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哪些?

题目
问答题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哪些?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主要有:
(1)传授知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2)学科渗透。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变换多种教学方法,运用每一教学步骤,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3)结合班队、团队活动。不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单独开出、列入课程计划,而是结合班会活动、课外活动、团队活动来进行,是这一途径的特点。
(4)寓于活动。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扩大和延伸。它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参观、旅行、夏令营、冬令营等)、文学艺术活动、科学技术活动、体育锻炼活动、劳动公益活动等,为学生走向社会、接触自然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5)辅导与咨询。个别辅导是辅导老师通过与学生一对一的沟通互动来实现的专业助人活动,比较常用的方式有个别谈话、电话咨询、信函咨询、个案研究等。个案研究则是针对个别学生进行比较深入、持续时间较长的个别辅导。也可结合小组辅导或者是团体咨询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哪些?


正确答案:
    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条途径:
    (I)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6)小组辅导。

第2题:

什么是小学生心理辅导?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包括哪些?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哪些途径?


正确答案:

第3题: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 )。

A、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B、咨询与辅导

C、学科教学

D、家校共育


参考答案:ABCD

第4题:

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有哪些?


答案:
解析:
(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学校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学生在成为一名独立的社会成员之前,要经历一系列发展中的矛盾与人生课题,迫切需要教师在尊重他们日益增长的独立性的前提下,给予他们人生之旅以真诚的指导和帮助。
(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学生心理素质,可以为有效实施道德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背景。

第5题:

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 )。

A.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B.集体辅导

C.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D.开展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正确答案:ABCD

第6题: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正确答案: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不同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注意发挥各种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主要有:
①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②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③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④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⑤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⑥小组辅导。

第7题:

对学校而言,指导家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不包含( )。 A.教育——在家长学校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B.代替——家长解决不了的问题,学校应当出面解决 C.引导——邀请家长观摩、参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D.辅导——开展家长心理辅导与咨询活动


正确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名师详解】对学校而言,指导家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包括:(1)教育——在家长学校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2)引导——邀请家长观摩、参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3)辅导——开展家长心理辅导与咨询活动。对于家长解决不了的问题,学校应该引导家长解决,而不能出面解决。故本题选B。

第8题:

目前国内各级各类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包括哪些()

A、开设以讲授为主的有关课程

B、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C、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D、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答案:ABCD

第9题:

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哪几条途径?


答案:
解析:
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条途径:(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

第10题: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答案:
解析:
(1)专题训练。专题训练过程一般由“判断鉴别一训练策略一反思体验”三个彼此衔接的基本环节构成。判断鉴别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心理检测和评估,让学生了解自己某方面心理素质发展的现状,以此引起学生的认同感或缺失感,唤起情感共鸣或震撼,激活心理能量,思考问题根源,进而体会、感受该种心理素质对自己学习、生活、交往及成长的意义,激发接受训练的积极动机。训练策略就是针对该课主题和在判断鉴别中所发现的问题,提出若干解决该问题的具体而有效的方法和技巧,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和操作活动来感受、理解,进而选择。反思体验就是对训练中的心理感受、情感体验、行为变化、活动过程及效果等进行反思、强化和内化,强化训练效果,促进自我认知与评价。反思环节一定要强调“三自”,即自觉、自发、自控。(2)咨询与辅导。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是为了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心理辅导是一种心理上的助人活动,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合乎需要的心理上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处理他所面临的问题,发展其未能充分利用的潜能与机遇,进而使其获得自助的意愿与能力,克服成长中的障碍,维持与增强自身的心理健康,以便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作出良好适应。心理辅导的最简单的定义是“助人者自助”。(3)学科渗透。学科渗透是指教师在进行常规的学科教学时,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完善各种心理品质,特别是诸如情感、意志、个性品质等方面。在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及其他各项教育活动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