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篇极富散文化的小说
其是一篇极富特色的短篇小说
其与小说《桥》在语言上几乎完全相同
是作者抗战后所写的小说
第1题:
A.王蒙
B.废名
C.余华
D.老舍
第2题:
A.涩味
B.京味
C.禅趣
D.理趣
第3题:
A、《竹林的故事》
B、《桥》
C、《莫须有先生传》
D、《枣》
答案:ABCD
解析:1925年出版的《竹林的故事》是他的第一本小说集,其后,相继创作有长篇小说《莫须有先生传》(1932年) 、《桥》(1926-1937年)、《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1947年)(后两部都未完成)以及短篇小说、散文、诗歌若干,且后三者皆有极高的造诣。
上海开明书店1931年版,废名: 《枣》
上海开明书店1932年版,废名: 《桥》
上海开明书店1932年版,废名: 《莫须有先生传》
北京新民印书馆1944年版,废名: 《谈新诗》
北京新民印书馆1944年版,废名、开元:《水边》
汉口大楚报社1945年版,废名著、开元编:《招隐集》
中国青年出版社1956年版,废名著、开元编:《跟青年谈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废名著、开元编:《废名小说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版,冯文炳:《谈新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冯文炳:《冯文炳选集》
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冯文炳:《废名选集》
百花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冯文炳:《废名散文选》
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冯思纯编:《废名短篇小说集》
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废名:《阿赖耶识论》
东方出版社2000年版,止庵编:《废名文集》
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版,废名著,黎娜编《菱荡》
第4题:
怎样认识《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中《莫须有先生动手著论》一节所体现的废名一贯的对于日常生活的诗意观照和充满睿智的荒诞讽刺的特点?
第5题:
陈聋子这一人物形象出自()
第6题:
A.鲁迅
B.沈从文
C.废名
D.周作人
第7题:
A.是作者抗战后所写的小说
B.其与小说《桥》在语言上几乎完全相同
C.其是一篇极富特色的短篇小说
D.是一篇极富散文化的小说
第8题:
A、《桥》
B、《竹林的故事》
C、《莫须有先生传》
D、《谷》
第9题:
“不要胡思乱想,老身有拐杖在此,前程远大,你得听我吩咐。”此语出自()
第10题:
( )是废名在抗战后写的长篇,此时作者已宣称不写小说,碍于约稿而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