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以具体事例说明,什么叫做积际必尽、合久必分、堆际必倒?明白这些道理,对你有哪些帮助?

题目
问答题
请以具体事例说明,什么叫做积际必尽、合久必分、堆际必倒?明白这些道理,对你有哪些帮助?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积际必尽:一切积聚同样终将散尽,这是一个自然规律。财产受用不可能恒常拥有,它犹如夏天的露珠、秋天的白云一样,很快就会消失,故一定要慷慨布施。
合久必分:一切聚合的法,最终定会分离。如今朝夕相处的道友、家人等,在不久的将来,必定会各奔前程,聚在一起只是暂时因缘,所以彼此之间不要怒气冲冲、恶语中伤、争吵不休,甚至发生大打出手等现象。应当想到大家不一定能长期相处,很快就会分离,因此在极为短暂的岁月中,理当互敬互爱、和平共处。诚如帕单巴尊者所言:“夫妻无常犹如集市客,切莫恶语争吵当热瓦。”
堆际必倒:凡是堆积的东西势必会倒塌,不可能永恒存在,这与物极必反的规律相同。万法无有恒常性,那我们对现在如虫穴般的城市、住宅、寺庙等非常耽著,又有什么用呢?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人在死亡时会经历哪些痛苦?明白这些道理,对你有什么帮助?今后有何打算?


正确答案: (一)死亡时的痛苦:(可随个人情况做删减)人到了临终之时,躺在病床上不能起身,见到饮食无动于衷,面对美景视若无睹,他们因遭受死亡的摧残,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即使以往再有胆识、再有力量,如今也已消失殆尽。等候在他们前面的,唯有迷乱显现。死亡大限来临之际,即使亲友在四周团团围绕,也不可能延缓自己的死期,此时气息分解的痛苦,唯有自己一人感受。《入行论》亦云:“临终弥留际,众亲虽围绕,命绝诸苦痛,唯吾一人受。”《无量寿经》所形容的:“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当死亡来临时,若是一个相信因果的人,忆及往日所造的恶业,定会痛心疾首,想到恶趣的苦难,又会异常恐惧。死亡这么突然地到来,令人措手不及,正如《地藏经》所云:“无常大鬼,不期而到。”想到来世的诸般痛苦,许多人只有在悔恨不已中,撒手人寰、往赴中阴。
尤其是罪孽深重的人,在弥留之际,忆起以前所造的罪业,此时一定害怕堕落恶趣。回想自己在自由自在时,没有修持对临终有利的正法,真是追悔莫及,禁不住手抓胸口,结果就在胸前留下深深的指印中完结了一生。当他们奄奄一息时,恶趣的使者就已来到面前了,在他的迷乱显现中,会看到牛头马面等阎罗卒,所有景象十分恐怖,一切感受都唯生痛苦。此时身体的四大内收,呼吸窘迫,上气不接下气,肢体颤抖,意识迷乱,白眼上翻、直直不动,这时候说明他已离开了人间。
(二)对我的帮助:了知一旦死亡来临,除了正法以外,再没有其他可仰仗的对象了。当我面临死亡的到来时,若有修行的境界,一旦四大隐没、迷乱显现时,会意念起密法的中阴窍诀,很清楚四大隐没、意识融入的整个过程。由于生前对此已了解过、准备过,故当这些迷乱现象一一呈现时,就能把握住机会,获得解脱。
(三)今后打算:
(1)去除贪着:在活着的时候,会尽量行持善法,不要去贪著毫无用处的亲友、地位、财产。
(2)铭记窍诀:铭记善知识所讲授的中阴窍诀,若能如此,一旦死亡的各种景象出现,就可以一一认识,并行持相应的修法了。
(3)集资净障:《杂阿含经》中讲:“老死之所坏,身及所受灭,唯有惠施福,为随己资粮。”衰老和死亡,定将毁坏我们的身体及所感受的一切,死时什么都带不走,唯有布施等功德才能相伴左右,成为前往后世的资粮。故我打算在有生之年,一定尽最大的努力积累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猛力忏悔往昔所造罪业。

第2题:

通过学习《胜出天神赞》,你自己有哪些收获?倘若你周围有人不明白这些道理,你将会如何引导他们?


正确答案: 通过对本论的学习,更理性地认识到三界当中,唯有佛陀是究竟的皈依处,而不是其它任何外道,而这种认识是在不杂染任何偏袒心的前提下,通过智慧来分析抉择的结果,所以在内心真正能生起定解来。
若有人不明白这些道理,也像作者那样站在一个公正的角度为他剖析而决定何去何从,或者劝他学习该部论典等。

第3题:

什么叫做上师的慈悲?这与你自己的理解有何出入?明白这一点,对你有哪些帮助?


正确答案: 观察上师是否具有慈悲,要看他所讲的法是否与经论吻合,如果不相一致,则可能怀有私人的目的,但若依照佛陀的意趣传授佛法,这就是上师的慈悲,除此之外没有更殊胜的大悲心了。

第4题:

这些地狱是否只是藏传佛教中才有?为什么?明白这一点,对你有哪些帮助?


正确答案:并非如此。“近边地狱”在汉地有些经典中,将其译为“游增地狱”,只是名称不同。另外,有关这些地狱的景象不同经典的描述可能有些不一样。对近边地狱的种类,《观佛三昧经》中描写了许许多多,如十八寒地狱、十八黑暗地狱...但如同上师如意宝讲《前行》时提过的那样:“这里所讲的十八大地狱,只不过是大致的归类,实际上每个地狱从生的心识不同,所造的业不同,感受的果也完全不同,因此,地狱的景象应该有无量无边。就像在这个世界上,各个国家、地区对众生处罚的法律都不同,故监狱的状况也千差万别。

第5题:

如果做事情半途而废、有头无尾,会导致哪些严重过患?请对应颂词一一说明。明白这个道理后,你在闻法方面有什么打算?


正确答案: 1)“串习、增罪”(等流果和士用果):在修持某件善法时,如果中间就放弃,这种恶习将感召来世也将屡屡退失誓言的等流果。以此等流果所导致,士用果的罪业也越来越大。
2)“增苦”(异熟果):以罪业上中下的不同程度,分别堕入三恶趣,即使获得人身,也会感受极其难忍的痛苦。
3)“他业卑劣”:若放弃了这件事情,其他事情也很难成功。
4)“彼果卑劣”:本来会有十分善妙的果报,但因为中途中断,所以果报不一定成熟。即使成熟,时间也极为漫长,效果不太理想,根本不如善始善终的功德大。
5)“复不成”:有两种解释方法:
(1)中断了以后,虽然很想再接上,但大多不能成功,常因各种违缘而拖延,一生中也不一定有这个机会。(2)一件善事没有圆满的话,其他善事也无法善始善终,最终必将一事无成。

第6题:

什么是高际必堕?你身边有这样的事例吗?明白地位的无常后,你应当追求什么?


正确答案: 高际必堕:高高在上的地位、英勇无比的军队也都不会长存。
如上海原市委书记陈良宇,2008年因受贿、滥用职权等罪,判处18年有期徒刑。09年5月23号,韩国前总统卢武铉跳崖自杀,据说他自杀是迫于道德拷问和法律追究的双重压力。还有台湾的陈水扁,当了八年国民总统,如今也因涉嫌贪污、洗黑钱等重罪,而被法院羁押受审。象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对修行人而言,要追求的是无衰无退、人天应供、圆满正等觉的佛果,这是最根本、最究竟的目标,而有衰损的地位、财富、权势,这些又有什么用呢?

第7题:

除了转生为猎人、妓女等以外,什么样的人也叫做业际颠倒?你是否属于这一行列?


正确答案:希求今世就是业际颠倒,因为希求今世,相续中不可能有出离心和菩提心。
常祈祷上师三宝,愿自他永远不要落入业际颠倒之列。

第8题:

为什么说人身造善业、造恶业的能力均超过其余五道?明白这个道理,对你有什么样的帮助?


正确答案: (1)一般而言,我们即生中依靠人身,若行持善法,比如发菩提心、出家、修密法,此善业的力量与地狱、饿鬼、旁生、阿修罗、天界其余五道相比遥遥领先,此生此世完全可以永远舍弃天灵盖。同样,这个人身造恶业的能力也远远超过余道众生,换句话说,今生今世也可成为决定无法脱离恶趣的罪魁祸首。为什么呢?如果你对上师、三宝、因果等生邪见,口中谩骂,心里诋毁,此罪业短短的时间就可以造下,牦牛和地狱众生都做不到。尤其现在科学迅速发展,假如一个人见解不正,制造核武器、利用原子弹,可让千千万万的众生送命,哪怕是造一个炸药,也能炸死无数生命,所以,人造恶业的能力非常可怕。
(2)帮助:(仅供参考)在实际行动中,依止上面所讲的“四想”,修持正法趋入解脱道。对这些要经常思维,使佛法的加持和力量逐渐可以融入相续。好好利用暇满难得的人身努力行持善法,断除一切恶法。经常祈祷上师三宝让自己和众生早日解脱轮回苦海。

第9题:

佛陀在成佛之后,还感受了哪些果报?这是往昔什么业力所致?明白这个道理,对你有何帮助?


正确答案: 佛陀成佛后感受的果报:
1)随喜杀生感受头痛:舍卫城的帕吉波国王,率军大举进攻释迦族所居住的迦毗罗卫国。最终八万释迦族人被残暴杀戮。同时,佛陀因当年讥笑被杀之鱼在沙滩受苦,头也痛了起来,犹如头上顶着须弥山一样难受。
2)孙陀利谤佛缘:佛陀前世杀过一个妓女,并把尸体埋在独觉的屋里,连累独觉差点被杀。以此因缘,如今成佛后仍感受被诽谤与孙陀利有孩子的果报。
3)佛陀食马麦缘:佛陀还曾与五百阿罗汉,在九十天中食用马麦。原因是昔日毗婆叶如来出世时,一位婆罗门见到如来应供,生起强烈嫉妒心,骂这些光头沙门应该吃马麦,不应享用美食。
4)婆罗门女栴沙谤佛缘:佛陀当年作常欢比丘时,困生嫉妒心,诽谤无胜比丘与女施主善幻私通,有如何不清净的关系。以此业缘所感,成佛后仍受他人诽谤。
5)佛被木枪刺脚缘:佛陀的脚上刺入降香木刺,也是以前做菩萨时杀掉短矛黑人的业报。也有经典说,是曾刺杀了一个商主。
6)佛骨节烦疼缘:有一次,佛陀的骨节非常疼痛,这是因为他前世当医生时,有个病人被治好后不给钱,他就故意给病人下了非药,最终致死人命所感。
业力确实不可思议。佛陀因地时随喜别人杀生,在成佛后尚且要受头痛之报,那我们凡夫人就更不用说了。自己真的要随学上师,反省自己小时候到2000年杀生不少,还有其它身语意的恶业难以数得清,如果再算历劫,业力更是深重!所以要对自己的杀、盗、淫、妄语、绮语、邪见、害心等等身口意的恶业,所有失坏的誓言在诸佛菩萨、莲师和上师前作深刻的忏悔!如果不赶紧忏悔的话,以后就来不及,一下子堕落三恶趣就后悔莫及了!

第10题:

请以具体事例说明,什么叫做积际必尽、合久必分、堆际必倒?明白这些道理,对你有哪些帮助?


正确答案: 积际必尽:一切积聚同样终将散尽,这是一个自然规律。财产受用不可能恒常拥有,它犹如夏天的露珠、秋天的白云一样,很快就会消失,故一定要慷慨布施。
合久必分:一切聚合的法,最终定会分离。如今朝夕相处的道友、家人等,在不久的将来,必定会各奔前程,聚在一起只是暂时因缘,所以彼此之间不要怒气冲冲、恶语中伤、争吵不休,甚至发生大打出手等现象。应当想到大家不一定能长期相处,很快就会分离,因此在极为短暂的岁月中,理当互敬互爱、和平共处。诚如帕单巴尊者所言:“夫妻无常犹如集市客,切莫恶语争吵当热瓦。”
堆际必倒:凡是堆积的东西势必会倒塌,不可能永恒存在,这与物极必反的规律相同。万法无有恒常性,那我们对现在如虫穴般的城市、住宅、寺庙等非常耽著,又有什么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