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妇科,儿科,针灸科有哪些代表医家及主要成就和学术特点?针灸按摩命运如何?

题目
问答题
明清时期妇科,儿科,针灸科有哪些代表医家及主要成就和学术特点?针灸按摩命运如何?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妇产科:王肯堂《女可证治准绳》武之望《济阴纲目》傅青主《傅青主女科》,对女科“肝郁”辩证论别有新意亟斋居士《达生篇》,特别提出了临产时“睡、忍痛、慢临盆”六字诀。
儿科学:薛铠著撰,薛己整理《保婴撮要》,特别重视母乳对婴儿身体与健康的影响;对于小儿调治则提出“未病则调治母乳,既病则审治婴儿,亦必兼治其母为善”。万全《万密斋医书十种》,其中儿科著作有《幼科发挥》,按五脏主病系统论述了多种儿科病症的诊断和治疗(另外还有《片玉新书》《育婴家秘》《痘疹心法》《片玉痘疹》)。他主张调理之法,一是“调母乳,节饮食”,二是用药和平,攻补当慎。主张“调理但取其平,补泻无过其剂”。观察到瘫痪、失语等惊风的后遗症。开创“玉枢丹”一方。王肯堂《幼科证治准绳》,在整理中医学儿科文献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陈复正《幼幼集成》,作者反对“小儿为纯阳之体”的说法。对于虎口三关脉纹,作者在原有基础上,归纳为“浮沉分表里,紫红辨寒热,淡滞定虚实”。
针灸科:高武《针灸聚英》(《针灸聚英发挥》)。曾设计铸造男、女童铜人各一座。杨济时《针灸大成》,书后附有《小儿按摩经》,是现存最早的按摩文献.
针灸的命运:1822年,清政府下令,“太医院针灸一科,着永远停止”。使得针灸疗法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但因为它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所以在民间仍广泛地流传应用。
按摩的命运:“推拿”即按摩,是明代后期出现的名称。由于宋、金时期,政府医疗机构不设按摩科,使得按摩术的发展受到抑制。元末明初,太医院开始重设按摩科,为按摩学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清代按摩术的一大特点是把按摩手法扩大到正骨的治疗领域,形成了所谓“正骨八法”。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明清时期内科发展有何特点?治疗虚痨专著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

明清时期内科主要是围绕医学理论与古代医家学说及其医疗经验,所出现的不同学术流派的争论而发展的。例:明代,温补派医家薛己、张介宾、赵献可等针对刘完素、朱震亨医学主张展开了论争,强调温补肾阳在养生与治病上的重要性,反对以寒凉药攻伐肾阳。清代,徐大椿、陈修园对温补派医学主张提出了反对观点,对温补派用峻补辛热药剂力加抨击。明清时期内科方面,不少医家能兼取历代医家之长,吸取家传经验,结合自己临证实践,完善对疾病的认识,著成综合性医著。
有关虚劳证治的专书大量出现。治疗虚痨的专书有《红炉点雪》、《慎柔五书》、《理虚元鉴》。
《红炉点雪》:全书以水亏火炽金伤立论,提出益水清金降火的治疗法则,尤重肺肾两脏。重点阐述了阴虚火动的虚损病证,并指出“颈项结核,或腹胁痃癖”是痨证将成的征兆。
《慎柔五书》:书中分虚劳为虚损和痨瘵两类。损病自上而下,痨病自下而上;损病传至脾与肾者不治,痨病传至脾与肺者不治;以痨法治损,多转泄泻,以损法治痨,必致喘促。
《理虚元鉴》:提出治虚劳的“三本二统论”,对虚劳病因、病机、证治、防护等均有论述,且自成体系。创立清金保肺的治则,对后世治疗以痨瘵为主的虚损病证深有影响。


第2题:

明清伤寒三派各自的学术主张是什么?每派主要的代表医家及著作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①错简重订派:认为世传本《伤寒论》有错简,主张考订重辑,由明末方有执首先提出,清初喻嘉言大力倡导,而后从其说者甚多,形成错简重订派。
其代表医家:
方有执,著有《伤寒论条辨》。
愈唱,著《尚论张仲景伤寒论重编三百九十七法》。
张璐,著《伤寒缵论》《伤寒绪论》。
黄元御,著《伤寒悬解》等。
②维护旧论派:维护旧论派是指主张维护世传《伤寒论》旧本内容的完整性和权威性。认为王叔和编次,仍为长沙之旧,不必改弦更张,而成无己的注释,不仅未曲解仲景之说,其引经析奥,实为诸注家所不胜。因此,世传旧本《伤寒论》的内容不能随便改动。
其代表医家:
张遂辰,明代医家,著《张卿子伤寒论》。
张志聪,清代医家,张遂辰之高徒,著《伤寒论宗印》和《伤寒论集注》。
张锡驹,故其所著《伤寒论直解》。
陈念祖,清代医家,著《伤寒论浅注》《伤寒真方歌括》《长沙方歌括》和《伤寒医诀串解》等。
③辨证论治派:明清时期伤寒学派诸家中,有一些医家着眼于对张仲景《伤寒论》辨证论治规律的探讨和发挥。他们对错简重订和维护旧论的观点均持反对意见,认为不必在孰为仲景原著,孰为叔和所增方面争论不休,主张应当发扬仲景心法上下工夫,形成了伤寒学术研究中的辨证论治派。分为三派:
其一、以方类证,代表医家,柯琴,著《伤寒来苏集》;徐大椿,清代医家,著《伤寒论类方》。
其二、以法类证,钱潢,清代医家,著《伤寒论证治发明溯源集》;尤怡,清代医家,著《伤寒贯珠集》。
其三、分经审证,陈念祖为维护旧论的中坚,其对《伤寒论》的临床运用,采用分经审证的研究方法;包诚,清代医家,著《伤寒审证表》。

第3题:

明清时期最突出的学术成就是什么?为此做出了贡献的著名医家是谁?


参考答案:明清时期在中医学理论方面最突出的成就有命门学说和温病理论。其中赵献可、张介宾等人所倡立的命门学说,丰富了藏象学说内容。吴有性、叶桂、吴瑭等人为温病学理论的建立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此外,王清任则发展了瘀血致病的理论。

第4题:

明清时期妇科,儿科,针灸科有哪些代表医家及主要成就和学术特点?针灸按摩命运如何?


正确答案: 妇产科:王肯堂《女可证治准绳》武之望《济阴纲目》傅青主《傅青主女科》,对女科“肝郁”辩证论别有新意亟斋居士《达生篇》,特别提出了临产时“睡、忍痛、慢临盆”六字诀。
儿科学:薛铠著撰,薛己整理《保婴撮要》,特别重视母乳对婴儿身体与健康的影响;对于小儿调治则提出“未病则调治母乳,既病则审治婴儿,亦必兼治其母为善”。万全《万密斋医书十种》,其中儿科著作有《幼科发挥》,按五脏主病系统论述了多种儿科病症的诊断和治疗(另外还有《片玉新书》《育婴家秘》《痘疹心法》《片玉痘疹》)。他主张调理之法,一是“调母乳,节饮食”,二是用药和平,攻补当慎。主张“调理但取其平,补泻无过其剂”。观察到瘫痪、失语等惊风的后遗症。开创“玉枢丹”一方。王肯堂《幼科证治准绳》,在整理中医学儿科文献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陈复正《幼幼集成》,作者反对“小儿为纯阳之体”的说法。对于虎口三关脉纹,作者在原有基础上,归纳为“浮沉分表里,紫红辨寒热,淡滞定虚实”。
针灸科:高武《针灸聚英》(《针灸聚英发挥》)。曾设计铸造男、女童铜人各一座。杨济时《针灸大成》,书后附有《小儿按摩经》,是现存最早的按摩文献.
针灸的命运:1822年,清政府下令,“太医院针灸一科,着永远停止”。使得针灸疗法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但因为它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所以在民间仍广泛地流传应用。
按摩的命运:“推拿”即按摩,是明代后期出现的名称。由于宋、金时期,政府医疗机构不设按摩科,使得按摩术的发展受到抑制。元末明初,太医院开始重设按摩科,为按摩学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清代按摩术的一大特点是把按摩手法扩大到正骨的治疗领域,形成了所谓“正骨八法”。

第5题:

试述明清时期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或试述明清时期在创立温病学说中做出贡献的医家、代表作、主要成就。)


正确答案: 5人.吴有性,著《瘟疫论》,他系统的提出了温病不同于伤寒的+系统见解,为温病学说的创立起到了奠基作用。最大贡献是就瘟疫病的致病原因,提出“戾气学说”。指出戾气具有强烈的传染性,但是戾气的种类不同,引起的疾病也不同。
叶桂,著《温热论》。此书对温病学说的最大成就是指出温病传变的规律,指出温病发病一般要经过“卫气营血”四个由浅入深的阶段。他建立卫气营血辨证体系作为温病辨证论治的纲领,这补充了传统的“六经辨证”或“八纲辨证”的内容。
薛雪,著《湿热条辨》。此书是湿热病的专著,开温病学说中专门病证研究的先河。他对湿热病的发病机理,症候演变,审证要点和辨证论治做了较全面的论述。
吴瑭,著《温病条辨》他将温病分为9种,确定了温病学说的研究范围。他提出温病的三焦辨证,把温病传变与脏腑病机联系起来,补充和完善了卫气营血辨证。书中还有温病不同阶段的治疗方剂。
王士雄,著《霍乱论》、《温热经纬》。把霍乱区分为时疫和非时疫两类。,吧温病分为新感好伏邪两类。

第6题:

试述温病学派发展的三个阶段的特点及每个阶段的主要代表医家及著作。


正确答案: (1)晋唐及以前时期的萌芽时期:此时期没有专门的著作,温病之病名、病因、症状、治疗、预防的记载,均散见于历代文献。温病与伤寒没有明确划分,温病仍隶属于伤寒范围。代表医家如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载有温热病之致病原因、发病原理、以及症状特点;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有治温病方十首;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收录许多防治温病、温疫、温毒的简便药方,如太乙流金散。
(2)宋金元时期的发展成长时期:对温病的认识便开始从伤寒学说体系中分离出来,成为温病学自成体系的开端。郭雍在《伤寒补亡论》强调,温病病因不限于冬伤于寒;元末医家王安道进一步从概念、发病机理和治疗原则上将温病与伤寒明确区分开来,他在《医经溯洄集》中指出“夫惟世以温病热病混称伤寒”,从认识上强调了"温病不得混称伤寒"。
(3)明清时期的形成成熟时期。众多的医家对温病的认识更加深化,理论日臻完善,治疗上不断丰富,创造性地总结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辨证论治理论和方法,使温病学成为独立的学科。明末吴又可著成第一部传染病学专著《温疫论》;还有叶天士的《温热论》、吴瑭《温病条辨》、薛雪《湿热病篇》、王孟英《温热经纬》及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等。

第7题:

明清时期《内经》研究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 明清医家研究《内经》,注释发挥等传统形式居于主导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分类编纂,尤其是简要节选的分类文献,成为这一时期一种新的研究形式。注释发挥经典著作是历代医家治学的基本方法,而明清独盛。明马莳《素问注证发微》、《灵枢注证发微》,是两书最早全注本,也是现存《灵枢》最早的全注本。明吴昆《素问吴注》对《素问》全文通注,注文简明。清张志聪《素问集注》、《灵枢集注》论理较详,切近临床。清张琦《素问释义》,注释较为精炼。由滑寿原注,汪机续注的《读素问钞》是素问较早的节注本,分为12类。张介宾《类经》是现存分类注释《素问》、《灵枢》最完整者。其他如薛雪《医经原旨》,沈又彭《医经读》,陈念祖《灵枢素问节要浅注》等亦属此类。此外还有学习医经的心得记录类著作。

第8题:

试述明清外科三大家的主要代表医家、著作、学术观点。


参考答案:

陈实功,《外科正宗》,“正宗派”。在治法上,主张内外并重,“消、托补”三法结合,设计制造了简单有效的医疗器械。书中有对颈部恶性肿瘤的最早记载。
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全生派”把外科病症分阴阳两类,认为“痈发六腑”,“疽发五脏”创制阳和汤,犀黄丸治疗属阴证的外科疾病。
高秉钧,《疡科心得集》,“心得派”。强调疡病同样须求本论治,求本之法有二,一是病因,二是辨证。采用紫血丹,至宝丹治疗热性痈疡和疔疮。


第9题:

明清时期《伤寒论》研究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 明清有关《伤寒论》研究空前活跃,不仅著述增加到100余种,学派纷呈,争鸣激烈,而且研究的内容也扩展到原文编次、以方类证、分经审证、按法类证等一些关键问题上。主要存在三种学说:以方有执、喻昌为代表的错简重订说;以张遂辰、张志聪为代表的反对“错简”说;以柯琴、徐大椿为代表的以方类证。
除以上三类外,陈修园将六经之病,分为经证、府证、变证三类。钱潢和尤怡持按法类证,列正治、权变、救逆……诸法。其他诸家或偏于注,或偏于临床治疗阐述发挥,或偏于普及启蒙,掀起了明清《伤寒论》研究诸家蜂起。

第10题:

宋元时期诊断学,解剖学,妇科,儿科发展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诊断学:各种诊法不断丰富起来,脉诊、舌诊、指纹法.
解剖学:开始据实物描绘成图,如《欧希范五脏图》、《存真图》.
妇科:《十产论》中的转胎手法是医学史上异常胎位转位术的最早记载,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
儿科: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系统论述了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幼幼新书》载有虎口三关指纹检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