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纸质原稿校对,电子原稿校对的特点有(  )等。、

题目
多选题
相对于纸质原稿校对,电子原稿校对的特点有(  )等。、
A

操作过程无纸化

B

“校异同”上升为主要功能

C

通读成为主要手段

D

技术整理难度增加

E

编校合一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公文校对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A、忠于原稿

B、使用统一的校对符号

C、改稿须经批准

D、确认无误付印


参考答案:ABCD

第2题:

下列关于校对工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一二校以校是非为重点
B.付印样通读可脱离原稿审读校样
C.校对人员无权修改原稿
D.校对质疑及编辑排疑,均应记录存档

答案:A
解析:
A项,初校的主要任务是校异同,达到本工序规定的质量标准,同时兼顾校是非。二校和三校都继续履行校异同和校是非的职责。

第3题:

校对由电子原稿直接发排形成的校样,方式不当的是( )。

A.校对员初校即进行通读

B.校对员只使用校对软件进行校对

C.校对员把电子原稿打印出纸质件,再据之校对

D.不使用校对软件而完全由人工校对


【答案】B
【解析】B项,为了充分保证书刊成品的质量,也为了方便校对人员顺利工作,编辑在用原稿电子文件发稿的同时,有必要再打印一份保存了原稿电子文件原貌的纸质原稿供校对人员使用。如果校对过程中不将校样对照原稿进行校对,排版过程中操作失误造成的差错较难发现。因此,存在一定的质量隐患。

第4题:

相对于纸质原稿校对,电子原稿校对的特点有()等。

  • A、操作过程无纸化
  • B、"校异同"上升为主要功能
  • C、通读成为主要手段
  • D、文字技术整理难度增加
  • E、编校合一

正确答案:A,C,D

第5题:

关于“书刊校对业努”中的“校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校对工作的依据是作者的原稿
B.校对的职责是发现、订正校样的差错
C.校对工作的依据是经过编辑加工的原稿
D.“校对”一词,也指从事编校工作的专业人员

答案:C
解析:
校对是指根据原稿核对校样,订正差错,提出疑问,以保证出版物质量的工作。这一概念包含着两层意思:①校对工作的依据是经过三审和编辑加工整理的原稿;②校对的职责是既要根据原稿来发现、订正校样中的差错,又要注意原稿本身可能存在的差错并提请编辑处理。

第6题:

校对时发现原稿本身的差错,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校对人员提出疑问,交由责任编辑处理
B.校对人员提出疑问,交由责任校对修改
C.责任校对提出疑问,交由总编辑处理
D.校对人员直接修改原稿

答案:A
解析:
校对人员无权修改原稿。校对人员对于校样中虽与原稿相符,但很可能是原稿本身有错的地方,应该根据校是非的要求向编辑质疑。至于是否修改和怎样修改,则由编辑核对后决定。质疑时,校对人员应在校样上使用铅笔将有疑问处圈起并画引线引至版心外空白处,然后用铅笔直接写明修改建议后打一问号,或写明具体看法,交由编辑处理。

第7题:

各级校对人员都要做的工作有( )等。

A.通读初校样
B.进行计算机校对
C.对片
D.对原稿差错质疑
E.依据原稿核对校样,消灭排版错误

答案:D,E
解析:
A项,三校者面对的校样一般是由初校样改版后新输出的二校样。这时,三校者应先根据初校样进行核红,然后依据原稿对二校样进行校对;B项,计算机校对是人机结合校对模式的一道工序;C项,对片是指将排版单位输出的胶片与付印清样核对,对片工作可由校对人员承担,也可由出版部门的技术编辑承担,它是经三校和通读以后的一道校对工序,并不是各级校对人员都要做的工作。

第8题:

在文书校对中,只看校样不看原稿的校对方法称为( )。A.看校B.对校C.读校SXB

在文书校对中,只看校样不看原稿的校对方法称为( )。

A.看校

B.对校

C.读校

D.折校


正确答案:A
A【解析】校对的方法有:看校、对校、读校、折校。其中,看校是只看校样不看原稿的校对;对校是用校样对照原稿进行校对;读校是两个人一起校对;折校是把校样放在桌上,把原稿折起来,使靠边一行的文字与校样上的文字靠近,两手拇指与食指夹住原稿,逐字、逐句、逐个标点符号对照。故答案为A。

第9题:

书刊校对的依据是()。

  • A、达到“齐、清、定”标准的原稿
  • B、作者提交的原稿打印件
  • C、装帧设计稿
  • D、实物原稿

正确答案:A

第10题:

校对人员的基本职责是对原稿负责。()


正确答案: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