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说明四十年代解放区与国统区的文学创作各有什么特色。

题目
问答题
简要说明四十年代解放区与国统区的文学创作各有什么特色。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要说明文化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参考答案:文化是人创造出来的,但对于某一个人来说,文化又是一种外在的力量,每一个体都必然要受到文化的制约。文学创作是一种精神活动,在这整个精神活动中,不管是思维、想象,还是感觉、认识,都是由文化所决定的。当然,文学家也反作用于文化,但其反作用也要与文化发生种种关联。

第2题:

《梧桐雨》与《汉宫秋》各有什么特色?


正确答案: ①白朴的代表作《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直接取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梧桐雨》并不是为了歌颂李、杨两人的爱情,作者把李、杨故事放到“安史之乱”这个急剧变化的历史背景上来表现,抒写了人世沧桑之感。由盛至衰的人世沧桑的悲剧,通过李、杨故事敷衍出来,尤为动人心魄。它融进了作者对战乱不幸生活的切身体验,借剧中人物表达自己的感受,故能把唐明皇孤寂时听雨的一屡哀思和无端愤慨,写得百转千回。
②马致远最著名的历史剧《汉宫秋》写的王昭君故事。历代诗人吟咏昭君故事的作品很多,基本上都是把昭君当作悲剧人物来处理的。《汉宫秋》也是如此,他把“和亲”之举作为国家衰弱的征象,写历史兴亡的感慨,将王昭君的悲剧命运放到汉王朝受匈奴军事威胁的背景下,着重写其怨恨之情,借昭君之恨抒发了反抗民族压迫的情绪,并在一定程度上抨击了封建王朝的腐败无能。

第3题:

第①、④段中的事实论据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作简要说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第①段中“新闻记者采访”这件事是借“总会网上浏览”的害处提出观点。第④段中的论据“我写书评”,则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证明观点。

第4题:

40年代的民歌体叙事诗主要活跃于解放区,()体讽刺诗主要流行于国统区。


正确答案:民谣

第5题:

简析四十年代国统区文学创作概况。


正确答案: 本时期国统区文学创作的总体发展进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①抗战初期(1937.7-1938.10)。文学创作具有共同的爱国主题和昂扬乐观的气息及英雄主义格调;文学体裁小型化、轻型化、大众化和通俗化,文学获得了战斗性和时代性,却疏离了多样化和个性化。
②抗战中期(1938.10-1944.9)。作家转向清醒地面对现实,文学创作加强了对现实的批判和对历史的沉思,文学形式由轻小型转变为宏大厚重的史诗性作品,文学的审美风格显出沉郁、凝重和博大。
③抗战后期及解放战争时期(1944.9-1949.9)国统区民主运动高涨,作家们对黑暗的诅咒、嘲谑和对光明的期待与焦躁,使讽刺成为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调。

第6题:

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人民军队处于战略防御阶段,战争区域是()

A.解放区

B.国统区

C.东北解放区

D.中原解放区


参考答案:D

第7题:

报告文学在四十年代国统区基本上被压制下去以后,代之而起的是具有同样纪实功能的生活速写、旅途通讯、见闻杂记一类的记叙散文。


正确答案:错误

第8题:

代表了40年代解放区文学创作最高成就的作家是()

A、赵树理

B、丁玲

C、周立波

D、柳青


参考答案:A

第9题:

代表刘心武80年代文学创作最高成就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 代表刘心武80年代文学创作最高成就的是《钟鼓楼》。

第10题:

简述抗战胜利后国统区、解放区各自的经济形势。


正确答案:(1)国统区的经济形势:
①抗战胜利之后国民党在美国的支持下在国统区接受了大量的物资导致在国统区形成了金融业垄断、重工业垄断、轻工业垄断以及外贸垄断并且在农村恢复了田赋以增加军费;
②国民党的国家垄断恶性膨胀影响了国统区经济的正常发展,在国统区很快就出现了财政危机,金融崩溃,工商业破产,农村经济凋敝等一系列的经济问题。
(2)解放区的经济形势: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实施了一系列的医治经济创伤的措施并且鼓励发展工商业,统一了货币,在农村继续进行土改,在解放区的经济有了一定的恢恢复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