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庄子的得意忘言?

题目
问答题
怎样理解庄子的得意忘言?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言只能表达物之粗,而意却能致物之精,故言不尽意。
(2)言的重要在于表达意,而意又与道相关。道是不可言传的,因此,言只能得之于表。
(3)言意相较,意比言更重要,因此,得意便可忘言。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庄子《逍遥游》的主旨是什么?怎样评价庄子的这种观点?
本文主旨在蔑视一切功名利禄,追求一种不受任何时空限制的超然物外的绝对自由。
这种思想有其积极意义,即能够认识事物都是相对存在的,是在不断变化的,表现了一定的辩证思想。对功名利禄的鄙弃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现实政治的批判态度。另一方面,他追求无所待而遨游无穷无为之境的绝对自由,不但虚无缥缈,也行不通,容易引导人们脱离现实,自我陶醉。

第2题:

怎样理解中国古代美学中所谓“得鱼忘筌”“得意忘言”的?


正确答案:中国古代美学中所谓“得鱼忘筌”“得意忘言”,说的是艺术作品的意蕴要通过一定的形式(“筌”,捕鱼的鱼篓;“言”,内心要表达的意思的外在形式)来表现,欣赏者把握意蕴离不开形式的引导(捕鱼要用“筌”,表达意思要用“言”);但高明的形式、技巧是完全融化在艺术形象中的,当人们受到形象感动时,往往不觉察形式与技巧的作用,甚至将它忘记了。这里既说明艺术欣赏重在对意蕴的领悟,又说明艺术形式的魅力。

第3题:

庄子对“言”有两个著名论断:其一是卮言——无心之言——言无言;其二就是得意忘言。()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简述庄子的得意忘言说。


正确答案: 《庄子.外物》篇云: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意言。这就是所谓‚得意忘言。那么,作为文学作品就要求含蓄蕴藉,有回味,特别是诗歌创作,就要以少总多,追求味之外旨、言外之意。得意忘言‛对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注重文学作品‚意在言外‛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5题:

“得意忘象,得意忘言”的思想是谁提出的?()

  • A、庄子
  • B、老子
  • C、郭象
  • D、王弼

正确答案:D

第6题:

简述(庄子的)和“得意忘言”说
"得意忘言"是庄子对言义(即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看法。《庄子•外物》篇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提出了所谓"得意忘言"说。在庄子看来,言是不能完全表达意思的,即言不尽意。他说:"语之所贵者,意也。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天道》)庄子强调语言文字的局限性,指出它不可能把人复杂的思维内容充分地表达出来,这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的认识实践的实际情况,但也有明星的局限性。不过庄子的以言不尽意为根据的"得意忘言"说对文艺创作却影响深远。文学作品要求含蓄,有回味,往往要求以少总多,追求"味外之旨"、"言外之意",而庄子的"得意忘言"说,恰恰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这对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注重"意在言外"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7题:

“得意忘言”是以下哪位思想家提出的?()

  • A、王弼
  • B、庄子
  • C、董仲舒
  • D、老子

正确答案:A

第8题:

庄子言论中对后世文学批评意义解读产生重要影响的观点是()

A.以意逆志

B.得意忘言

C.心斋坐忘

D.大象无形


参考答案:B

第9题:

中国古代美学中有“得鱼忘筌”、“得意忘言”的说法,你如何理解在艺术欣赏活动中的这种现象?


正确答案: 艺术的美在于整体的和谐,因此,欣赏艺术要着眼于整体,首先要看艺术的大效果,要看作品的意蕴、精神内涵是否充分表现。
“得意忘筌”、“得意忘言”是指,欣赏者看到了整体效果的美,而往往不觉察形式与技巧的作用,以至将它忘了。

第10题:

《庄子》,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说主要是指()


正确答案:文学作品要含蓄,有回味,追求味外之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