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 审稿题:审读短稿,按照审稿的基本要求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缺漏。 (本题20分)就目前所知,最早在我国使用“出版”

题目
问答题
76. 审稿题:审读短稿,按照审稿的基本要求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缺漏。 (本题20分)就目前所知,最早在我国使用“出版”这个词的是1833年创办于广州的英文月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906年,清政府颁布《大清印刷物专律》,其中提到“所谓记载物件者,或定期出版或不定期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次在法律文件上使用“出版”这一专业用语,该法把出版物称为“记载物件”,并给“出版”作出明确的定义。出版活动由编辑、复制、发行三个要素构成。作为一个完整的出版活动来说,三者缺一不可。在实际生活中,特别是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某些信息或文化的传播现象与出版活动有着近似性,包含了出版的某一个或几个要素,人们往往把这样的现象也称为“出版”,如博客出版、微博出版、微信出版等。对此,我们既要看到这些创作活动具有很强的社会化特征,也要看到这些传播现象具有一定的出版功能,要予以引导和规范。在数字化时代,出版活动对社会文化生活具有广泛影响,并且已经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引导和规范出版活动,需要正确把握出版物的三个特殊性: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的特殊性,使用价值与社会效用关系的特殊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关系的特殊性。其中,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关系的特殊性,是出版物不同于其他物质产品的最重要的特殊性,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出版物的其他特殊性。出版物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出版物中包含的思想、知识、艺术等精神文化内容,是在精神生产过程中由作者和编辑共同完成的。读者购买出版物也主要是为了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因此,无论从出版物的生产还是从出版物的消费角度来观察,都应该把它视为以物质文化内容为本位的精神产品。出版物又具有一定的物质载体,以承载精神文化内容,所以它又是物质产品。不过,出版物的物质生产过程与工、农业产品等其他物质产品的生产过程有着本质区别。出版物的使用价值主要在于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它既可能产生正面社会效用,也可能产生负面社会效用。出版物的正面社会效用集中体现在正式出版物中,负面社会效用则集中体现在劣质出版物中。一本荒诞、淫秽的书,虽然也具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任何社会效用。使用价值与社会效用既可能一致,也可能背离,也是出版物不同于绝大部分一般物质产品的特殊性。出版物不同于一般物质产品的特殊性还表现在出版物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既可能一致,也可能不同,甚至对立。这就要求出版单位正确处理两个效益之间的关系。出版单位要多出优秀出版物,尽量少出那些能赚钱的劣质出版物,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什么是审稿的最基本方法?审读稿件如何进行?


正确答案: 最基本方法:通读全稿是最基本的审稿方法。进行方法:1.略读;2.精读。

第2题:

关于审稿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我国出版单位实行的审稿制度是“三级审稿责任制度”
  • B、三级审稿的责任者必须具备规定的专业技术职务
  • C、终审由具有编审、副编审职称的社长、总编辑承担
  • D、助理编辑可作为责任编辑承担初审工作

正确答案:D

第3题:

关于审稿操作规范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审稿时不能把意见写在其他纸上
B.审稿时不宜把意见直接用色笔批注在原稿上
C.电子稿件应先备份后再开始审读
D.电子稿件审读可以首先使用计算机校对软件修改文字差错
E.审稿要规范操作是为了维持稿件的原貌和尊重作者

答案:B,C,E
解析:
AB两项,审稿者在审稿过程中不宜把意见直接用色笔批注在原稿上,以免稿面混乱、肮脏。一般宜先用铅笔在有疑问的文字下面画线或作出其他标记;然后,把意见或用铅笔写在稿面相应的空白处,或用色笔写在浮签上临时性地固定在稿面的相应空白部位。CD两项,对于电子文件形式的稿件,审稿者应该先做好备份,然后再开始审读。E项,审稿操作规范是为了维持稿件的原貌和表示对作者的尊重。

第4题:

问答题
审稿题:审读短稿,按照审稿的基本要求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缺漏。(本题20分)出版是指创作、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而其中居于中心地位的是编辑工作。出版活动中的编辑工作,主要是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这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按照社会和消费者的需求选择、优化作品。在对作品进行选择、优化时,应当贯彻“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在出版过程的第一个基本阶段,编辑工作主要完成精神产品生产的任务,就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等印刷型出版物的编辑工作来说,其内容通常包括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加工整理、整体设计、审定发稿和排版制作等。当然,作为连续出版物的图书,其编辑工作与期刊编辑工作在某些方面还是有些区别的。出版过程的第二个基本阶段是物质产品生产阶段。这是将精神产品生产阶段形成的精神文化内容加工制作成能够广为发行的物质产品,其基本环节通常包括装帧设计、制作样本和批量生产复本,但数字出版有其特殊性。就传统出版而言,有了可以直接用于批量复制出版物的工作“母版”后,必须进行批量复制和将半成品匹配组合、包装后才能发行。而在数字出版中,“母版”制作完成后,就可以上传到发行服务器向公众发行。可以说,数字出版没有产品复制这一过程。出版过程的第三个基本阶段是产品流通阶段,也就是出版物发行阶段。在这个阶段,出版单位通过各种方式将出版物传送给消费者。由于出版物的本质属性是精神产品,所以出版物产品的流通一直与商品流通有本质的区别。一个完整的出版物发行过程由信息流、商流、物流构成。出版物产品通过这些环节到达消费者手中后,才能实现价值和使用价值,而出版物的使用价值主要在于可以满足消费者的物质生活需求。

正确答案:
解析:

第5题:

单选题
关于审稿结论,说法错误的是(  )。[2019年真题]
A

对于达不到出版要求的稿件,审稿结论为“退稿”

B

对于基本符合出版要求的稿件,审稿结论为“接受出版”

C

对于接近出版要求但又需要作者修改的稿件,审稿结论为“退修”

D

对于存在明显不足的稿件,审稿结论为“待定”


正确答案: C
解析:
审稿结论一般有三种:①对于达不到出版要求的稿件,审稿结论应为退稿。审稿者要明确说明退稿理由。②对于接近出版要求但又存在一些不足,需要由作者进行修改的稿件,审稿结论应为退修(又称“退改”),即将稿件退给作者进行修改。③对于基本符合出版要求的稿件,审稿结论就是接受出版(对期刊的自投稿件多用“决定采用”的表述形式)。

第6题:

未经审批、发布的标准,其送审稿、报批稿,任何单位不得以公开、内部或其他形式出版发行。


正确答案:正确

第7题:

问答题
请审读下列短稿,并按审稿的基本要求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缺漏。[2004年实务真题]  我国的出版活动,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三个代表”作为指导思想。“三个代表”是指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前进方向,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基本利益。因此,中国的出版工作者应该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外为内用”的方针,处理好“两个效益”的关系,坚持“繁荣第一”原则,向社会多多奉献精品出版物,丰富和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

正确答案:
(1)“毛泽东思想”后应加“、邓小平理论”。
(2)[“三个代表”]后应加“重要思想”。
(3)缺“三个代表”的主体——中国共产党。
(4)“先进生产力”前缺“中国”一词。
(5)“先进生产力的前进方向”应改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6)“先进文化”前缺“中国”一词。
(7)“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应改为“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8)“基本利益”应改为“根本利益”。
(9)[为社会服务”]应改为[为社会主义服务”]。
(10)[外为内用”]应改为[洋为中用”]。
(11)[“繁荣第一”]应改为[“质量第一”]。
(12)“和物质生活”应删。
解析: 暂无解析

第8题:

关于审稿结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对不符合出版要求的稿件,审稿结论应为“退稿”
B.对基本符合出版要求但内容需要补充的稿件,审稿结论应为“退修”
C.对符合出版要求的稿件,审稿结论应为“接受出版”
D.对可出可不出的稿件,审稿结论应为“待定”

答案:D
解析:
审稿结论一般有三种:①对于达不到出版要求的稿件,审稿结论应为“退稿”。审稿者要非常明确地说明退稿理由。②对于接近出版要求但又存在一些不足,需要由作者进行修改的稿件,审稿结论应为“退修”(又称“退改”),即把稿件退给作者进行修改。③对于基本符合出版要求的稿件,审稿结论就是“接受出版”(对期刊的自投稿件多用“决定采用”的表述形式)。

第9题:

多选题
在对稿件进行价值评估和质量判断后,编辑应当给出审稿结论,下列关于审稿结论的说法,正确的有(   )。
A

对于达不到出版要求的稿件,审稿结论应为“退稿”。审稿者要非常明确地说明退稿理由

B

在组稿时已经签订约稿合同,在决定接受出版该稿件后,就不必再签订出版合同

C

对于接近出版要求但又存在不足,需要由作者进行修改的稿件,审稿结论应为“退修”

D

审稿之后,编辑应该及时与作者联系,根据对其稿件的不同审稿结论,及时进行相应的沟通

E

对于基本符合出版要求的稿件,审稿结论就是“接受出版”


正确答案: A,B
解析:

第10题:

问答题
66. 审稿:审读短稿,按照审稿的基本要求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缺漏。(本题20分)   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以生产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为目的,策划、创作、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一种专业性生产资料加工活动。出版物的内容要体现出版工作的基本方针,而出版物内容质量的好坏,关键在编辑工作。编辑人员只有在选题策划环节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把好质量关,多出好作品,少出坏作品,才能防止偏离出版方针的作品流入社会。编辑工作质量的高低与编辑人员的素质密切相关。编辑人员必须具备并不断提高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职业素质,才能发挥编辑工作的社会功能。编辑人员不能以自己的好恶为标准取舍稿件,但需要在编辑加工整理中按照自己的观点修改稿件。为了加强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其整体素质,国家对在出版单位从事各项工作的人员实行职业资格制度,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分为初级资格和中级资格两个级别。新进入出版单位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应在到岗前取得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否则不得继续在出版单位工作。已经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者,还要按国家规定每年接受48学时的新技术教育,以适应出版业的发展对从业人员的新要求。

正确答案: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