辛吉有时紧张过度,有时异常松懈,而未能生起任何修法的境界。于是他便前去请教世尊。世尊问:“昼辛吉,你在家时擅长弹琵琶吗?”他回答:“极为擅长。”世尊又接着问:“那你弹奏时所出的妙音,是在琴弦极度绷紧时发出,还是在琴弦十分松弛时发出呢?”昼辛吉呈白道:“这两种情况都不是。只有琴弦松紧适度时,才能发出美妙动听的声音。”
世尊教诲说:“那么,你修心也与之相同。”
这与世间的做法也不相违。世人也提倡有松有紧、劳逸结合,如《礼记》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张,指拉紧弓弦;弛,指放松弓弦。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良方。
做任何事都要有一种窍诀。比如企业管理或寺院管理,管理人员如果太严格,什么都按照规矩办事,条条框框理得非常清楚,那可能太紧了,大家都呆不住,全部跑光;如果太松了,什么规矩都没有,整个组织无头无尾,谁也不愿意呆在那里。所以,无论是修行还是作管理人员时应该掌握分寸。

第3题:

具备正念有什么功德?请引用教证进行说明。


正确答案: 《宝髻经》中说:“正念能阻止一切烦恼,正念能制止一切魔业,正念可使我们不入歧途和恶道,正念犹如一扇门,能隔绝心和心所的所有烦恼不让其进来。”佛陀在《华严经》中也说:“又若燃法灯,正念坚固器,慈爱无垢光,净除三毒暗。”

第4题:

请引用教证说明:皈依的利益非常大。


正确答案: 《日藏经》云:“有情谁人皈依佛,俱胝魔众不能害。”《无垢经》云:“皈依之福德,若其具色相,遍满虚空界,彼将胜虚空。”

第5题:

为什么说杀害众生来供养上师或佛陀,是非常颠倒的行为?请以教证、理证、比喻说明。


正确答案: 1)教证:佛在《月灯经》中曾问阿难:“一个人从头到脚遍满火焰,这时在他前面摆满各种妙欲,他有没有快乐之心?”“绝对没有。”佛说:“同样的道理,诸佛菩萨看见三界众生遭受种种痛苦,也不会生起一点欢喜。”
2)理证:害众生(有法),不能令佛欢喜(立宗),令佛伤心之故(因),如杀儿欲令母喜一样(比喻)。
上师诸佛是众生无伪的亲友,唯一关心的就是利益众生,为了利益众生,曾修过无数次的舍身苦行,也曾以自己愿入地狱的决心去代众生受苦。乃至轮回未尽、众生未空之前,始终不顾财产、眷属乃至身命善根等。所以,众生快乐,上师诸佛就会欢喜,如果众生遭受苦害,诸佛就会悲伤难过。
3)比喻:华智仁波切在《大圆满前行》中说:“比如请一位母亲做客,将被杀儿子的肉放在她面前,这位母亲会不会欢喜?同样,一切佛菩萨对所有众生就像母亲一样关照垂念,杀害任何旁生作血肉供养,诸佛都不可能欢喜。”

第6题:

供养衣服有什么功德?请以其他公案加以说明。


正确答案: 以清净心供养衣服,生生世世可获得特别庄严的身相。
如《百业经》中的金色比丘尼,她前世是一下劣种姓的人家生下一个具十八丑相的女孩,被驱出家门流浪街头四处行乞,每日食不裹腹,衣不蔽体,又染上严重的麻风病。后来,给孤独长者见她无衣蔽体,就给她一件衣服。她见到佛陀后,生起极大信心,把身上脏血垢染的衣服脱下来,以清净心供养佛陀,且于佛前无比欢喜地合掌祈祷,在对佛生起欢喜心中去世。她死后转生为当地一商主之女,诞生时端庄异常,身色金黄,故取名“金色”。七岁时对佛生起信心,恳求父母同意她在释迦教法下出家。她出家后昼夜精进,很快灭尽烦恼,获得罗汉果位,具大神通。

第7题:

诸供养中以法供养功德最大,法供养是()

  • A、做社会慈善事业 
  • B、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 
  • C、到寺院里给僧人供养素斋 
  • D、有钱出钱,无钱出力,见义勇为。

正确答案:B

第8题:

有些大老板经常用上万元做善事,而有些穷人最多只有几十块来供养三宝,两者相比,是否前者的功德就大?为什么?请引用教证加以说明。


正确答案: 不一定。判断业力的大小,不在于外表的形象,而在于内心。平时不管你供养了多少钱,如果起了贪心、嗔心、痴心,或者只是为了自己发财、健康,都没有太大的功德;假如你的心非常虔诚,就算没有很多钱供养,也会积累不可思议的功德。智悲光尊者在《功德藏》中也说:“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

第9题:

什么样的顶礼才如法?这样顶礼一次,会获得多大功德?请引用教证说明。


正确答案: 《大解脱经》中说:顶礼合掌的时候,双手要形如含苞待放的莲花,手掌并非完全合拢;站起来时身体要端直,也即平时所说的身直则脉直,脉直则风直,风直则心直;跪下去时要五体投地,站起来后又这样顶礼。
佛对阿难说:作一次这样的顶礼,可获得身下所压面积至金刚大地之间所有微尘数量的转轮王位,但善根仍不会穷尽。

第10题:

有些人点油灯供佛时,无意中杀害了很多小虫,这是否意味着犯了杀生戒?请以教证、理证、公案进行说明。


正确答案: 不是。真正的持戒是在心上安立的,而不是在外境上安立的。不损恼其他有情的断恶之心,就是持戒,而并不是在外境断离一切可能会犯戒的对境。由于自己在点油灯供佛时没有杀害小虫之心,故不犯杀生戒。经中云:“何为戒律度?断除害他之心。”但点灯时,用灯罩罩上是最好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在世时,负责清洁浴室的比丘打扫浴室,发现浴池里有许多小虫,便向佛陀请教,该如何处理。佛陀当时回答比丘去打扫干净。比丘说他害怕犯杀戒,所以不敢贸然去清扫,而佛陀对比丘说:“我们是为了清扫浴室,不是去杀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