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日,甲与乙去黄山旅游。在观看云雾奇观时,甲与乙开玩笑,趁乙不在意推了乙一下,乙慌乱中抓住身边游客丙的胳膊

题目
单选题
2011年5月1日,甲与乙去黄山旅游。在观看云雾奇观时,甲与乙开玩笑,趁乙不在意推了乙一下,乙慌乱中抓住身边游客丙的胳膊,才未掉下山崖。但乙将丙的胳膊抓伤,花去医疗费20O元且自己的手机被甩到地上摔坏。则 ( )
A

乙的损失由自己承担

B

丙的损失由乙成担

C

丙的损失由自己承担

D

乙、丙的损失都由甲承担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公司在选派与外商谈判的人员时,有甲、乙、丙、丁四位候选人。为了组成最佳谈判阵容,公司有如下安排:如果派甲去,而且不派乙去,那么丙和丁中至少要派一人去。

如果公司没有派甲去,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A、派乙去,不派丙和丁去 B、不派乙去,派丙和丁去

C、乙、丙、丁都没派去 D、乙、丙、丁都派去


正确答案:C

"如果派甲去,而且不派乙去,那么丙和丁中至少要派一人去"的逆否命题就是"如果丙和丁都不被派去,则不派甲去或派乙去",即甲不去的话,丙和丁都不去,乙肯定不去,应选C。·也可以设甲乙丙丁分别为ABCD,则具体推理过程可以表示为:AAB弓CVD,其逆否命题是-CA-D弓-AV-B成立,进一步可以推出-C几-DAB马-A,即可知甲不去的话,乙、丙和丁都不去,应选C。

第2题:

一甲(18岁)、乙(15岁)合谋盗窃丙。甲站在丙身边掩护,乙从丙裤兜内窃得1000元后离去。后丙发现被窃,以为是身边的甲所为,遂将其抓住并要将其带到派出所。甲为脱身,拔刀将丙刺倒。乙随后返回现场,对着倒在地上的丙说“活该”,随后和甲一起逃走,丙死亡。下列说法哪些正确?( )

A.甲构成盗窃罪和故意杀人罪

B.甲构成抢劫罪

C.乙与甲构成共犯

D.乙不负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BD

【考点】刑事责任年龄
【解析】根据《刑法》第17条的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只有在法定的八种罪行下才负刑事责任,乙不满16周岁,而且其盗窃罪不是法定的八种罪行之一,所以乙对盗窃行为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在必要时,可以由政府收容管教。对于甲的行为,盗窃使用暴力转化为抢劫罪,故甲应认定为抢劫罪,而甲乙在盗窃上共谋,但是乙对甲的过限行为不负刑事责任。故乙与甲不构成共犯。

第3题:

下列各项中,发生指示交付的是( )。

A.甲将水牛卖与乙,在乙付款的同时将水牛交给乙

B.甲将出租给乙的一台设备卖与丙,约定乙直接向丙交付该设备

C.甲借用乙的水稻收割机,后甲乙商量将该收割机卖与甲

D.甲将照相机卖与乙,但甲近日要去云南旅游,于是与乙商量再借用该照相机一周再交给乙


正确答案:B
指示交付,即当动产由第三人占有时,让与人以对于第三人的返还请求权让与受让人,以代现实的交付。此题中只有B项符合指示交付。

第4题:

2017 年 11 月 25 日,甲(2003 年 11 月 26 日出生)在公共汽车上将手伸进丙的衣袋偷东西,丙发现后立即抓住甲的手。甲的同伙乙(2000 年 12 月 5 日出生)见状拔出甲随身携带的匕首刺向丙胸部。丙情急之下拉过乘客陈某的胳膊挡在自己前面,乙刺中陈某胳膊,致其轻伤,甲、乙趁乱逃离现场。后乙在前往公安机关投案途中,被公安机关抓获。到案后,乙如实说明全部情况。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3)丙的行为应如何认定?


答案:
解析:
丙的行为构成紧急避险,不负刑事责任。丙为使本人的生命权利避免正在发 生的紧迫 危险,不得已将陈某的胳膊拉在自己身前,且没有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符合紧急避险的成立 条件。

第5题:

某公司在选派与外商谈判的人员时,有甲、乙、W、丁四位候选人。为了组成最佳谈判阵容,公司有如下安排:如果派甲去,而且不派乙去,那么丙和丁中至少要派一人去。如果公司没有派甲去,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A. 派乙去,不派丙和丁去
B. 不派乙去,派丙和丁去
C. 乙、丙、丁都没派去
D. 乙、丙、丁都派去

答案:C
解析:
"如果派甲去,而且不派乙去,那么丙和丁中至少要派一人去"的逆否命题就是"如果丙和丁都不被派去,则不派甲去或派乙去",即甲不去的话,丙和丁都不去,乙肯定不去,应选C。*也可以设甲乙丙丁分别为ABCD,则具体推理过程可以表示为:AAB弓CVD,其逆否命题是-CA-D弓-AV-B成立,进一步可以推出-C几-DAB马-A,即可知甲不去的话,乙、丙和丁都不去,故答案为C。

第6题:

甲、乙、丙居住在同一宿舍。夏日炎炎,甲与乙约同宿舍的丙一起理光头,丙不同意。于是当天晚上,甲与乙趁丙熟睡之际,将丙的头发理光。

本案中,甲与乙侵犯了丙的( )。

A.肖像权

B.名誉权

C.身体权

D.健康权


正确答案:C
96.C【解析】头发是自然人身体的组成部分,本题中,甲与乙侵犯的正是丙民法意义上的身体权, C为正确答案。

第7题:

甲、乙共同盗窃,乙在现场望风,甲窃取丙的现金3 000元.丙发现后立即追赶甲和乙,甲逃脱,乙被丙抓住后对丙使用暴力。致丙轻伤。甲与乙的行为构成何罪?()

A.甲与乙只构成盗窃罪

B.甲与乙均构成抢劫罪

C.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故意伤害罪

D.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抢劫罪


正确答案:D
[答案] D
[评析] 甲、乙开始的行为构成共同盗窃罪,乙后来对丙使用暴力,盗窃罪转化为抢劫罪。《刑法》第269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263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8题:

甲乙共同盗窃,其中由乙在现场望风,甲窃取丙的现金2000元。丙发现后立即追赶甲和乙,甲逃脱,乙被丙抓住后对丙使用暴力,致丙重伤。甲与乙的行为构成( )。

A.甲与乙均构成盗窃罪

B.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故意伤害罪

C.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抢劫罪

D.甲与乙均构成抢劫罪


正确答案:C
解析:甲乙两人盗窃,并且已经窃取了丙的2000元,属于盗窃罪的既遂,应认定为盗窃罪;但是,乙为了躲避被害人的抓捕而对被害人实施暴力,符合《刑法》第269条的规定,应认定为抢劫罪,因此,应选择C。

第9题:

2017 年 11 月 25 日,甲(2003 年 11 月 26 日出生)在公共汽车上将手伸进丙的衣袋偷东西,丙发现后立即抓住甲的手。甲的同伙乙(2000 年 12 月 5 日出生)见状拔出甲随身携带的匕首刺向丙胸部。丙情急之下拉过乘客陈某的胳膊挡在自己前面,乙刺中陈某胳膊,致其轻伤,甲、乙趁乱逃离现场。后乙在前往公安机关投案途中,被公安机关抓获。到案后,乙如实说明全部情况。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 (1)甲的行为应如何认定?


答案:
解析:
甲不负刑事责任,因为其行为时未满 14 周岁

第10题:

2017 年 11 月 25 日,甲(2003 年 11 月 26 日出生)在公共汽车上将手伸进丙的衣袋偷东西,丙发现后立即抓住甲的手。甲的同伙乙(2000 年 12 月 5 日出生)见状拔出甲随身携带的匕首刺向丙胸部。丙情急之下拉过乘客陈某的胳膊挡在自己前面,乙刺中陈某胳膊,致其轻伤,甲、乙趁乱逃离现场。后乙在前往公安机关投案途中,被公安机关抓获。到案后,乙如实说明全部情况。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2)乙的行为应如何认定?


答案:
解析:
乙的行为构成抢劫罪。乙行为时已满 16 周岁,在实施盗窃行为过程中,为抗拒抓捕, 当场使用甲随身携带的匕首致人轻伤,应承担转化型抢劫的刑事责任。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