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选择一个主要教学环节(导入环节除外),为学生设计一份教学方案。

题目
问答题
请你选择一个主要教学环节(导入环节除外),为学生设计一份教学方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请你以“认识小数"为例,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含义,同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撰写一个教学设计片段,并写出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

要求:

1、教学片段要有层次,有条理.

2、设意图要清楚,在每个环节中具体落实了哪些“四基”和“四能”目标


正确答案:

教学工具(或教学准备):米尺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操作引入

教师指着手中的米尺问:米尺有什么作用?当学生回答后。老师说现在咱们就用它来测量黑板的长有几米。

当老师测量三次后,指着剩下的部分问:剩下的部分还够不够1米?如果用米作单位还能用整米数来表示吗?

学生回答:不能。

老师问:那用什么数来表示?

学生回答:可用小数来表示。

老师接着说:对,可用小数表示,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经长遇到。例如:在测量人的身高、物体的长度时经常遇到得不到整米数,这时咱们就用小数来表示。什么数是小数呢?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这一内容。(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

二、认识一、两位小数

出示例1主题图让生观察

1、师问:从图上看把1米平均分成几份?每份长多少分米? 1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 (生答: 0.1米)

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把3分米写成0.3米。

教师结合学生的口答板书如下:

1分米一1/10 米一0.1米

3分米一3/10 米一0.3米

师问: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一位小数可表示成几分之几的数?0.1表示几分之几?0.3表示几分之几?

2、师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长是多少厘米? 1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

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把7厘米、13 厘米分别写成0.7米、0.13米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

1厘米一1/100 米一0.01米

7厘米一7/100 米一0.07米

13厘米一13/100 米一0.13米

师问:从上面看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的数?0.07表示几分之几?0.53表示几分之几?

三、课堂练习

做教科书第51页的例1及“做一做”的题。让学生直接填在书上后订正。老师可强调做题时要看一-看小数的单位和要求的单位是否与一致。 日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那些内容?什么是小数?小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五、课后作业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应用了小数?

第2题:

选择其中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答案:
解析:
【参考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学片段设计
一、文体导入
教师提前布置学生预习。由学生的预习导入:投影课题——《烛之武退秦师》。
教师提问:这个“退”字应如何理解?请学生回答。
导入语:孙子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兵法的最高境界。烛之武如何能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就解除了秦、晋两国对郑国的围困?这里面有着怎样的大智大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历史,感受一下春秋时期的刀光剑影:走近这位古代的英雄,欣赏那惊心动魄的唇枪舌剑吧!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分别朗读全文,思考并合作讨论,教师相机点拨。
①“晋侯、秦伯围郑”的原因?(原文回答)
②两国驻军有何特点?(原文回答)为何详细写出驻军位置?
③虽有不被重用的牢骚,却答应临危出使,你如何看待烛之武?
④以危国之臣的身份说服对手,烛之武话语的出发点是什么?
⑤你如何看待晋国退兵的原因?
(2)根据文意,在空格处填写一个恰当的字进行评价。(投影显示)
秦、晋征讨郑国,其理可谓()矣;强敌大军压境,其势可谓()矣;烛之武临危受命,其情可谓()矣;
一番说辞力挽狂澜,其言可谓()矣;秦伯背盟结盟,其行可谓()矣;晋文果断撤军,其人可谓()矣。翻云覆雨敌我互换,其因皆为()矣。
提示:谬,危,义,妙,滑,智,利。(意思对即可)
三、深入研读
(1)分角色朗读课文,感知文本内容、节奏,感知人物形象。
①教师点拨:
注意每段的语意,注意语调、停顿、重音的处理。
要求——读出人物的心理,读出个性,读出情韵,读出理趣。
方法——先在组内自主分角色朗读,然后小组展示。教师相机进行点拨。
②请学生思考、讨论:烛之武有哪些可爱之处?用林则徐的哪两句诗可以概括他的精神?
明确:“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
(2)学生合作探讨烛之武说辞一段,把握高超的说理艺术。
①点拨
a.“秦晋围郑,郑既知之矣”——坦言知亡,避其锐气。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至“君之薄也”——指出亡郑只对晋国有利。措辞委婉而谨慎,他没有立即指出秦、晋联盟的虚伪性,而是从地理位置入手,巧妙地点明秦、晋之间的利害关系。既符合实际,又从根本上动摇了秦、晋联盟的基础。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至“君亦无所害”——说明舍郑会对秦国有益。如果说第二层是分析危害动摇秦伯的话,这一层则是引诱秦伯了。他换了一个角度,阐明郑国存在对秦国可能有的种种好处。
d.“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至“唯君图之”,有了前面的铺垫,烛之武不失时机地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说明晋国曾对秦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然后又从历史说到现实,进一步分析了晋国的贪得无厌,让秦国意识到自己的危险。
②你认为烛之武说服秦伯,他抓住最关键的那一点?(彼此之间的利益关系)
③学生朗读烛之武说辞的一段文字。
四、小结作业
课下搜集相关资料,进行专题研究:我看《左传》人物说辞的艺术特色。
五、板书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秦——晋——郑
示弱臣服、 以退为进
亡郑利晋、 晓之以弊
舍郑利秦、以利诱之
晋言无信、 制造隔阂
晋国无厌、 点醒秦伯

第3题:

请做一个采用“例-规教学模式”来组织的小学数学运算规则的教学设计(只要设计出主要的教学环节,并解释每一个环节的主要任务)。


参考答案:①(大量)实例(可以是带情景的,可以是从旧知识引入的,可以直接给出的);②探究规律;③总结规律;

第4题: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英语游戏教学的作用。
(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和操练环节的游戏活动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①英语游戏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寓教于乐,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②英语游戏教学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③英语游戏教学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外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④英语游戏教学将枯燥的语言现象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游戏形式,化难为易,从而减轻学生的负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⑤英语游戏教学有利于增长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2)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听懂、会说新单词head,ear,eye,nose,face,mouth;能听懂、会说指令“Touch your…”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学与做的过程中,能够借助图片、肢体语言轻松理解语义和进行信息交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在学习五官单词的过程中,体验英语学习的快乐,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小组竞赛的活动,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3)导入环节:
拼图游戏:
教师把全班同学分成六个小组,给每个小组提供四种不同动物(熊、大象、小猫、小狗)的头像(头像缺少五官),让学生把不同动物的五官贴在正确的位置上,看看哪个小组完成得最快。
(设计理由:通过“五官拼图游戏”导入,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自然而然地导入对五官单词的学习。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游戏活动,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操练环节:
①Simon Says
教师发出指令,学生根据指令做出相应动作。做错动作的学生将被淘汰,最后一个人为获胜者。
例如:
T:“Simon says touch your nose.”
(设计理由:在练习所学单词的同时,锻炼学生们的动手协调、反应能力。)
②Relay Race
教师把学生分成两组,让大家排队站好,队首的同学发号指令,说“Touch your…”,第二个同学正确做完动作后,同样对第三个同学发出指令“Touch your…”。此时原来队首的同学跑到队尾,按照这种方式依次进行。最后,原来在队首的同学再次到达队首时就算完成任务,哪组最快又最准确地完成就算胜利。
(设计理由: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接力赛”游戏活动,让学生开口说所学的句型和单词,动手做相应动作,锻炼学生的听、说与做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第6题:

教学设计的起始环节是分析学生。(  )


答案:错
解析:
教学设计的起始环节是规定教学的预期目标。

第7题:

“传染病及其预防”的教学中,主要包含传染病的病因,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及传染病的防治方案等重要内容。
(1)设计该课内容的导入环节。(12分)
(2)设计一个教学活动(只设计教学过程部分),引导学生重视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8分)


答案:
解析:
(1)教师讲述:健康既指身体上的健康,还包括心理上的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生活得更健康呢 这是本单元要解决的问题。课前同学们在家长的帮助下,已经进行了自我健康状况调查。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调查结果交流一下。请你说出哪些疾病是会传染的 哪些疾病是不会传染的 你还能写出一些传染病的名称吗 请同学们分组比赛,到黑板上写出,看哪一队写得多,限每次只能一个同学到黑板上写,每次只写一种传染病。从这节课起,我们就来研究“传染病及其预防”。
(2)①传染病的病因。教师列出的教材中已有的疾病,引导学生判定,那些是疾病可以传染,哪些不能传染。教师讲述: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学生思考传染病的特征,即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教师展示结核杆菌、HIV病毒、SARS病毒、蛔虫等几种病原体,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图片。说说这些病原体分别能够引起什么疾病 教师小结:根据致病的病原体,传染病可以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和寄生虫性传染病三种类型。
②传染病流行的途径。学生思考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并探讨.教师展示课件小结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③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教师提问:现在我们已经弄清了传染病是怎样传播的,你们能不能从中获得启发,我们应该怎样预防传染病呢 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你们能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吗
教师小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教师展示日常生活中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的课件。
教师先播放艾滋病的宣传短片,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艾滋病对人类健康以及预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学们,你们现在能说出艾滋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以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教师讲评。假如你的同学或朋友不幸感染HIV,你应如何与他相处呢 为什么 教师小结:应该关心他,力所能及地帮助他,帮助他树立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而不是歧视他,躲避他。同时,在与他接触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碰破皮肤,避免感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你都学习到什么
教师布置课后调查任务。

第8题:

请做一个运用“概念形成”途径获得数学概念的教学设计(只要设计出主要的教学环节,并解释每一个环节的主要任务)


参考答案:①感知具体对象阶段。(要设计一个具体的知觉对象)
②尝试建立表象阶段。(设计的活动是学生对对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③抽象本质属性阶段。(设计的活动就是学生找到对象的本质属性) ④符号表征阶段。(学生能用符号或命题的形式来表征对象的本质属性)
⑤概念运用阶段。(设计概念运用的活动要能表现学生进一步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

第9题:

在培训教学中,培训的环节包括:导入环节、()、()


正确答案:展开环节;结课环节

第10题:

体育教学评价主要环节不包括()。

  • A、教学设计
  • B、内容选择
  • C、组织实施
  • D、场地器材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