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3月29日到5月1日,国民党为标榜“还政于民”,在南京召开了“制宪国大”?

题目
问答题
1948年3月29日到5月1日,国民党为标榜“还政于民”,在南京召开了“制宪国大”?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错误的。1948年的这次会议是“行宪国民代表大会”而非“制宪国大”。首先明确“制宪”与“行宪”的概念。“制宪”即宪法制定,也称立宪,是指统治阶级依照一定的原则和程序创制宪法的活动.制宪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统治阶级将自己的意志转化为国家意志并反映到宪法中来的过程.一般说来,制宪指的是新生阶级力量夺取政权上升为统治阶级后创造第一部宪法的活动,此后只要国家政权的性质没有改变,宪法的内容一般也不会发生根本改变,原则上就不存在重新制定宪法的问题,而只是对原来的宪法进行修改.宪法制定问题主要包括制宪权,制宪机关和制宪程序等部分.所谓“行宪”,就是开始实行所谓民主宪政,并按照宪法规定选举总统,实行总统制。国民政府早于1947年召开“制宪国大”并制定了《中华民国宪法》,以期转为“宪政体制”。而为了在内战期间得到美国的支援,巩固自己的统治,于是蒋介石筹备了这次“行宪国大”,但实际上却出现了许多诸如“代填选票”,“武力迫选”“操纵包办”的丑闻,是中国宪政史上的丑剧,显示出国民党政府权力运作无序化,预示着国民政府统治以腐败到无可救药的地步。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我国采用的制宪方式为( )


A.专门制宪机关制宪

B.全民公决制宪

C.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制宪

D.制宪委员会制宪

答案:C
解析:
考察宪法概述。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制宪,即由经选举成立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宪法的一种制宪方式。我国即采用此种制宪方式。

第2题:

1946年,蒋介石被暂时的军事胜利冲昏头脑,召开了伪“国民大会”,制订了伪“宪法”。据此回答下列题:
这次国民大会被称为伪“国大”,主要是因为()

A.国民党一党包办
B.违背政协决议
C.民主党派拒绝参加
D.国民党建立了独裁统治

答案:A
解析:
按照政协决议,国民大会本应由改组后的各党派联合政府负责召集,而国民党一党包办“国民大会”,程序上首先不合法。

第3题:

在解放战争时期直接导致国民党政权垮台的事件是渡江战役还是南京解放。


参考答案:渡江战役

第4题:

国民党的制宪活动也比较频繁,先后制定了(),玩弄立宪骗局。

  • A、《训政时期约法》
  • B、“袁记约法”
  • C、“贿选宪法”
  • D、《五五宪草》

正确答案:A,D

第5题: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和平未到完全绝望之时,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亦决不轻言牺牲。”“否则即当听命党国下最后之决心。”这是国民党哪次会议时蒋介石提出的?( )

A.国民党五大
B.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
C.国民党临时代表大会
D.制宪国大

答案:A
解析:
1935年“华北事变”后,国民党政府与日本帝国主义达成了“何梅协定”,作了事变以来最大的退让。是年11月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大上作了“和平未到完全绝望之时,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亦不轻言牺牲”的著名讲话,第一次公开表露了作最后抵抗的打算。会后,蒋介石接替汪精卫出任行政院院长,清除了行政院内的亲日官僚,国人目其为国民政府对日方针的重大变动。

第7题:

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覆灭的重大事件是()

A1949年南京解放

B1949年北平解放

C1949年上海解放

D1949年中共开国大典


A

第8题: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是(  )

A.三级会议召开
B.第三等级代表宣布成立制宪会议
C.攻占巴士底狱
D.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

答案:C
解析:
本题难度较高。选项A的干扰作用最强,因为所有教材中“大革命的开始”一节都是从三级会议召开讲起的,考生对此记忆深刻,稍不留神就会选错。法国大革命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而选项B和D都能体现这一性质,因此在教材和讲课中都会特别强调,也会对考生造成干扰。正确选择的关键是,法国大革命既然是一场“革命”,一定使用了暴力,而选项C攻占巴士底狱正体现出这一点。

第9题:

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覆灭的重大事件是()

  • A、1949年南京解放
  • B、1949年北平解放
  • C、1949年上海解放
  • D、1949年中共开国大典

正确答案:A

第10题:

1946年11月,制宪国民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还处于一党专政,国民政府在民众心中失去合法性。


正确答案: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