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捻法的操作及要领。

题目
问答题
简述捻法的操作及要领。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用拇指罗纹面与食指的中、末节罗纹面或食指桡侧缘相对捏住施术部位,拇指、食指主动运动,稍用力做对称性快速捏揉搓捻动作。可边捻边移,捻动的速度宜快,移动要慢。捻动时动作要灵活连贯,柔和有力,不要僵硬、呆滞。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拿法”的定义及操作要领。


正确答案:用拇指与食、中两指,或其余四指,或全掌缓缓的对称用力,将治疗部位夹持、提起,并同时做搓揉的手法。
要领:腕关节放松,动作柔和灵活,用力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拿深层的肌腱,不能拿皮肤。

第2题:

简述胸外心脏按压的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要求:
(1)按压位置为剑突以上两到三横指。
(2)按压深度成人大于等于5cm。
(3)按压频率为至少每分钟100次。
(4)按压次数为每个循环30次,按压通气比例为30:2。
(5)双手重叠交叉,掌跟紧贴胸骨,双臂绷直,与胸部垂直。
(6)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充分回弹。

第3题:

简述系统脱敏法的操作要领。
1)在儿童情绪好的时候进行;
2)把脱敏步骤分成四五个等级,逐渐脱敏;
3)在让儿童逐渐暴露在他所惧怕的场景之前或同时,给予性刺激(如好吃的,玩具鼓励等)。

第4题:

简述大肠镜检查的操作要领。


正确答案: (1)适量注气与反复抽气---为使肠腔展开便于观察,可适量注入气体,但不宜过多;肠腔过大时,则应反复抽气。
(2)循腔进镜---是结肠镜插入的基本要领,尽量避免盲目滑进;当找不到肠腔时,可少量注气、后退镜身、调节角度钮等仔细寻找,将肠镜置于视野中,便于观察和进镜。
(3)去弯取直---通过手法和辅助器拉直弯曲或打圈的镜身,减少前进的阻力。
(4)急弯变慢弯---是通过弯曲部位的基本要领,通过钩拉、吸气等手法使内镜从急弯转变为慢弯,以便内镜循腔前进。

第5题:

试述扳法的操作要领。


正确答案: (1)扳法动作在起势时,先要稳妥、缓和 ,待治疗关节的运动范围达到最大病理位或功能位,即达到“扳机点”时,然后再用力扳动,扳动不要用力太早。
(2)在扳动的瞬间双手配合要协调准确,操纵手必须动作果断而快速,且用力刚强而有控制;制动手则要有力准确地按抵住靠近治疗关节的近侧处。以保证扳动的应力直接传递到治疗关节。
(3)扳动的幅度不得超越正常的生理活动范围。
(4)扳动的方向,无论是多运动轴关节或单运动轴关节,在每一次扳动时,只能选择一个运动轴所限定的方向施术。
(5)在扳法时。往往受术关节会发生弹响声。这表明扳动的应力传递到位,手法复位成功。但在临床上,不一定每个人都会有此反应,只要扳动的方向与幅度正确,就会有效。故不必每次都以出现声响为手法成功的标准。更不能盲目地以扩大扳动幅度来追求弹响声。否则,往往会因过度的牵拉而造成关节、韧带的损伤。
(6)临床在做扳法时,往往先用其它手法在关节周围操作,待痉挛的肌肉放松,挛缩的韧带、筋腱软化以及痛势缓解后,再用本法整治罹病关节 ,这样不但可提高扳法的成功率,而且术者省力,受术者也可以少受痛苦,并避免手法造成的损伤。

第6题:

请简述摇法的操作要领。


正确答案: 摇法的要领有:
①术者一手握住被摇关节的近端,以固定肢体;另一手握住关节的远端,运动关节。
②作缓和的环转运动,顺、逆时针方向各半。
③摇动幅度控制在各关节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内,由小到大,或在患者能忍受的范围内。
④动作要缓和、平稳,速度宜缓慢。

第7题:

何谓拿法?操作要领是什么?


正确答案: 捏而提起谓之拿。
操作要领:用大拇指和食、中两指,或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作相对用力,在一定的部位和穴位上进行节律性的提捏。操作时,用劲要由轻而重,不可突然用力,动作要缓和而有连贯性。

第8题:

简述用微细管水滴分离法分离微藻的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①容器、工具等的消毒准备工作。
②将要分离的水样进行适度稀释。
③吸取培养液约1毫升放入试管中。
④用微细管吸取稀释水样,在载玻片上滴适当大小的水滴4-5滴。
⑤低倍镜下检查每个水滴。
⑥若水滴中含有1个或2个要分离的藻细胞,立刻将该滴水冲入试管中。
⑦用脱脂棉堵塞试管口,防污染
注意事项:①藻液稀释要适度。②水滴大小要适当。③整个操作过程要迅速

第9题:

简述擦法的操作要领。


正确答案: 1.本法动作幅度大,使推擦得距离尽量拉长;
2.操作过程中,着力面要始终与受术部位的皮肤紧贴,用力均匀、适中,不可用重力按压;
3.术者自然呼吸,切忌屏气,动作连续而有节奏,频率100~120次/分;
4.手术部位充分暴露,开始几次稍慢,以后速度可以稍快,要用介质。

第10题:

试述捏脊法的操作及其要领。


正确答案: 两手捏起脊柱中线两侧的皮肉,用拇指面抵住皮肉,食指中指在前,将皮肉捏起,或用食指桡侧面抵住皮肉,拇指在前,捏起皮肉。两手捏提捻转,并交替向前移动。在腰部捏移时可配合提扯操作。从骶部捏至大椎为1遍,一般捏3~5遍,以皮肤发红为度。捏提肌肤多寡及用力要适度,捏之过多,则动怍呆滞不易向前推动,过少则滑脱;用力过大则疼痛,过小则刺激量不足。捏脊法包含了捏、捻、提、推等复合动作,动作宜灵活协调,若掌握得法,操作娴熟,在提拉时,常发出"嗒、嗒"声。捏法用力要对称、均匀、柔和,动作要连贯而有节奏性。可在所施部位涂以润滑剂,以防损伤皮肤或造成难忍之皮肤锐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