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中学,学生经常思考"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未来应怎样"等问题。按照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题目
单选题
进入中学,学生经常思考"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未来应怎样"等问题。按照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形成()。
A

信任感

B

自我同一性

C

主动感

D

勤奋感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一个教师经常思考“学生喜欢我吗?”、“同学们怎样看待我?”等问题,说明该教师已进入关注情境阶段。 ( )


正确答案:×
常思考这样问题的教师还处在关注生存阶段。

第2题:

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从十一岁到十八岁是青春期。这一时期与中学生所处时期基本重合。埃里克森认为个体在这一阶段的核心问题是自我意识的确定和自我角色的形成,主要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第3题:

进入中学,学生经常思考“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未来应怎样”等问题。按照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形成( )。

A.信任感

B.自我同一感

C.主动感

D.勤奋感


正确答案:B
按照埃里克森的观点,中学阶段处于青春期,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形成自我同一感。

第4题: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


A.发展勤奋感

B.培养主动性

C.形成亲密感

D.建立自我同一性

答案:D
解析: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认为,中学生处于第五个阶段,其发展危机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第5题: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中学生人格发展主要任务是( )。


答案:培养自我同一性,
解析:

第6题:

某人经常问自己: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按照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该个体正处在( )

A.信任感对怀疑感阶段

B.主动感对内疚感阶段

C.勤奋感对自卑感阶段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


正确答案:D
“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是对自我及其角色提出的疑问,与此相关的是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自我同一性本意是证明身份,指个体尝试着把与自己有关的各方面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己决定协调一致不同于他人的自我。故此人应处于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阶段。

第7题:

进入初中后,刘超突然觉得不认识自己了,“我是谁?”“我将来要做什么?”等问题常常困扰着他,依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刘超所处的发展阶段是( )

A.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B.勤奋对自卑

C.信任对怀疑

D.亲密对孤独


正确答案:A

第8题:

结合中学教学的实际,分析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一、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他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如果个体能够成功而又合理的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就会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发展;反之,危机得不到解决或解决得不合理,个体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导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个体解决危机的成功程序一般都处在从积极到消极的连续体的某一点上。

  人格的发展可以分为八个阶段:1、学习信任的阶段(从出生到18个月左右):他认为,信任感是人对周围世界及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是一个人健康人格的基础。这个阶段所包含的矛盾就是信任与不信任的矛盾,其人格发展的任务就是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人应该朝着该信任的就信任、不该信任的就不信任的方面发展,但二者应保持一定的比例,信任感应多于不信任感。2、成为自主者的阶段(18个月-4岁):这个时期的主要矛盾是自主对羞怯与怀疑,人格发展的任务就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怀疑。因此,埃里克森主张在安全范围内给儿童一定的自由,鼓励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但他也指出儿童在实现自主时也要接受一定的限制,以便为将来有法制的生活做准备。3、发展主动性的阶段(4―6岁):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主动性对内疚,其人格发展的任务是获得主动性,克服内疚感。4、变得勤奋的阶段(6-12岁):主要矛盾是勤奋感对自卑感,其人格发展的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5、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12-20岁):所谓自我同一性,就是个体尝试把自己有关的各个方面统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已觉得协调一致的整体。主要矛盾是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人格发展的任务是建立同一性,防止同一性混乱。6、承担社会义务的阶段(20-24岁):主要矛盾是亲密对孤独,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7、显示充沛感的阶段(24-50岁):主要矛盾是充沛感对颓废感,任务是获得充沛感,避免停滞感。8、达到完善的阶段(50岁以后)主要矛盾是完善对绝望。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绝望与沮丧。
  二、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指出了人生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及所需要的支持帮助,这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了解中小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各种冲突,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根据这个理论,初中和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开始建立自我同一性的时期,教师要理解学生需要大量的机会来体验各种职业和社会角色,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通过讨论的形式使他们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在这当中,要始终给学生有关其自身状况的真实的反馈信息,以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确定合理的、适当的自我同一性。教师要最大限度的尊重学生,切不可简单地将其当作“孩子”来看待,不要在其同伴或其他有关人员面前贬低或轻视他们。

 

第9题:

韩波进入中学后,经常独立思考“我是谁”,未来从事何种职业,在社会上处于什么样的地位等问题。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韩波的人格发展处于()

A.主动对内疚阶段
B.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
C.自我整合阶段
D.自主对羞耻和疑虑阶段

答案:B
解析:
中学阶段(12-18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

第10题: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当前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

A.获得勤奋感
B.获得自主感
C.获得亲密感
D.获得同一感

答案:D
解析:
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八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发展阶段:婴儿期(零岁至一岁半):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儿童早期(一岁半至三岁):自主感对羞耻感;学前期(三岁至六七岁):主动感对内疚感;学龄期(六七岁至十二岁):勤奋感对自卑感;青年期(十二岁至十八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成年早期(十八岁至二十五岁):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中期(二十五岁至五十岁):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晚期(五十岁至死亡):自我整合对绝望感。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中学生处于第五个阶段——青年期,这个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体验忠诚的实现。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