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精神?

题目
问答题
怎样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精神?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怎样理解审美教育的最高目的就是造就审美的人?


正确答案: ①审美境界是人生境界中比较高层次的一种,是一种特殊的、自由的人生境界;
②美育根本上就是一种特殊的人生境界的教育。具体说来,美育是要使人精神上能够获得解放与自由,把人从自然物质世界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上升到精神的理想境界。
因此,审美教育的最高目的是要造就审美的人。所谓审美的人,就是具备敏锐的审美能力、良好的审美趣味、健康的人生态度、完善的心理结构、丰富的个性魅力,并具有自由的超越精神和炽热的理想追求的人。

第2题:

怎样理解形式美的审美感情。


正确答案:形式美的审美情感首先通过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引起人们的情绪反应。激活大众情绪主要是形式美刺激的程度,从心境开始达到注意力集中从而引起视觉刺激兴奋,形式美的情感意义是由各种形式要素组成的。此外色彩与形象由于文化意识投射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和不同历史背景,文化意识使色彩具有不同象征性的含义,使色彩成为特定的艺术符号,从而引起审美联想,激发特定的审美情绪使色彩的审美情感概念形成。

第3题:

理解西方,必须理解宗教;理解中国,必须理解()。  

  • A、传统文化
  • B、市场
  • C、政府
  • D、地理

正确答案:C

第4题:

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性?请予以系统论述。


正确答案: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是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文学以其对美的寻求、揭示、建构和表现,满足了人类的审美需求,丰富着我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并因此确立了自身存在的根据和价值。
第一,文学的审美性体现在文学的形式上。文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文学是通过语言媒介来实现对人生的审美把握,因此,人们最初就是从文学的语言形式上来理解语言的审美性的,音韵、节奏等形式美是文学审美性的一种体现。
第二,文学的审美性体现在文学的人文内涵上。“文学是人学”,文学以人为主要对象,展现人的生活境遇,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审视人的精神世界,展现人性的复杂,叩问人的生存意义,憧憬人类的未来。它在表现感性形态的社会生活时又超越它,把人们带进一个更为深远的、显示人的价值和人生意义的世界。
第三,文学审美性体现在文学的生成方式上。文学对现实人生及人生理想的展现,要借助于想象与虚构来实现。虚构是文学审美把握人生的重要方式,只有通过艺术虚构,文学才能实现对人生的审美把握;而审美关系又是虚构和想象的基础,因为只有在审美的语境中,虚构和想象才能成为理想的表现,才不会沉溺于个人欲望的幻想。
第四,文学审美性体现在文学的衡量标准上。文学的审美性根源于文学的真实性,“真实”是文学的共同价值追求及审美品格。文学的真实性实质上是一种艺术真实,如果人们能够通过虚构的文学世界加深了对现实人生的感受和理解,如果文学表现了真切的人生体验和真挚的情感状态,能够适应和满足读者的接受心理,那么文学就有了真实性,就有了审美性。

第5题:

怎样理解文学接受是一种审美交流活动?


正确答案: (1)文学接受具有社会性的交际沟通功能。
(2)作为审美交流活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读者与作者的交流、读者与作品中人物角色的交流、读者与读者的交流、读者与作品所描写的整个自然、社会以及全人类的交流。
(3)文学交流的话语性、虚拟性、想象性等特征决定了文学接受作为一种审美交流与日常交流相比具有独特价值。

第6题:

怎样理解文学形象的审美理想性?


正确答案:文学形象不是自然和生活的简单摹本,而是经由人类心灵创造的艺术形式,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更高的心灵旨趣,在艺术中它体现着审美理想。所谓审美理想,是指人们在自己民族的审美文化氛围里形成的,由个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境界所肯定的关于美的观念尺度和范型模式。所谓观念尺度不过是人们在自觉的审美联活动中为自己下意识地设定的关于美的种种标准;所谓范型模式则是合乎上述标准的感性形态。文学形象的至境形态便是这种范型模式的具体体现。审美理想一方面通过个人的审美实践显示出个人的性格特色,另一方面又以范型模式的形式体现为民族审美趣味的共同性及至人类审美理想的共同性,从而制约着全民族及至全类的审美实践和艺术创造。这样,文学形象必然体现着作家的审美理想。作家们不仅可以把生活中美加以集中、升华,加工成正面体现审美理想的艺术形象,还可以自觉不自觉地在审美理想的光照下,把生活中丑陋转化为艺术美。所以各类文学形象都体现着或者折射着作家的审美理想,从而在更高的意义上满足人类高尚的心灵旨趣,与自然物象明显地区别开来。

第7题:

怎样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精神?


正确答案: (1)中国传统“文化”重“审美”,中国传统“审美”重“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一种“审美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精神”,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加以综合阐释。
(2)中国“传统”自身就具有一种“审美精神”,这也就是吴经熊所说的“悦乐精神”。
(3)中国“审美”本然就注重一种“生命意蕴”,这也就是方东美所说的“生命之美”。
(4)中国“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美感文化”,这也就是李泽厚所说的“乐感文化”。

第8题:

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


正确答案: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第9题:

怎样理解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其内涵是什么?


正确答案: 1、人类的审美意识形态在一定的条件下,就要转变为审美意识形态,文学是人类审美形态之一。
2、从性质上看,由集团倾向性、又有人类通性;从主体特征看,是认识又是情感;从目的的功能上看,是无功利性又是有功利性。

第10题:

怎样理解审美活动?实现审美的条件是什么?


正确答案:1、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的主体,在一定的中介作用下,对于客观美的关照、感悟、判断;
2、实现审美的条件是:主体心理层、客观对象层、中介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