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德育目标,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题目
问答题
何谓德育目标,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有:(1)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4)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何谓德育目标,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正确答案:
4.
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有:
①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
②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③民族文化
及道德传统;
④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第2题:

制订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
(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
(4)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第3题:

德育目标对德育活动结果的预定性,使教育者在育人方向和标准上有所遵循,并依据德育目标的要求来安排德育内容,选择德育方法,设计德育过程,调整工作态度和方式,因此德育目标是学校德育工作的()

A、依据

B、根本依据

C、指南

D、准绳


参考答案:B

第4题:

什么是小学德育目标?确立小学德育目标的依据有哪些?


答案:
解析:
小学德育目标是教育者依据教育目的,通过德育在儿童品德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亦即小学德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小学德育目标是实施小学德育的出发点,也是检验小学德育是否达标的质量标准。它不仅决定了小学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小学德育的基本过程。
确立小学德育目标的依据有:
(1)我国社会发展对小学生政治、思想与道德提出的新的要求。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德育,其目标要体现一定社会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不同的发展时期有不同的社会思想道德行为准则,德育目标的确立要考虑社会发展的新的要求。
(2)教育目的对学校德育所要达到的结果做出了总的规定。德育目标的确立必须依据教育目的中对学校德育要达到的结果的总的规定。
(3)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只有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确立的德育目标,才是与其主体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目标,在这样的目标指导下的德育工作才能被学生自觉接受。

第5题:

制定德育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4)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第6题:

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在德育活动中的具体化,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基本条件。( )


正确答案:√

第7题:

确立小学德育目标的依据有哪些?


正确答案:
确立小学德育目标的依据有:
(1)我国社会发展对小学生政治、思想与道德提出的新的要求。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德育,其目标要体现一定社会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不同的发展时期有不同的社会思想道德行为准则,德育目标的确立要考虑社会发展的新的要求。
(2)教育目的对学校德育所要达到的结果做出的总的规定。德育目标的确立必须依据教育目的中对学校德育要达到的结果的总的规定。
(3)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只有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确立的德育目标,才是与其主体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目标,在这样的目标指导下的德育工作才能被学生自觉接受。

第8题:

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正确答案:
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是: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第9题:

确立小学德育目标的依据包括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
确立小学德育目标的依据包括:(1)我国社会发展对政治、思想与道德提出的新的要求;(2)教育目的中对学校德育所要达成的结果所作出的总的规定;(3)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等方面。

第10题:

根据德育原则,制定德育目标的要求?现在中小学德育目标的要求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解析:
(1)德育目标是指通过德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在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依据对思想品德结构的理解,可将德育目标划分为三个方面:①思想、政治、道德准则或规范方面的目标; ②思想品德心理发展的目标; ③思想品德能力方面的发展目标。德育实施的序列应与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序列相结合,循序渐进,因此在思想政治道德准则的教育目标的排列上按照道德一思想一 政治的顺序。 道德品质、思想品质、政治品质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尤其是思想品质应包括政治思想内容,思想品质和政治品质很难严格区分,故在目标的表述上将二者结合起来。(2)我国德育目标确立的依据有如下几点:①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依据学生的品德形成及身心发展规律来确定德育目标是基础性要求。②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具体意图,反映了人在培养规格、质量要求、努力方向、社会倾向等方面的需求,而教育方针即根据教育目的由国家颁布的教育意图,主要规定如何培养人,故我国的德育目标必须依据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来确定。换言之,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即为德育目标确立的基础。③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传统道德教育源远流长,故我国德育目标的确立必须依据历史的发展,以史为鉴。④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各个时期会涌现各种不同的需求,这就需要德育目标的制定要按照时代的变化来进行。(3)我国德育目标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①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表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可以看出德育是包含在教育目标里面的。因此,我们才要根据教育目标来定制德育目标。②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德育目标要求。如小学的德育目标即为:a.培养儿童正确的政治方向,使其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意识;b.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c.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的能力。而中学的德育目标即为:a.逐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任地做出选择;b.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能够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c.能够初步掌握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能够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③现今德育目标大部分体现了美德,如注重文明礼貌,修养德行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现人生理想的步骤和模式。这种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观念,是人类进行物质生产活动进而自身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人们共同生活的起码的行为准则。④德育目标还体现在实践方面。在学校通过德育课只是教给学生道德知识,仅是完成德育的一-个阶段。但是,道德认识并不能直接转化为道德行为,要促使其转化应注重践行,让学生在真实的道德情景中得到锻炼,内化道德认知。学校强调组织活动和社会实践是保证德育实教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促使学生的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的良好途径,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校德育才能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