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O157:H7大肠杆菌感染可以引起哪些疾病?死亡率如何?

题目
问答题
O157:H7大肠杆菌感染可以引起哪些疾病?死亡率如何?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主要引起出血性肠炎(HC.、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其中,溶血性尿毒综合症的死亡率较高,特别是在老人和儿童中,过去在发达国家,可高达50%以上。虽然由于医疗水平的提高,其死亡率已有所降低,目前仍然高达10%。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死亡率也很高,但发病率较低,病例比较少。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大肠杆菌O157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肠杆菌O157:H7属于肠出血型大肠杆菌
  • B、美国首次发现其产生志贺氏毒素样毒素
  • C、2006年在日本引起过大规模的食物中毒
  • D、我国有些地区曾爆发流行过O157食物中毒

正确答案:A,B,D

第2题:

O157:H7大肠杆菌感染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 O157:H7大肠杆菌可以引起出血性肠炎、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等。对出血性肠炎的治疗主要是根据腹泻病的一般治疗原则,支持疗法和适当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细菌的药敏试验资料,禁止使用对肾脏有毒性的抗生素类。根据住院患者的资料,出血性肠炎基本上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抗生素的使用并不能够缩短病程或缩短住院时间。
国际上对是否使用抗生素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应使用抗生素杀伤细菌。另一种认为使用抗生素杀伤细菌后,可以使细菌的毒素释放出来,诱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但是,在周围发生了O157:H7大肠杆菌感染后,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是必要的。在这一点上,意见基本一致。
因此,对O157:H7感染的治疗要时刻
防止病情恶化后发展为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的死亡率较高,危害比较大。

第3题:

若菌落的血清凝集反应与O157:H7大肠杆菌相符合,则下一步

A.可判定为O157:H7大肠杆菌

B.可判定为出血性大肠杆菌

C.进行大肠杆菌的生化反应鉴定

D.进行O157:H7大肠杆菌脂多糖的血清学检测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C

第4题:

O157:H7大肠杆菌的致病因子?


正确答案: 就像马蜂有毒刺,蝎子有毒尾—样,所有的病原性细菌都产生一些使人得病的物质,如毒素、菌毛等,这些能使人发病的物质称为毒力因子或致病因子。O157:H7大肠杆菌的毒力因子有志贺样毒素1、志贺样毒素2、志贺样毒素1和2的变种、溶血素等。可能还有其他一些我们现在还不知道的毒力因子。
志贺样毒素能抑制真核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它通过A链上的核糖核酸N—糖苷酶的活性作用,切断参与蛋白质合成的28s核糖体核糖核酸5’端4324位腺嘌呤的N—糖苷键,腺嘌呤残基因此脱落,使依赖延长因子1的氨基酰化tRNA不能与已灭活的60s核糖体亚单位结合。志贺样毒素还有促进血小板聚集的功能,有损伤内皮细胞的作用。这可能与患者发生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关。试验动物出现的后肢麻痹是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出血和水肿后功能受损所致。
志贺样毒素2比志贺样毒素1的半数致死剂量低400倍左右。因此,人如果感染了产生志贺样毒素2的O157:H7大肠杆菌,发生溶血性尿毒综合症的机率更大一些,其中非常可能的原因是志贺样毒素2对人肾小球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毒性比志贺样毒素1强,其受体和志贺样毒素2结合的效率更高。

第5题:

O157:H7大肠杆菌感染可以引起哪些疾病?死亡率如何?


正确答案: 主要引起出血性肠炎(HC.、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其中,溶血性尿毒综合症的死亡率较高,特别是在老人和儿童中,过去在发达国家,可高达50%以上。虽然由于医疗水平的提高,其死亡率已有所降低,目前仍然高达10%。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死亡率也很高,但发病率较低,病例比较少。

第6题:

由O157:H7大肠杆菌引起的出血性肠炎的典型症状是什么?


正确答案: 出血性肠炎的典型临床症状是突发性腹痛、血性粪便、低烧或不发烧。这3个症状可以说是出血性肠炎与其他腹泻病相区别的3大特征。其中腹痛可以是痉挛性的剧烈疼痛,有时和阑尾炎的疼痛差不多。实际上,在日本曾经有过出血性肠炎的患者被诊断为阑尾炎的。典型的粪便标本中血很多,粪很少,可以是鲜血。有的患者可以不表现典型的症状;有的患者只有水样便;有的患者可能发烧。但是总体来讲发烧的比例很低,大约10%左右。

第7题:

下列哪种细菌感染后最易引起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 A、空肠弯曲菌
  • B、假结核耶尔森菌
  • C、宋内志贺菌
  • D、肠炎沙门菌
  • E、O157:H7大肠杆菌

正确答案:E

第8题: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感染性腹泻可以引起下列情况出现,哪项除外()。

  • A、腹泻
  • B、出血性肠炎
  • C、继发溶血性尿毒综合症(HUS)
  • D、过敏性紫癜

正确答案:D

第9题:

对O157:H7大肠杆菌的分离和鉴定可以使用哪些方法和技术?


正确答案: 目前可以使用的细菌鉴定和检验方法有:生化反应、血清学方法、DNA探针方法、PCR方法等。山梨醇-麦康开琼脂培养基可以用于分离O157:H7大肠杆菌。
生化反应方法主要是根据O157:H7大肠杆菌不发酵山梨醇而其他大多数大肠杆菌发酵山梨醇的特点设计的。血清学方法主要是检测O157和H7抗原。DNA探针和PCR试验方法主要是检测O157:H7大肠杆菌特异性的DNA序列、志贺样毒素基因等。根据上述原理,还发展了其他一些方法,但万变不离其宗,其目的不外乎是更简单、更快速、更经济、更特异。
除此以外,还可以检测患者血清中是否含有针对O157:H7大肠杆菌、志贺样毒素的特异性抗体,来判断是否感染了O157:H7大肠杆菌。也可以检测粪便中是否含有志贺样毒素,来推测粪便中是否有O157:H7大肠杆菌。但是不论何种方法都有它的局限性,都不能做到100%的敏感和100%的特异。在分析试验结果时,应该根据所使用方法的特点,来作出适当的结论。

第10题:

什么是O157:H7大肠杆菌?


正确答案: O157:H7大肠杆菌是一种肠道致病菌。从细菌学分类学上看,属肠杆菌科埃希氏菌属的大肠埃希氏菌种,即大肠杆菌种。在有致病性的大肠杆菌中,属致泻性大肠杆菌。在5种致泻性大肠杆菌中,O157:H7大肠杆菌属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也就是说,O157:H7大肠杆菌既是大肠杆菌的一个血清型也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一员。
O157:H7大肠杆菌具有一般细菌的表面结构,即具有细胞膜、细胞壁、菌毛、鞭毛、荚膜和脂多糖,其表面的脂多糖,即菌体抗原O排第157位;其鞭毛抗原H排第7位。根据表面结构的特性将其命名为O157:H7大肠杆菌。
O157:H7大肠杆菌可以像通常的致病菌一样产生细菌毒素,使感染者出现腹泻等一系列病症,并且可能引起病情更为凶险的溶血性尿毒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