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归纳而言,27种非理作意可摄于哪两种心态当中?如果你产生贪、嗔、痴、嫉妒、傲慢,理应如何对治?

题目
问答题
归纳而言,27种非理作意可摄于哪两种心态当中?如果你产生贪、嗔、痴、嫉妒、傲慢,理应如何对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佛教戒三毒,三毒指的是()。

  • A、食、色、性
  • B、贪、痴、狂
  • C、贪、嗔、痴
  • D、贪、欲、妄

正确答案:C

第2题:

六种根本随眠除了贪、嗔、痴之外,还包括()。

  • A、慢
  • B、快
  • C、见
  • D、疑

正确答案:B,C,D

第3题:

本课程提到,消极心态中的“三毒”包括()。

A、怒

B、贪

C、恐

D、嗔

E、痴


答案:BDE

第4题:

什么样的行为是邪淫?它依靠何种非理作意而产生?应该怎么样对治?


正确答案: 1)男人自己出精、与他人的妻子或已付钱的女人作不净行,都属于这个范畴。而且,就算对象是自己的妻子,但若在白天、受斋戒日、生病期间、妊娠期间、忧愁所逼、月经期间、生产未恢复、三宝所依之处等进行交欢,这些也都属于邪淫。另外,邪淫还包括对直系亲属、未成年少女行淫,或者在口、肛门等非处行淫,或者与旁生、尸体等行淫。
2)颠倒地把别人的身体执为清净、实有、常有。
3)若能忙念善法的功德和力量,这种贪欲便可以遣除。《大智度论》也说:“诸欲难放舍,何以能远之?若能乐善法,此欲自然息。”种种五欲对境难以舍弃,用什么方法才能远离呢?如果你喜欢善法,喜欢诸佛菩萨、高僧大德观察烦恼本体的善妙教言,并依之而修行,欲火自然就会熄灭。
修行的最关键的,就是经常观察自心。无论你生起贪心、嗔心等不净的念头,首先应该辨别出,这些在名言中是善是恶。如果是恶,就要以上师的教言、佛菩萨的窍诀加以对治,这样一来,自相续即清净无垢,并渐渐认识到以烦恼为主的万法的实相。

第5题:

佛教提出忍辱波罗蜜对治()。

  • A、嗔
  • B、贪
  • C、疑
  • D、睡

正确答案:A

第6题:

佛说四十二章经第四章善恶并明中谓,意三者,嫉恚痴。和佛学常识课本中的十事为意三者贪嗔痴,何是何非?


正确答案:佛经入中华,分若干时期,翻译亦因时代不同,有义同而字异。四十二章汉人所译,是中国译经初期,至晋唐皆有小变,变者谓文字非谓经义也。嫉恚痴即贪嗔痴,文字精粗之异也。

第7题:

佛教提出不净观、布施对治()。

  • A、贪
  • B、嗔
  • C、睡
  • D、掉悔

正确答案:A

第8题:

众生的邪见无量无边,归纳起来可摄于哪两种邪见中?请详细说明各自的定义。为什么说它不是正见?


正确答案: 一、总的来说,邪见可分为62种或360种等。若将所有邪见归纳起来,完全可以归摄于常见和断见中。
二、常见:认为神我常有,大自在天、遍入天是造世主,上帝、真主能创造一切„„这些看法都叫常见。
断见:是指认为一切诸法自然而生,前世后世、因果不虚、了脱生死等均不存在的观念。
三、比如《黑自在书》云:“犹如日出水下流,豆圆荆棘长而利,孔雀翎艳诸苦乐,谁亦未造自性生。”他们声称一切万法皆无因而生,有五种比喻足以证明这一点:
一、太阳从东方升起,不是谁牵上去的;
二、河水向下流淌,不是谁引下去的;
三、所有豌豆都是圆形,不是谁抟成的;
四、一切荆棘刺又长又尖、非常锋利,这也不是谁用刀削造的;
五、孔雀的羽毛五彩斑斓、绚丽多彩,这并不是哪个画家绘制的,而是它的本性就是如此。同样,世间各种喜怒哀乐、善恶吉凶,也都是由其本性造成的。因此,他们一口咬定往昔业力、前生后世等不存在。
这种道理非常无聊,如果真正去观察,就会发现此比喻根本不成立。因为这些事物都是由各自因缘形成的,因缘具足时才出现,不具足时,包括荆棘刺的锋利也不会产生,因此这些并不是自性而生。
退一步说,即便外境的这些现象自性而生,也不能说明内心的苦乐也是如此。为什么呢?因为要想比喻成立,必须是两个东西有共同特点,可这些比喻并不具足这一点。因此,众生的苦乐应该是因缘所生,依靠前面所造的善、恶之因,才会产生后面的乐与苦。

第9题:

归纳而言,27种非理作意可摄于哪两种心态当中?如果你产生贪、嗔、痴、嫉妒、傲慢,理应如何对治?


正确答案: 皆可摄于染污心、好行无义心中。
嗔恨心用慈悲心来对治,贪心以不净观来对治,愚痴心以缘起空性来对治,嫉妒心用平等心或自他交换来对治,傲慢心以摧毁我执来对治

第10题:

佛教三界分别是欲界、色界和()。

  • A、嗔界
  • B、痴界
  • C、贪界
  • D、无色界

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