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新航路开辟路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题目
单选题
下列关于新航路开辟路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麦哲伦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B

首先到达印度的航海家是迪亚士

C

首先发现美洲大陆的是哥伦布

D

到达印度西海岸的航海家是达伽马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答案:
解析:
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带来的一系列巨大变化,对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重大影响,具体表现:(1)新航路的开辟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演变,由此引起的一系列商业变化被称为“商业革命”。海上商业路线的变化及商业活动的活跃,推动各类新型商业机构的产生,进一步拓宽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道路。贵金属涌入欧洲导致的“价格革命”削弱封建土地领主的实力,商业资产阶级则获得暴利,经济实力增强,促进西欧资本原始积累。
(2)新航路的开辟极大地冲击西欧的思想领域。环球航行用事实证明地圆说的科学性,对自然科学的发展和正确宇宙观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还直接驳斥教会有关地球的各种谬论,打击教会的威信。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带来的经济利益使许多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世界,激发人们研究自然科学的热忱,使得世界近代科学向前发展。
(3)新航路的开辟和美洲的发现,进一步推动世界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美洲的各种物产由商船带回欧洲,丰富欧洲人的物质生活。欧洲的物种及生产制度和生产方式传人美洲,极大地塑造了美洲的社会面貌。

第2题:

材料:
关于新航路开辟,《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某版本历史教科书“开辟新航路”一课包括三个子目:“东方的诱惑”“新航路的开辟”和“走向会合的世界”。某教师在讲完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后,针对第二子目,为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围绕《新航路开辟示意图》开展了两个教学活动:(1)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在地图上按时间顺序描出四条航线;?
(2)分组讨论哪一条航线最容易到达东方。为此,学生对航海路线、造船技术、洋流、季风等展开了热烈讨论,直至下课,讨论活动仍未结束。
问题:
(1)这位教师的教学有哪些可取之处(4分)?存在哪些问题?(6分)
(2)请你对这位教师提出改进的建议。(6分)


答案:
解析:
(1)可取之处: ①该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改革理念,能够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②该教师采取让学生动手画航线和小组讨论的活动方式,说明该教师在教学中注重采取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落实了新课程标准中提倡的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的教学建议。
③该教师没有采用灌输式教育,而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存在的问题:
①教师在学生动手画完航线之后并没有带领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史实进行进一步的归纳,导致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停留在动手画图的层面,并没达到新课程标准中“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这一教学目标。
②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没有落实组织性原则。首先,教师没有规定讨论的时间;其次,教师没有深入每一个活动小组,指导学生的讨论;最后,教师没有适时结束学生的讨论,导致授课结束讨论仍未结束,致使教学任务没有完成。
(2)改进建议:
①在学生画航海家的航线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航海家讲述自己的航海历程和路上的艰险,这样创设情境、身临其境地去感悟历史,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航海史实的认识,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同时也会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②在学生讲述完航海经历之后,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史实,教师可以在PPT上展示相关表格,引导学生从时间、人物、航线方向、开辟航线原因等角度强化对新航路开辟的理解。
③针对小组讨论,教师需对讨论的时间进行详细的规定;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应该深入小组内部对学生讨论的方向进行引导;讨论结束,教师应该让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做补充,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归纳。

第3题:

简述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后果。(13分)


正确答案:
新航路的开辟,对于欧洲的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表现为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及贸易中心的转移和商业经营力式的转变。
(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个地区和各个民族之间扩大了经济和文化的往来欧洲同非洲、亚洲之间的贸易扩大了。并和美洲开始有了联系,各地区新的商品逐渐在欧洲市场上出现。
(2)新航路开辟后。商路和贸易中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的商路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地位逐渐被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及尼德兰所代替。国际贸易的发展,促使新的信贷金融机构以及股份公司、交易所等相继出现。
其次,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价格革命”。西欧殖民者从殖民地,特别是从美洲掠夺和开采的大量贵重金属源源不断地流人欧洲,引起了金银贬值,物价相应上涨,出现了价格的“革命”价格革命”对西欧封建制度解体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阶级的地位产生了很深影响。城乡雇佣工人的生活水下降了,农村贫农和城市平民日趋贫困和破产。他们在经济上Fl益受制于新兴的资产阶级。新兴资产阶级一面利用城乡贫民的廉价劳动力,一面又按不断上升的价格出售商品,获得暴利:在经营方法上与资产阶级相近的贵族和上层富裕农民也因此加强了经济力量: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却处境不利,他们入不敷出,财富和地位都逐渐不能和新兴的资产阶级争雄竞胜。“价格革命”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因素之一,它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第4题: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如果用文明史观来分析新航路开辟这一历史事件,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 B、树立起西欧工业文明的形象
  • C、为商业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贸易场所
  • D、开辟了联结人类文明的新航线

正确答案:B

第5题:

简述新航路开辟三次重大活动发生的时间、抵达地点、代表人物及大致的行经路线。


答案:
解析:
(1)达·伽马在1497年7月率领四艘海船从葡萄牙启航。绕过好望角,并沿非洲东岸航行。1498年4月,船队进入今肯尼亚的马林迪,在这里雇了一个阿拉伯水手引航,横渡印度洋,于5月20日到达日;度西海岸的卡利卡特(亦称科泽科德)。(2)1492年8月哥伦布率领西班牙王室支持他的三艘帆船,从西班牙的巴罗斯启航,一直向西航行,三个月后到达巴哈马群岛,之后达到海地。1493年和1498年哥伦布先后两次到中美洲。(8)1519年麦哲伦率领五艘帆船从西班牙出发,渡过大西洋,第二年3月到达南美巴塔哥尼亚,10月绕过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1521年到达菲律宾,麦哲伦死在该地,其余人终于从香料群岛经印度洋于1522年9月返回西班牙,完成环球航行。

第6题:

关于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三角贸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给非洲带来巨大的人口损失②给美洲带去廉价劳动力③推动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④美国是奴隶贸易最大获利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三角贸易”主要指17-19世纪(新航路开辟以后)欧美商人以廉价工业品(枪支等)运到非洲换取奴隶,再将黑奴卖到美洲的种植园进行劳作,之后在美洲购回生产原料(金银,工业原料)运回欧洲,制成商品再运到非洲以换取奴隶的循环贸易活动。最先开始经营三角贸易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接着是英国和法国后来居上,因此它推动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给美洲带去廉价自由劳动力,但给非洲带来了巨大的人口损失,①②③正确,④进行三角贸易时期还还没有出现美国。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不符合题干内容,排除。

第7题:

关于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三角贸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给非洲带来巨大的人口损失
②给美洲带去廉价的劳动力
③推动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
④美国是奴隶贸易最大获利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三角贸易是指用欧洲的廉价工业品到非洲换取黑人奴隶,将黑人奴隶卖到美洲殖民地的种植园进行劳作,再将美洲的金银和原料运回欧洲。在这个过程中①②③都是正确的,而在进行三角贸易的时期还没有出现美国,④排除,故选择A。

第8题:

在新航路开辟中,哥伦布开辟了( )。


正确答案:A
葡萄牙人迪亚士1488年出发,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航行后,发现了到达非洲好望角的路线;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开辟通往美洲新航路;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开辟了从海上直通印度的航线;1519—1522葡萄牙人麦哲伦等进行了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再返回欧洲的环球航行。

第9题:

高炉富氧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提高冶炼强度
  • B、降低炉顶温度
  • C、开辟新热源
  • D、高炉顺行

正确答案:C

第10题: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和探究完《新航路开辟》之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写出来自己的历史小论文,题目分别是:《哥伦布为欧洲发现了“无主地”》《麦哲伦与地圆学说》《中国四大发明与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让欧洲崛起》,其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正确说法有()

  • A、1个
  • B、2个
  • C、3个
  • D、4个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