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景名胜区规划中,需确定保护培育特征时,应采用保护区划分方法。

题目
判断题
在风景名胜区规划中,需确定保护培育特征时,应采用保护区划分方法。
A

B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指出:在空间范围上,生态功能保护区不包含()等特别保护区域。
A.自然保护区 B.世界文化自然遗产C.风景名胜区
D.森林公园 E.地质公园


答案:A,B,C,D,E
解析:

第2题:

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均属于自然保护区。


答案:错
解析:

第3题:

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规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风景名胜区规划经批准后,应当向社会公布,任何组织均有权查阅,个人无权查阅
B.风景名胜区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经批准的风景名胜区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C.风景名胜区规划确定下来后不得作任何修改
D.风景名胜区规划确定下来后不得在风景名胜区內进行任何建设活动

答案:B
解析:
《风景名胜区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风景名胜区规划经批准后,应当向社会公布,任何组织和个人有权查阅。风景名胜区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经批准的风景名胜区规划,服从规划管理。风景名胜区规划未经批准的,不得在风景名胜区内进行各类建设活动。第二十二条规定,经批准的风景名胜区规划不得擅自修改。确需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的风景名胜区范围、性质、保护目标、生态资源保护措施、重大建设项目布局、开发利用强度以及风景名胜区的功能结构、空间布局、游客容量进行修改的,应当报原审批机关批准;对其他内容进行修改的,应当报原批准机关备案。

第4题:

风景区规划中,当需要确定保护培育特征时,应进行()。

  • A、功能分区
  • B、景区划分
  • C、保护区划分
  • D、道路划分

正确答案:C

第5题:

我国风景名胜区保护、利用和管理的法律依据是()

A:《自然保护区条例》
B:《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报批管理规定》
C:《风景名胜区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答案:C
解析:
国务院于2006年9月19日颁布,并于2006年12月1日起实施的《风景名胜区条例》,是我国风景名胜区保护、利用和管理的法律依据。

第6题: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指出:在空间范围上,生态功能保护区不包含()等特别保护区域。

A:自然保护区
B:世界文化自然遗产
C:风景名胜区
D:森林公园
E:地质公园

答案:A,B,C,D,E
解析:

第7题:

我国风景名胜区保护、利用和管理的法律依据是()

A.《自然保护区条例》
B.《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报批管理规定》
C.《风景名胜区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答案:C
解析:
国务院于2006年9月19日颁布,并于2006年12月1日起实施的《风景名胜区条例》,是我国风景名胜区保护、利用和管理的法律依据。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第8题:

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下列关于风景名胜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新设立的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区不得重合或者交叉
B:已设立的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区重合或者交叉的,风景名胜区规划与自然保护区规划应当相协调
C:风景名胜区内的建设项目应当符合风景名胜区规划
D: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修建缆车,项目的选址方案应当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答案:A,B,C
解析:
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的规定,新设立的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区不得重合或者交叉;已设立的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区重合或者交叉的,风景名胜区规划与自然保护区规划应当相协调。风景名胜区内的建设项目应当符合风景名胜区规划,并与景观相协调,不得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妨碍游览。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修建缆车、索道等重大建设工程,项目的选址方案应当报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核准。

第9题:

下列符合《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中一级保护区的划分与保护规定的是()。

  • A、风景区内的自然保护核心区以及其他不应该进入游人的区域应划分为一级保护区
  • B、在一级景点和景物周围应划出一定范围与空间作为一级保护区,宜以一级景点的视域范围作为主要划分依据。
  • C、一级保护区可以安排少量旅宿设施,但必须限制于风景游赏无关的建设,应限制机动交通工具进入本区。
  • D、在一级保护区内,应有序控制各项建设与设施,并与风景环境相协调。

正确答案:B

第10题:

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分区中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同一区内的规划对象的特性及其存在环境应基本一致;
(2)同一区内的规划原则、措施及其成效特点应基本一致;
(3)规划分区应尽量保持原有的自然、人文单元界限的完整性。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