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包括降水入渗、地表水入渗、地下水径流的侧向流入、含水层的越流补给以及各种人工补给等

题目
判断题
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包括降水入渗、地表水入渗、地下水径流的侧向流入、含水层的越流补给以及各种人工补给等
A

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平原区地下水资源以( )估算。

A.总补给量
B.总排泄量
C.降水入渗补给量
D.地表水入渗量

答案:A
解析:
在进行地下水资源量计算时,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只计算排泄量。平原、盆地区地下水资源量,应以计算补给量为主。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地区,应利用排泄量法结合地下水动态资料,进行补给量与排泄量的平衡分析。

第2题:

在地下水径流条件较差,以垂直补给为主的潜水分布区,可利用地下水长期动态观测资料,分析由于降水入渗补给引起的地下水水位上升幅度,以推求降水入渗补给量。已知水位变化带岩层的给水度μ=0.02,计算面积F=10000㎡,年内降水入渗引起的地下水位累积上升幅度∑ΔH=1m,则日均降雨入渗补给量Q为( )m3

A.0.548
B.0.555
C.0.648
D.0.758

答案:A
解析:
日均降雨入渗补给量Q=μ·F·∑ΔH/365=0.02×10000×1/365=0.548m3。式中,μ表示水位变化带岩层的给水度;F表示计算面积;∑ΔH表示年内降水入渗引起的地下水位累积上升幅度。

第3题:

地下水的补给按来源的不同可分为( )。
A. 降水入渗补给
B. 地表水补给
C. 凝结水补给
D. 含水层补给
E. 人工补给



答案:A,B,C,D,E
解析:

第4题:

平原区地下水资源以()估算。

  • A、总补给量
  • B、总排泄量
  • C、降水入渗补给量
  • D、地表水入渗量

正确答案:A

第5题:

地下水的补给来源错误的有()。

  • A、大气降水补给
  • B、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
  • C、含水层与含水层之间的补给
  • D、以上答案全不对

正确答案:D

第6题:

平原区地下水总补给量包括( )等项。

A.降雨入渗、山前侧向、河道、渠系渗漏、田间回归和越流补给
B.泉水
C.雨水
D.蒸发

答案:A
解析:
平原区地下水补给项包括降水入渗补给量、山前侧渗补给量、地表水体入渗补给量(含河道入渗、湖库人渗、渠系入渗、田间入渗等补给量)和井灌回归补给量,各项补给量之和为总补给量,扣除井灌回归补给量后作为地下水资源量。

第7题:

地下水的循环包括(  )。

A. 补给、径流、排泄
B. 径流、补给、排泄
C. 入渗、补给、排泄
D. 补给、入渗、排泄

答案:A
解析:
地下水循环是指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过程。地下水以大气降水、地表水、人工补给等形式获得补给,在含水层的岩土介质中流过一段路程,然后又以泉水、蒸发等形式排出地表,如此周而复始。

第8题:

.地下水最主要的补给来源是(
A. 降水入渗补给
B. 地表水补给
C. 人工补给
D. 含水层补给


答案:A
解析:

第9题:

根据多年水量平衡方程,地下水资源量等于总排泄量或总补给量。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以()估算。

  • A、总补给量
  • B、总排泄量
  • C、降水入渗补给量
  • D、地表水入渗量

正确答案:B

第10题:

平原地区地下水资源以总补给量代表,那么总补给量包含()。

  • A、降水入渗量
  • B、地表水入渗量
  • C、山丘区侧渗量
  • D、河川基流量

正确答案:A,B,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