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唐宋与明清斗拱的不同特点。

题目
问答题
概述唐宋与明清斗拱的不同特点。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唐宋以前,斗拱的结构作用十分明显,布置疏朗,用料硕大;明清以后,斗拱的装饰作用加强,排列丛密,用料变小,但其结构作用仍未丧失。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唐宋明清赋役制度演变。


参考答案:

租庸调制:唐朝的租庸调制规定,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交纳定量的谷物,叫做“租”;交纳定量的绢或布,叫做“调”;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也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叫做“庸”。
两税法:为解决财政上的困难,780年唐政府接受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两税法的主要内容:按土地和财产的多少,一年分夏秋两次收税。该赋役制度改变了过去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个大变革。
一条鞭法:1581年,张居正为了增加明政府的财政收入,把原来的田赋、徭役和杂税合并起来,折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按田亩多少收税,叫做“一条鞭法”。由于大地主的阻挠破坏,一条鞭法实行不久就停止了,但改用银两收税的办法却保留了下来。
摊丁入亩和地丁银制度:清初雍正在位时期,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赋税,叫做“地丁银”。这样,自汉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被废除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了。


第2题:

简述说明唐宋时代三法司与明清时代三法司的职责分工变化。


参考答案:唐宋时代的三法司中,大理寺主管审判,刑部主管复核和司法行政,唐代的御史台或宋代的审刑院负责监察大理寺、刑部的审判及复核活动。到了明清时代,刑部的司法职能加强,取代大理寺成为最高审判机关。而大理寺转而为国家慎刑机关。都察院为中央监察机关。

第3题:

明清皇宫建筑的特点是( ).

A.出檐深远

B.斗拱

C.出檐较浅七例缩小

D.减柱方法基本上不采用


正确答案:BCD

第4题:

唐宋明清的建筑发展特点概述?


正确答案: 唐:
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单体建筑形式成熟,群体建筑轴线组成,主次明确,环境
存托主体。
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用材制度出现
4.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都料”专业技术熟练
5.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仿木结构,四边形为主。
6.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熟练。斗栱宏大,出檐深远——宏大豪放的风格,屋顶舒展——斗栱的受力性质直接表现为建筑美。色彩明快,琉璃剪边为主,常见绿色、黄色、蓝色。

1.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
2.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3.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题建筑。
4.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
5.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1.砖石普遍用于居民砌墙。
2.琉璃面砖,琉璃瓦的质量提高了,应用面更加广泛。
3.木结构方面,经元代简化,到形成了新的定型的木构架:斗拱的结构作用减小梁柱构架的整体性加强,构建卷杀简化。
4.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
5.官僚地主私园发达。
6.官式建筑的装修、彩画日趋定型化。

1.园林达到了机盛期。
2.藏传佛教建筑兴盛
3.住宅建筑百花齐放,丰富多彩。
4.简化单体设计,提高群体与装修设计水平
5.建筑技艺仍有提高。

第5题:

唐宋以前,不属于斗拱的作用()。

  • A、用料大
  • B、布置稀疏
  • C、突出结构作用
  • D、突出装饰作用

正确答案:D

第6题:

唐宋木构殿堂与厅堂的区别()

A.是否用斗拱

B.是否用彩画

C.是否将内柱升高

D.是否用天花


参考答案:C

第7题:

唐宋时期斗拱主要作为()构件,到清明时期演变为以()构件为主。


正确答案:结构;装饰

第8题:

明清皇宫建筑的特点是( )。

A.出檐深远

B.斗拱尺度和比例大

C.斗拱比例缩小

D.出檐较浅

E.减柱方法基本上不采用


正确答案:CDE

第9题:

白话产生于()

  • A、先秦
  • B、唐宋
  • C、元明
  • D、明清

正确答案:B

第10题:

概述明清小说的特色,指出这些特色与明清社会变迁的联系。


正确答案:①明清小说的特色:通过文学手段重树商人等这些原来受歧视的角色的形象,对现实提出深刻批判。
②与明清社会变迁的联系:
其一,明清时期,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的风气,传统的轻商观念开始淡化。这种风气深深浸染了小说的创作,“三言”“二拍”等作品中,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
其二,明清社会繁荣的背后也蕴藏着深刻危机,政治黑暗、官场腐败,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一些文人对现实社会日益不满,写出了一批批判现实的力作。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