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二中,施工单位对混凝土重力坝基础面处理措施和程序是否完善?请说明理由。

题目
问答题
事件二中,施工单位对混凝土重力坝基础面处理措施和程序是否完善?请说明理由。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事件二中,砖墙留搓的质量控制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不正确。理由:现场留搓处,拉接钢筋的进入长度不符合现行规范规定“埋入长度从留搓处算起每边均不应小于500mm,对于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的地区,不应小于1000mm的要求。

第2题:

某堤防工程的主要施工内容有原堤防加固、原穿堤涵洞加固、新堤防填筑等。工程所在地区的主汛期为6~9 月份,承包人依据《水利水电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 年版)与发包人签订了施工合同。
事件二:穿堤涵洞地基为砂砾石地基,混凝土浇筑前,施工单位对基础面进行了处理。
问题:指出事件一中混凝土浇筑前的基础面处理方法,说明基础面处理的目的。


答案:
解析:
对于砂砾地基的基础面处理,应清除杂物,整平建基面,再浇10~20cm 的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作垫层。
目的是防止漏浆。

第3题:

事件二中,施工单位的做去是否妥当?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妥当(1分)。理由:①复试报告未出来(1分);②未报请监理同意(1分)。

第4题:

某办公楼工程建筑面积24000m2 , 基础为役板式基础,上部结构为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2 层,地上15 层。基础埋深8 .4m ,地下水位-2.6m ,现场地坪标高-0.8m 。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一: 基坑按施工方案直接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发现有部分软弱下卧层,于是施工单位针对此问题制定了处理方案并进行了处理。
事件二:软弱下卧层处理完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共同对基坑进行了验槽。
事件三:基础工程正常施工,基础施工完毕后对坑槽进行了回填,填土施工前,施工单位按要求对基底进行了处理。回填土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亦按规定进行了检查和试验,其结果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
问题:
1. 本工程基坑施工方案是否需要专家论证?说明理由。
2. 事件一中有哪些不妥之处?分别说明正确做法。
3. 事件二中,工程验槽的做法是否妥当?并说明理由。
4. 事件三中,施工单位应如何控制土方回填的质量?


答案:
解析:
1.本工程基坑施工方案需要专家论证 理由:本工程基坑深度为“8 .4m - 0.8m +垫层厚度”,约7.8m ,超过了5m 。根据规定,开挖深度超过5m (含5m) 的基坑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为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故施工方案需要组织专家论证。
2. 不妥之处及正确做法如下:
不妥之一: 基坑直接开挖至设计标高。
正确做法:基坑采用机械开挖,挖至基底和边坡设计标高尺寸时,应预留200~300mm 厚度的土方进行人工清槽、修坡,避免超挖、扰动基土层。
不妥之二:施工单位直接对软弱下卧层进行处理不妥。
正确做法:施工单位应会同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一起确定处理方案,报监理单位批准后方可执行。
3 . 不妥。
理由:基坑验槽由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建设、监理、勘察、设计及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技术质量负责人,共同按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进行;基槽满足设计要求及有关规定后,相关方履行验收手续;需要局部处理的部位由设计单位提出处理意见,施工单位处理后进行二次验收。
4 . 土方回填质量控制要点:
1)回填材料的粒径、含水率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2) 土方回填前应清除基底的垃圾、树根等杂物,抽除积水,挖出淤泥,验收基底标高。
3 ) 填筑厚度及压实遍数应根据土质、压实系数及所用机具经试验确定。填方应按设计要求预留沉降量, 一般不超过填方高度的3% 。冬季填方每层铺土厚度应比常温施工时减少20%~ 25% ,预留沉降量比常温时适当增加。土方中不得含冻土块。

第5题:

某水利部直属水闸工程施工。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二:本工程中闸墩混凝土工程混凝土外观质量检查为一个工序,质量评定表如下所示问题:

1.根据事件二,填写表格中A、B、C、D 所代表的名称或数据。
2.说明事件二中施工单位自评优良是否合理?若不合理,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 A:77.8;B:最小为75.0%;C:监理单位复核意见。
2.施工单位自评优良不合理。
理由:工序达到优良的标准是主控项目100%合格,一般项目逐项检验点合格率不低于90%,此工序一般项目逐项检验点合格率为不低于75.0%<90%,所以不能自评为优良。

第6题: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基础工程施工中,遇未探明的地下障碍物。施工单位按变更的施工方案处理该障碍物既增加了已有措施项
目的费用,又新增了措施项目,并造成工程延期。
事件2:事件1发生后,为确保工程按原合同工期竣工,建设单位要求施工单位加快施工。为此,施工单位向项目监理机构提出补偿赶工费的要求。
问题:
1.事件1中,处理地下障碍物对已有措施项目增加的措施费应如何调整?新增措施项目的措施费应如何调整?
2.事件2中,项目监理机构是否应批准施工单位的费用补偿要求?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事件1中,已有措施项目增加的措施费,按原有措施费的组价方法调整;新增措施项目的费用,由施工单位提出,经建设单位确认。
2.事件2中,项目监理机构应批准施工单位的费用补偿要求。
理由:造成工程延期的原因不是施工单位责任。

第7题:

(2013年)背景:
事件二:为避免主坝在施工过程中产生贯穿性裂缝,施工单位采取了减少混凝土的发热 量、降低混凝土的入仓温度、加速混凝土散热等多项温控措施。
问题:
3.事件二中施工单位可采取哪些具体措施以减少混凝土的发热量?


答案:
解析:
减少混凝土发热量的具体措施有:减少水泥用量、选用低发热量水泥;掺加粉煤灰; 采用低流态混凝土;掺高效外加剂(或高效减水剂);加大骨料粒径、优选骨料级配。

第8题:

甲公司和乙公司在合并中对债权人的通知程序是否符合规定?请说明理由。

查看材料


正确答案:
甲公司和乙公司在合并中对债权人的通知程序不符合法律规定。根据规定,公司应当自作出合并决议之日起10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30日内在报纸上公告。债权人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30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公告之日起45日内,可以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本题中,5月14日股东大会作出决议,5月15日通知已知债权人,但未在30日内在报纸上公告,通知程序不符合规定。

第9题:

背景:某单位办公楼建筑面积24000m2,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为筏板式基础,地下2层,地上15层。基础埋深8.4m,地下水位-2.6m,现场地坪标高-0.8m。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事件一:基坑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发现有部分软弱下卧层,施工单位于是针对此问题制定了处理方案并进行了处理。事件二:软弱下卧层处理完成后,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共同对基坑进行了验槽。事件三:基础工程正常施工,基础施工完毕后进行回填,填土施工前,施工单位按要求对基底进行了处理。回填土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亦按规定进行了检查,其结果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问题:1.本工程基坑工程中哪些分项工程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说明理由。2.事件一中有哪些不妥之处?分别说明理由。3.事件二中,工程验槽的做法是否妥当?并说明理由。4.事件三中,施工单位应如何控制土方回填的质量?


答案:
解析:
1.本工程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工程、土方开挖工程为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理由:本工程基坑深度为“8.4m-0.8m+垫层厚度”,约7.8m,超过了5m。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质[2009]87号文件规定,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为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需要组织专家论证。2.不妥之处及理由如下:不妥之一:基坑直接开挖至设计标高。理由:基坑采用机械开挖,挖至基底和边坡设计标高尺寸时,应预留200-300mm厚度的土方进行人工清槽、修坡,避免超挖、扰动基层的地层。不妥之二:施工单位直接对软弱下卧层进行处理不妥。理由:施工单位应会同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一起确定处理方案,报监理单位批准后方可执行。3.不妥。理由:规范规定基坑验槽应由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设计、勘察等单位相关人员共同参加验槽,检查基槽尺寸、标高、地基土与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设计图纸是否相符,有无破坏原状土的结构或发生较大的扰动现象,并做好基坑验槽记录和隐蔽工程记录。4.土方回填质量控制要点:1)回填材料的粒径、含水率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2)土方回填前应清除基底的垃圾、树根等杂物,抽除积水,挖出淤泥,验收基底标高。3)填筑厚度及压实遍数应根据土质、压实系数及所用机具经试验确定。填方应按设计要求预留沉降量,一般不超过填方高度的3%。冬季填方每层铺土厚度应比常温施工时减少20%~25%,预留沉降量比常温时适当增加。土方中不得含冻土块及填土层受冻。

第10题:

背景资料:
某矿建企业承担一项矿区工业广场土建工程。该工程的主要内容是厂区内钢结构厂房的施工。根据设计,该厂房有钢柱120根,每根钢柱平均重约21.6 t。厂房内需浇筑多台大型设备基础。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1,施工单位在安装主厂房钢柱时发现其中的16根钢柱部分焊缝高度不够,决定重新制作16根钢柱。
事件2,浇筑大体积混凝土设备基础时,为加快施工进度,施工单位制定了分层浇筑,分层浇筑厚度为0.6m的浇筑方案。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自检发现基础混凝土出现大量裂缝,存在质量问题。决定把基础露出地面的部分作抹光处理。
事件3,在对设备基础进行抹光处理后,为不影响工期,施工单位自行进行后续的机械设备安装。
事件4,监理工程师发现设备基础的质量事故后,立即以“质量通知单”的形式通知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告知监理工程师该问题已进行了处理。
问题:
1.事件1中,施工单位决定重新制作16根钢柱的处理方法是否妥当说明理由。
2.事件2中,分别说明施工单位制定的大体积混凝土设备基础施工方法和质量事故处理方案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3.事件3中,施工单位继续进行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的做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4.事件4中,监理工程师的做法是否正确按质量事故处理程序,施工单位对该质量事故应如何处理


答案:
解析:
问题1 施工单位决定重新制作16根钢柱的处理方法不妥当。
理由是:焊缝高度不足属于局部质量缺陷,经修补可以达到标准要求,因此,只需采用对钢柱焊缝高度不够部位进行修补处理的方案。
问题2
施工单位制定的大体积混凝土设备基础施工方法不正确。
理由是:大体积混凝土分层浇筑的厚度一般为0.2~0.4m。
施工单位的质量事故处理方案不正确。
理由是:混凝土出现大量裂缝属明显的质量事故,对安全和使用都将造成重大影响,采用抹光的处理方法不能解决问题。应进一步进行检查,分析质量问题的原因,并制定有效的处理方案。
问题3
施工单位的做法不正确。
当出现质量事故后,施工单位应立即停止施工。然后,及时报告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和质量管理部门。
问题4
事件4中,监理单位做法正确。按质量事故处理程序,施工单位应尽快写出质量事故调查报告;进行质量事故产生原因的分析;制定处理方案;写出事故处理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