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评价董仲舒的儒学理论。

题目
问答题
试评价董仲舒的儒学理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汉代董仲舒发展的新儒学思想。


答案:
解析:
(1)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认为,人君受命于天,进行统治,所以应当“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2)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具有形而上学的宇宙观和历史观。
(3)大一统思想,要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于人君应当如何统治的问题,他主张效法天道。
(4)三纲五常说。董仲舒主张以德为主,以刑辅德。所谓“德”,主要指仁义礼乐、人伦纲常。

第2题: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正确答案:B

第3题:

董仲舒为代表的汉儒对儒学的"贡献”有哪几点?


答案:一、建立了天人合一的目的论的庞大哲学思想体系;二、一方面继承了先秦儒学的人文主义,把人从自然序面提升出来,同时又给它以目的论的论证;三、提出了名号理论,从根本上树立了经学的思想权威。

第4题:

董仲舒对儒学宗教化起什么作用?


正确答案: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后,选取公羊学大师董仲舒、公孙弘为首列,将诸子百家一律罢斥,使儒学从此取得独尊地位。董仲舒的《春秋公羊》学,由《易经》的阴阳学与战国以来盛行阴阳五行学融合而成。董仲舒认为,天地的精气合起来成一,分开来成阴阳,再分成春夏秋冬四时,配列东南中西北此五方成五行。五行统一于阴阳,阴阳统一于天,人受天命而生,同天一样,也有阴阳五行,人是天之副,与天合而为一。董仲舒由此得出结论:“道(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道),天不变,道亦不变”。依据这一结论,董仲舒取《春秋》所记天变、灾异广泛地予以附会穿凿,公羊学随之彻地阴阳五行化。这在董仲舒学说中是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部分,由此而使儒学走向迷信与神学,完全地宗教化了。

第5题:

儒学的神学化是从谁开始的()

  • A、孟子
  • B、荀子
  • C、董仲舒
  • D、程颐

正确答案:C

第6题:

简述董仲舒、朱熹对儒学发展做出的贡献。


答案:
解析:
(1)董仲舒吸收法家、道家等思想,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建立了新的理论体系,丰富了儒学内容。他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和大一统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了理论依据,使儒家学说得到重视。此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官方正统思想。 (2)朱熹在继承传统儒学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并提出理学思想,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是新儒学的集大成者。他主张“格物致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强化了“三纲五常”。儒学自此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精神支柱。被奉为官学。

第7题:

新儒学的缔造着是()。

  • A、李斯
  • B、陆贾
  • C、贾谊
  • D、董仲舒

正确答案:D

第8题:

试评价董仲舒的儒学理论。


参考答案:

1、董仲舒的儒学理论使宗法关系更为紧密,使传统的宗法制度更为完备。
2、儒学崇尚“仁政”理想,并且用这一理想对统治者的言行形成一定的约束。儒家有关“仁政”的政治主张,其实质是人本主义,它客观上有助于调整社会关系,提高吏治水平。
3、儒学以“天道”为基本,使政治理论神学化。“天人感应”的理论,是政治管理具有神秘色彩。这一理论有助于强化政治迷信,粉饰弊政,也可以利用来批评当政者,修改政治上的失误。
4、董仲舒提出的“大一统”理论,是儒学适应了加强君权和防止分裂的政治需要。同时“大一统”的原则对于我们民族共同心理的形成也有重要的影响。


第9题:

董仲舒对先秦儒学进行了哪些改造?


正确答案: 董仲舒是秦亡汉兴之后的儒家的哲学大师。
(1)为了新兴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政权的长治久安,他需要认真地总结秦专任法家而亡的教训和汉初黄老无为政治流行所带来的流弊。他从“春秋公羊学”的“微言大义”人手,推重阴阳五行学说以复兴儒学,并为此构造出了一整套以天人感应为特色的哲学理论,成为当时的“儒者宗”,继承发展了孔子和儒家的思想。
(2)在政治伦理思想上,董仲舒从维护社会等级秩序的目标出发,吸收包括法家在内的各家主张,概括出了处理君臣、父子、夫妇关系所必须遵循的“王道之三纲”。三纲之义是源于天的,而“天不变,道亦不变”(《汉书·董仲舒传》),三纲是永恒的绝对原则。三纲的实质,是以等差的形式来实现“一统”,其核心则是君权说。
(3)董仲舒对先秦儒家学说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造。“性三品”说便是其典型的代表。在义利关系上,他提出了著名的“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同上)的主张,这在宋以后成为理学家们崇奉的经典,但同时也受到了要求义利统一的思想家们的尖锐的批判。

第10题: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一直保持着正统思想的地位。这与他们在各个时期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密不可分。如董仲舒的儒学与孔孟思想、程朱理学与董仲舒的儒学之间都有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分别说明董仲舒的儒学与程朱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


正确答案: 背景:董仲舒的儒学:汉初采用黄老思想,休养生息,儒学得到一定恢复;汉武帝时经济发展,国家富强,要从无为到有为;当时面临匈奴入侵、相权与皇权之间的矛盾、地方和中央的矛盾(如地方郡守权力过大,王国问题等),统治者需要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度来解决这些隐患,巩固统治。
程朱理学:魏晋南北朝以来佛、道两教的广泛传播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三教开始合一;隋唐时期进一步发展,各家思想互相渗透;宋朝重文轻武,对学术文化较少干涉,学术思想活跃。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