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陶行知先生的幼儿教育思想及其教育实践。

题目
问答题
试述陶行知先生的幼儿教育思想及其教育实践。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启示。


答案:
解析: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陶行知曾赴美留学,师从杜威,深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进步教育运动的影响,回国后针对中国的现实,他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反映了陶行知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理论。(1)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受启发于裴斯泰洛齐和杜威教育思想直接影响。1927年在晓庄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其内涵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实际上,生活教育理论就包含三个意思: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①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第一,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主张人们积极投入到生活中,在生活的矛盾和斗争中向前、向上。第二,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其方法和内容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第三,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和方法都由生活决定。②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的具体化。第一,指“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或者说“以社会为学校”。因为到处是生活,所以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就像一个教育的场所。第二,指“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也就是说,学校通过与社会生活结合,一方面“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动员学校的力量,帮助社会进步”,使学校真正成为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社会即学校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和作用,对传统的学校观、教育观有所改变,使劳苦大众能够受到起码的教育,蕴含了普及民众教育的苦心。③教学做合一是生活,也就是教育法。第一,要求“在劳力上劳心”。这是针对传统教育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割裂这一弊端而提出。第二,“行是知之始”。行是知识的重要来源,教育必须从行动开始,以创造完成。第三,要求“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教人者先教自己,有学到知识就要去教别人。第四,是对注入式教学法的否定。即教育要与实践结合。这就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归纳起来是民主的、大众的、科学的、创造的教育。(2)生活教育理论给我们的启示。首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是以“生活”为中心、为基础,以生活和教育的辩证关系为基本矛盾展开的。这种教育要培养的是一种实际动手能力强、自觉追求真理、喜欢探索的人。生活教育提醒我们将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将书本知识与社会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行动能力。其次,生活教育论中强调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学生和教师之间以“做”为中介,达到教与学合一,师与生合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活动的展开而发生转换,这种师生观念,教学观念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生活教育论还提示我们,生活中随处存在可以学习的东西,要拓宽我们的课程资源。教科书不应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不能只会死读书本上的知识,而不把握生活中的学习机会。最后,生活教育论还启发我们,教学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和活动空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学习与活动的主人,探索个性的学习方法。虽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是特定时代提出来的,有一定的时代局限,发展也不是非常完善,但是以上诸点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尤其是针对当今应试教育的局面,重温生活教育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第2题:

请简述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


答案:
解析: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确立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 (1)生活教育的目的观
“生活教育”可定义为:“生活的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的提高、进步而教育”。其内涵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出发点是为了人民的解放、人民生活的幸福,他有着为大众生活解放而教育的宏愿。他的生活教育是大众教育。
(2)生活教育的内容观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他认为,生活与教育是一回事,是同一个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无论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法,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他说:“我们想要受什么教育,便须过什么生活。”
(3)生活教育的方法论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又一主张,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陶行知认为,教学做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他认为,行(做)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创造的基础。

第3题:

试述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


参考答案:(1)重视幼儿教育的中国化。陶行知指出:要想普及幼儿教育,必须创办适合中国国情的幼稚园。具体来说,就是要利用现有的诗歌、音乐、故事、故事、玩具及自然界来陶冶儿童,创编幼儿教材,使之“中国化”。
(2)强调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凡人生之所需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教人要从小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才”。
(3)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陶行知认为,儿童有很强的创造力,培养这种创造力便是教育任务。陶行知提出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要:解放小孩子的头脑、解放小孩的双手、解放小孩子的眼睛、解放小孩子的嘴、解放小孩的空间、解放小孩子的时间。

第4题:

在()的实践中,陶行知总结、创立了“小先生制”。

  • A、生活教育。
  • B、普及教育。
  • C、职业教育。
  • D、战时教育。

正确答案:B

第5题:

试述陶行知在幼儿教育方面的主要贡献和观点。


答案:
解析:
(1)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陶行知先生猛烈地批判旧中国幼儿教育的弊端,坚决主张改革外国化的、费钱的、富贵的幼儿园,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省钱的、平民的幼儿园。他在南京郊区首创了中国第一所乡村幼儿园一一南京燕子矶幼儿园,还创建了乡村幼儿师范教育,农村幼教研究会,等等。 (2)重视幼儿教育。陶行知先生高度评价幼儿教育的社会价值,向社会宣传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3)生活是教育的中心。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游戏即工作。
(4)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陶行知先生坚决反对教、学、做分家,他“看见国内学校里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学的情形,就认定有改革之必要”。
(5)解放幼儿的创造力。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要启发、解放幼儿的创造力,为他们提供手脑并用的条件和机会。具体包括六个方面:①解放幼儿的头脑,把他们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和幻想中解放出来;②解放幼儿的双手,给幼儿动手的机会;③解放幼儿的眼睛;④解放幼儿的嘴,给幼儿说话的自由,尤其是要允许他们发问;⑤解放幼儿的空间,让他们接触大自然、大社会;⑥解放幼儿的时间,给他们自己学习、活动的时间,但不要把儿童的全部的时间占去,让儿童有学习人生的机会。

第6题:

试分析论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答案:
解析: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陶行知曾赴美留学,师从杜威,深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进步教育运动的影响,回国后针对中国的现实,他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反映了陶行知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理论。(1)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受启发于裴斯泰洛齐和杜威教育思想直接影响。1927年在晓庄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其内涵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实际上,生活教育理论就包含三个意思: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①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第一,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主张人们积极投入到生活中,在生活的矛盾和斗争中向前、向上。第二,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其方法和内容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第三,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和方法都由生活决定。②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的具体化。第一,指“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或者说“以社会为学校”。因为到处是生活,所以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就像一个教育的场所。第二,指“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也就是说,学校通过与社会生活结合,一方面“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动员学校的力量,帮助社会进步”,使学校真正成为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社会即学校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和作用,对传统的学校观、教育观有所改变,使劳苦大众能够受到起码的教育,蕴含了普及民众教育的苦心。③教学做合一是生活,也就是教育法。第一,要求“在劳力上劳心”。这是针对传统教育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割裂这一弊端而提出。第二,“行是知之始”。行是知识的重要来源,教育必须从行动开始,以创造完成。第三,要求“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教人者先教自己,有学到知识就要去教别人。第四,是对注入式教学法的否定。即教育要与实践结合。这就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归纳起来是民主的、大众的、科学的、创造的教育。(2)生活教育理论给我们的启示。首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是以“生活”为中心、为基础,以生活和教育的辩证关系为基本矛盾展开的。这种教育要培养的是一种实际动手能力强、自觉追求真理、喜欢探索的人。生活教育提醒我们将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将书本知识与社会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行动能力。其次,生活教育论中强调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学生和教师之间以“做”为中介,达到教与学合一,师与生合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活动的展开而发生转换,这种师生观念,教学观念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生活教育论还提示我们,生活中随处存在可以学习的东西,要拓宽我们的课程资源。教科书不应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不能只会死读书本上的知识,而不把握生活中的学习机会。最后,生活教育论还启发我们,教学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和活动空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学习与活动的主人,探索个性的学习方法。虽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是特定时代提出来的,有一定的时代局限,发展也不是非常完善,但是以上诸点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尤其是针对当今应试教育的局面,重温生活教育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第7题:

试述陶行知先生的幼儿教育思想及其教育实践。


答案:
解析:
陶行知先生(1891—1946)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是一种具有创造性并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教育思想,生活教育思想则始终贯穿其中。1927年春,陶行知创办了南京市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后改名晓庄学校,确立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并亲自试验,成为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提倡乡村教育,兴办乡村学校的先行者。他的幼儿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游戏即学习。提出以幼儿园周围的社会生活、自然现象、家乡生产、风土人情为内容编成教材,以幼儿力所能及的地方为教室,以儿童所能接触到的事物为主要内容,参加种植、饲养等劳动,让儿童从中学习,自己解决问题,自己组织游戏,培养出具有“生龙活虎的体魄、活活泼泼的心灵”的儿童来。
(2)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
陶行知先生坚决反对教、学、做分家,他“看见国内学校里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学的情形,就认定有改革之必要”。他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如种田这件事是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做是学的中心,也就是教的中心。”“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学。”
(3)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要启发、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为他们提供手脑并用的条件和机会。具体包括六个方面:首先,解放儿童的头脑,把他们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和幻想中解放出来;其次,解放儿童的双手,给儿童动手的机会;再次,解放儿童的嘴,给儿童说话的自由,尤其是要允许他们发问;除此之外,还要解放儿童的眼睛,让他们去观察,去看事实;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接触大自然、大社会;最后还要解放儿童的时间,给他们自己学习、活动的时间,给他们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知识,学一点他们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做一点他们自己高兴要做的事。

第8题:

试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与杜威的理论的关系。


答案:
解析: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的是教育与生活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的合- -。(1)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①生活即教育“生活印教育”是“生活教育论”的核心,强调生活是教育的源泉,生活就是教育,人过什么生活就受什么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为生活向前、向上的教育。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a.教育与生活具有一致性陶行知认为教育与生活是融合的,教育不能脱离生活,生活离不开教育;b.教育对生活具有从属性这就是指生活决定教育,包括生活决定了教育的目的、内容、原则和方法:c.教育对生活具有改造性这就是说教育绝不是被动地适应生活,而是应当对生活起巨大促进作用。②“社会即学校”a.“社会即学校”是指“以社会为学校”。主张必须改造传统学校,改造的依据是社会的需要。他提出的“社会即学校”就是指学校通过与社会生活结合,一方面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动员学校的力量,帮助社会进步,从而使学校真正成为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b.“社会即学校”是指“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和作用,改变了传统的学校观、教育观;使被传统学校拒之门外的劳苦大众能够受到起码的教育,贯穿了普及民众教育的良苦用心,同样也值得肯③“教学做合一”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对事是做,对己之长进是学,对人之影响是教。“教学做合一” 包含以下要点:a.“教学做合一” 要求“在劳力上劳心”;b.“教学做合一”是因为“行是知之始”;c.“教学做合一” 要求“有教先学”和“有教有学”:d.“教学做合一”是对注入式教学法的否定。(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和杜威的关系陶行知的教自理论和杜威的教育理论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两者的比较如下:①两理论的相同之处:两种理论都重视教育和生活的关系,都重视终身教育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无论是杜威的“教育即生活”还是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二者都非常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打破了传统教育所提倡的“教育自教育,社会自社会”一统天下的局面。杜威认为“生活就是发展;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以及“一个人离开学校之后,教育不应停止。”暗含了终身教育的思想。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则明确提出了终身教育,认为教育应与人民大众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广大人民在生活世界中学习。②两个命题的不同之处:侧重点不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是从生活的角度来阐述教育,强调教育的生活意义。他认为学校教育要关照儿童的生活世界,从儿童的生活世界出发,设置课程,编制教材,使学校成为儿童真正生活的地方,并从中获得使他感到高兴和有意义的生活经验。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是从教育的角度来阐述生活,强调生活的教育意义。他认为“学校即社会”就好象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提来关在笼里一-样, 这种教育在学校与社会中间造成了一道高墙,把学校与社会生活隔开了。“社会即学校”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他任意翱翔,是要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把学校里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③两个命题的现实意义无论是杜威的“教育即生活”还是陶行知的“ 生活即教育”,都十分重视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对于我们今天的基础教育改革都有借鉴作用,我们今天要创造适应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应该让基础教育回归生活,回到其本原的目的上去。

第9题: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幼儿教育应解放儿童的(  )。


A.主动性

B.活动

C.兴趣

D.创造力

答案:D
解析:
陶行知认为,教育要启发儿童、解放儿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只有放开让幼儿进行创造,才能培养真正的人才。

第10题:

简述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


正确答案: 1、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
2、重视幼儿教育
3、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4、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
5、解放儿童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