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定性研究的方法特点?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定性研究的方法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定性研究的方法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与定量研究不同:不需要采用“假设--检验”的研究逻辑。(不需要在正式收集资料前严格设计一个假设性的理论模型,而是直接进入研究场所,长期性的深度接触,深入访谈,获得有关定性资料,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第2题:

简述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1)更加注重引进和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
(2)日趋综合化与分化;
(3)注重数学方法的运用;
(4)更加注重系方法的运用;
(5)注重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

第3题:

简述定性研究方法的实际应用。


答案:
解析:
(1)辅助问卷设计,估计问卷调查的非抽样误差。(2)验证因果关系,探讨发生机制。(3)分析定量研究出现矛盾结果的原因。(4)了解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5)作为快速评价技术,为其他研究提供信息。

第4题:

教育管理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点和具体的方法?定性研究和质化研究是一回事儿吗?


正确答案: (1)科学-实证主义范式:科学-实证主义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即孔德的实证主义(19世纪三四十年代)。第二阶段:以马赫的经验批判主义(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第三代实证主义,即逻辑实证主义更以科学为标榜。科学-实证主义方法的基本特征是:(1)客观事实性;(2)逻辑分析;3)技术控制。
(2)人文-理解主义范式:人文-理解研究范式在教育研究中的表现,主要有如下五个方面:第一,教育活动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认识活动,具有主观性和价值性,而且教育活动因主观价值和客观条件不同而千差万别,难以重复,具有情景性和复杂性。第二,理解的研究范式反对实证主义研究把整体的教育现象加以肢解、分析,而把教育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把教育现象中人的行为和事物同它们所处的各种关系结合起来加以考察,以解释教育行为背后所蕴藏的价值和意义。第三,理解的研究范式对教育研究中人种志、质的研究、叙事研究、田野研究、现象学方法等产生重大影响。理解的研究范式所关注的通常是学校内部微观环境中的问题,是教育情景中的特殊性,研究者本人常常作为研究的工具,发挥研究者“前见”在研究中的作用。第四,教育研究的主体不在于外显的教育行为和现象,而在于教育行为所蕴含的生命意义,重视被研究者的生活史和环境对它的影响,重视教育行为的个体性和情景性。第五,教育研究的目的,不只是要从客观量化的研究中来了解事实,更重要的在于了解和解释这些事实背后的意义,以此作为批判、改进和超越不合理教育现象的基础。
(3)实践-建构主义范式:建构主义最早译作结构主义,最先提出者是瑞士的皮亚杰,它是与客观主义相对而言的。20世纪80年代末西方兴起的建构主义思潮试图从“新认识论”的视角对客观主义的认识论做出批判。客观主义认识论认为:知识是对外部客观世界的被动反映,有关世界的知识是可靠的,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教学获得现实映象。目前,教育管理研究方法论主要有三种发展趋势:跨学科研究、量化与质化的结合研究、复杂学视角的研究。
(4)教育管理研究的几种方法尝试:一是定性研究。定性研究是对事物发展的过程以及结果所做出的性质的分析和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二是量化研究:所谓量化研究是对事物发展过程和结果进行数量的分析。量化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很多,如调查研究、实验研究、预测研究、统计研究等,下面具体介绍这四类研究方法:调查研究;实验研究;预测研究;统计研究。三是质化研究: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质化研究的主要特点有:第一,自然主义的探究传统。第二,对意义的“解释性理解”。第三,研究是一个演化发展的过程。第四,使用归纳法。第五,重视研究关系。
定性研究和质化研究不是一回事。定性研究是对事物发展的过程及结果所作出的性质的分析和研究。质化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第5题:

个案调查是一种()

  • A、定性研究方法
  • B、定量研究方法
  • C、定性为主兼有定量的研究方法
  • D、定量为主兼有定性的研究方法

正确答案:A

第6题:

教育科学研究结果定性分析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正确答案: (1)优缺点:定性分析注重整体的发展的分析;定性分析的对象是质的描述性资料;定性分析的研究程序具有一定的弹性;是对搜集资料进行归纳的逻辑分析;定性分析易受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并具有对背景的敏感性。
(2)适用范围:适于对过程的探讨,而不十分注重结构;个体的发展,随时间推移发生的行为上的演变以及个案研究;比较研究中的差异性描述;定性的评价分析;有关观念意识方面材料的分析。
(3)定性研究的可靠性检验:
a、定性研究的可靠性表现为信度、效度与客观性。三者中首先是客观性,没有一定的客观性也就不会有好的信度和效度。
b、定性分析的信度表现在所发现的事实材料不受意外情况的干扰。
c、定性分析的效度集中表现在对发现的事实的正确解释,适用的概念能否正确反映研究对象的客观实际。

第7题:

材料的预实验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 A、定量研究方法
  • B、定性研究方法
  • C、半定性研究方法
  • D、半定量研究方法

正确答案:B

第8题:

简述定性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正确答案: 定性研究(或技改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是人文主义方法论和韦伯的“阐释社会学”。人文学科包括历史学、文学、艺术、民族学、宗教学等。人文学者认为,社会文化领域不同于自然世界,研究社会人文现象的科学原则也不同于研究自然办的科学原则。
韦伯提出了“阐释社会学”的方法论观点,他认为社会现象或社会事实不是完全外在于人类的客观事物,而是由人们和他们有意义的社会行动构成的。由于社会行为是受行为者的意图所决定,所以,对人们行动的理解方法,就是社会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9题:

简述教育研究中定性分析的特点。


正确答案: (1)定性分析目的在于把握事物的质的规定性;
(2)定性分析对象是质的描述性资料;
(3)定性分析的研究程序具有一定弹性;
(4)定性分析主要是对资料进行归纳的逻辑分析;
(5)定性分析对研究者及背景的敏感性。

第10题:

简述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教育研究的特点。


正确答案: (1)从经验的描述上升到理论的概括,把教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不仅描述现象的特点,而且着重揭示现象间的联系和发展历程。
(2)教育研究方法论在很大程度上是同认识论糅合在一起的,并初步形成了以不同哲学理论指导的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和研究风格,这就是归纳法和演绎法。
(3)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4)反对权威专断,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