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想培养幼儿洗手的习惯,就召集幼儿到水龙头前,一边看老师怎样洗手,一边听老师讲解洗手的步骤。这种方法属于( )。

题目
单选题
老师想培养幼儿洗手的习惯,就召集幼儿到水龙头前,一边看老师怎样洗手,一边听老师讲解洗手的步骤。这种方法属于( )。
A

行动操练

B

讲解演示

C

感知体验

D

情境表演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成人注意监督,检查()幼儿的洗手情况,防止幼儿边洗边玩,敷衍了事

A 未入幼儿园不会洗手

B.中大班已学会洗手

C.初入幼儿园正在学洗手

D.未入幼儿园小婴儿


参考答案:B

第2题:

你在洗手的时候没有按照正确的方式洗手,一个幼儿看到了就问:“老师,你为什么没有按照正确的方式洗手?”此时,你应该怎么办?


答案:
解析:
1.明确问题。
作为幼儿老师,应该时时处处给幼儿树立好榜样。面对题中所述情况,我会认真对待,灵活有效处理。
2.解决问题。
首先,正确认识。一是在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中,幼儿会有充当“监督员”的角色意识,老师必须做好正向引导;二是幼儿阶段的孩子模仿能力较强,老师的不良示范不利于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三是知错就改,给幼儿做出榜样示范。
其次,及时做出反应。一是微笑着感谢幼儿指出我的错误,并表示自己会立刻改正;二是及时调整洗手方式,按照幼儿园平时教的正确的洗手方式进行洗手;三是鼓励幼儿下次老师有不正确的行为还可以指出,同时也要像要求老师一样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和老师共同成长和进步。
最后,强化教育效果。在后续的保教实践中,我会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并做好对幼儿的引导教育,使幼儿在监督他人的同时,也严格要求自己,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3题:

幼儿洗手时应该使用肥皂彻底把( ),并培养幼儿( )、( )洗手的良好习惯。


正确答案:手清干净、饭前、便后

第4题:

某幼儿园大班的幼儿在课间排队上厕所。两名老师分工,王老师在洗手间看护,张老师在教室看护。哲哲从洗手间出来往座位走,经过宽宽身边时,被宽宽伸出的腿绊倒。在教室的张老师看见哲哲被宽宽伸出的腿绊倒,立即跑过去想要抱住他,但哲哲还是磕在木椅边缘。两位老师立即将哲哲送到医院。在这起事故中应由()责任。


A.幼儿园承担

B.王老师和张老师共同承担

C.宽宽的监护人承担

D.宽宽的监护人和幼儿园共同承担

答案:C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题干中两名老师,一个带孩子们去洗手间,一个在教室看护,均尽到了必要的看护义务。在教室的张老师看见哲哲被宽宽伸出的腿绊倒,立即跑过去想要抱住他。而且事后立即将哲哲送往医院,已经尽到了管理责任,故幼儿园不应承担责任。第三十二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因此,应由宽宽的监护人承担责任。

第5题:

经过长时间教育,我发现班上大部分孩子洗手的方法还是不正确,手总是洗得不干净。我们几位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我让孩子们相互看看、摸摸自己和别人的手,比比谁的手干净,并让孩子们总结洗手的“小诀窍”。有的孩子说“要用肥皂搓,再用水冲干净”。有的说“洗手时要卷起袖子,不然会把衣服弄湿的”。我搬来了娃娃家的“脸盆”、“肥皂”、“毛巾”等,请孩子们学习并练习洗手的正确步骤:先卷袖子→打开水龙头冲一下手→用肥皂搓手心和手背→用水冲干净→用毛巾擦干水。为了帮助孩子牢固地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我还画了一些洗手的小图示,编上1、2、3、4、5,并附上简单的说明文字,将其贴在洗手池的上方墙上。终于,孩子们都能按正确的步骤洗手了。 
[问题1][简答题]
 以上案例中老师的做法好在哪里?为什么?体现了幼儿教育中的哪些原则?请结合案例具体说明。


答案:
解析:
本案例中,教师恰当地利用了多种手段、多种原则来促进教学的实施,尤其是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掌握了学生发展的特点,抓住了学生发展的关键问题,解决了这一教学难题。案例中教师利用幼儿日常行为的教学来启发幼儿,让幼儿掌握了一项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园教师不仅是幼儿的教育者,而且是生活上的看护者,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之余,还应该对幼儿的日常生活进行教育,做到保教结合。案例中教师很好地利用了教授幼儿洗手的机会,不仅很好地贯彻了教学原则,还教会幼儿洗手的方法,做到了一举两得。  教师还应用了一些教育原则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案例中幼儿教师灵活机智地应用了若干教学原则,将这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放在了问题解决的前台,以一种教学的方式教会幼儿如何洗手。幼儿也对掌握该技能产生了兴趣,并且乐于付诸实践,幼儿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运用了活动性和综合性教育原则。  案例中教师的做法好在充分认识和利用了一日生活中各种活动的教育价值,因为无论是幼儿的生活活动还是作业课、参观访问等教学活动,无论是有组织的活动还是幼儿自主、自由的活动,都有其各自重要的教育作用。

第6题:

为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老师将正确洗手的流程图贴在洗手池的上方。这是运用了( )。

A.成果欣赏法
B.谈话讨论法
C.评价激励法
D.图示观察法

答案:D
解析:
图示观察法是以简洁、形象、连续的图示替代传统的示范、讲解等指导方式,引导幼儿在反复观察——思考——尝试的过程中。完成新技能、新方法的学习方法。

第7题:

幼儿园教育除了开设五大领域的教育活动外,重视幼儿良好卫生习惯及生活能力的培养,经过长时间教育,我发现班上大部分孩子洗手的方法还是不正确,手总是洗得不干净,我们几位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我让孩子们相互看看、摸摸自己和别人的手,比比谁的手干净,并让孩子们总结洗手的“小决窍”。有的孩子说“要用肥皂搓,再用水冲干净”,有的说“洗手时要卷起袖子,不然会把衣服并湿的”。我搬来了娃娃家的“脸盆”“肥皂”“毛巾”等,请孩子们学习并练习洗手的正确步骤:先卷起袖子→打开水龙头冲一下手→用肥皂搓手心和手背→用水冲干净→用毛巾擦干水。为了帮助孩子牢固地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我还画了一些洗手的小图示,编上1、2、3、4、5,并附上简单的说明文字,将其贴在洗手池上方的墙上,在一日活动的盥洗环节或者角色游戏中,进行练习巩固。终于,孩子们都按正确的步骤洗手了。以上材料中,老师的做法对吗?(2分)体现了哪些学前教育的原则?(8分)请结合案例具体说明。(10分)


答案:
解析:
(1)在本材料中,教师恰当地利用了保教结合的原则和生活化和一日活动整体性的原则。材料中的教师利用幼儿日常行为的教学来启发幼儿,让幼儿掌握了一项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教师不仅是幼儿的教育者,而且是生活上的看护者,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之余,还应该对幼儿的日常生活进行教育,做到保教结合。材料中的教师很好地利用了教幼儿洗手的机会,不仅贯彻了教学原则,还教会幼儿洗手的方法,做到了一举两得。
(2)教师还运用了生活化和一日活动整体性的原则来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材料中幼儿教师通过合理组织、科学安排,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让幼儿在自然的生活中身心健康地发展。在幼儿园实践当中,一些保育员教师对一日活动各环节的作用认识单一、片面,把保育和教育两者的界限划分得过清,以为保育就是管好孩子的吃、喝、拉、撒、睡,保证孩子的卫生和安全;教育就是传授给幼儿知识,掌握技能,结果割断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

第8题:

怎样照顾幼儿洗手?盥洗当中应注意什么?


正确答案:养成幼儿手脏、进食前、大小便后肥皂流水洗手的习惯。 应注意:(1)洗手时教幼儿怎样卷袖子,冬天或年龄小的幼儿帮着卷; (2)应流水洗手,并指导孩子怎样洗手; (3)给幼儿盥洗时动作要轻柔,语言要和蔼可亲。 (4)盥洗结束时,清洗消毒,拖干静地面的水渍,摆齐物品。

第9题:

王老师每天都对活动室进行紫外线消毒,告诉小朋友饭前便后要洗手等。在这里,王老师扮演的角色是(  )

A.幼儿的指导者
B.幼儿的养护者
C.幼儿与社会的中介者
D.教育实践的研究者

答案:B
解析:

第10题:

为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洗手顺序和方法,王老师自编了儿歌“清清水哗啦啦卷卷袖子洗手啦,先洗小手心再洗小手背,个个手指都洗到,人人夸我讲卫生。”引导幼儿边唱边练。下列说法与该教师的做法无关的是( )

A.注重幼儿知识积累
B.注重幼儿气质养成
C.注重幼儿情境体验
D.注重幼儿习惯培养

答案:B
解析:
洗手顺序和方法首先是一 种知识积累,在幼儿演唱儿歌的过程中还注重情境体验,同时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却和气质养成无关。故本题选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