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史料搜集、辨伪和校勘方法的主要内容?

题目
问答题
试述史料搜集、辨伪和校勘方法的主要内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宋代洪迈的《()》对图书辨伪、文献考证、文本校勘、文字训诂等均有论述。

A三经新义

B太平御览

C容斋随笔

D金石录


参考答案:C

第2题:

对史料进行辨伪、校勘,总体上属于( )。

A.内考证
B.外考证
C.正考证
D.反考证

答案:B
解析:

第3题:

历史法通常遵循三个步骤,分别是().

A.史料的搜集、史料的鉴别、对史料进行分类

B.史料的搜集、史料的筛选、史料的评价

C.史料的搜集、史料的筛选、史料的分类

D.史料的搜集、史料的鉴别、史料的评价


正确答案:A

第4题:

辨伪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1)查明传授源流
目录学与辨伪的关系非常密切。一些提要式书目里,常有关于古籍考辨的记载。柳宗元《辨鬼谷子》说“汉时刘向、班固录书无《鬼谷子》”,从而得出“《鬼谷子》后出”的结论。历代辨伪学家都非常重视从史志著录考察作者和传授源流,以辨别真伪。《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考辨题名萧统所作的《昭明太子集》、题名岳珂所作的《索湖诗稿》、题名吴璃所作的《蕉窗葸隐词》等书为伪书,也都是从查考史志或诸家书目入手的,这的确是考辨古籍的一个重要方法。
(2)考订作者生平《斜川集》十卷,题宋苏过撰。书中内容与作者时代经历不符。据苏过墓志,过卒于北宋宣和五年(1123),但集中却出现南宋的嘉泰(1201一1204)、开禧(1205—1207)诸年号,以及周必大、姜尧章、韩惋胄诸人。集中所述时事,亦皆在南渡以后,这些都不是苏过所能接触到的。清代编《四库全书》时,发现南宋词人刘过(1154—1206)《龙洲集》所载之诗与此尽同,所以《提要》判断此书“盖作伪者因二人同名为过,而抄出冒题为《斜川集》以渔利耳”。
(3)分析作品内容旧诗中的“排律”一体,唐、宋、元皆未有,直到元末杨士宏选《唐音》,方以“排律”标目,明代高棅选《唐诗品汇》,仍之立目,从此一直沿用下来。
《孟浩然集》标有“排律”之体,故《提要》认为已有误入,断非原本。另有《山谷精华录》一书,题黄庭坚撰,任渊编,而其书列有“五言排律”之目,作伪之迹,不掩自露,其属“伪题编者”已毋容置辨。这些都是从文体上判断古书真伪的显例。凡古籍中出现后代的称谓、人名、地名、朝代名以及谥号、避讳等等,则其书即使并非全伪,至少已经过后人的窜改或增补,这也是常见的通例。

第5题:

搜集史料的方法、途径多种多样,主要有()

  • A、通过调查和采访搜集口碑资料
  • B、注意从考古发掘中搜集新史料
  • C、通过平时读书积累史料
  • D、利用各种工具书搜集史料

正确答案:A,B,C,D

第6题:

()是指纠正文献在形成和流传过程中,因各种原因而出现的字句篇章上的错误,使之尽可能恢复或接近文献原貌。

A注释

B辑佚

C辨伪

D校勘


参考答案:D

第7题:

历史研究的核心是()

  • A、搜集史料
  • B、分析、鉴别史料
  • C、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
  • D、运用史学理论和方法

正确答案:D

第8题:

对古代文献的注释,古代通称为:()

A校勘

B辨伪

C辑佚

D训诂


参考答案:D

第9题:

辨伪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正确答案: 古籍辨伪工作包括两方面内容:
①关于古籍文献名称、作者、著作年代真伪等的考辨;
②关于书籍内容(如事实、论说真伪等)的考辨。前者和古籍版本学、目录学的关系较密切,后者则与校雠学及史学中的史料考辨工作相近。辨伪的根本目的并非要从古文献中剔除伪书,而是要弄清这些文献的真实著者、书名和著作内容、年代等,使人们能准确地了解其价值和正确利用。

第10题:

宋代洪迈的《()》对图书辨伪、文献考证、文本*校勘、文字训诂等均有论述。

  • A、三经新义
  • B、太平御览
  • C、容斋随笔
  • D、金石录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