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汉语词汇中概念改变了名称的事实。

题目
问答题
举例说明汉语词汇中概念改变了名称的事实。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所谓一个词变了意义,也就是说,某词不再表示原来的概念,但是只要世界上还存在着某一事物,我们的脑子里就存在着和这个事物相关的概念,除非我们的祖先一向不曾有过这种概念,否则一个词消失了,这个概念并没有随之消失,它势必找另一个能表者来表示它:
(1)腿:“脚”字的小腿的意义消失了,人们的小腿并不因此就不存在了,于是必须创造另一个词来表示小腿,于是这个新词“腿”就适应需要产生了。“腿”字的意义是小腿,至于大腿仍称“股”。
(2)走:走路的概念,今天用“走”表示,古人用“行”表示,“明日遂行”在普通话里,“走”字代替了古代的“行”,而“行”字只能用于固定的形式(如“步行”)里了。
(3)跑:跑的概念,古代用“走”字表示,如:“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跑”字起源很晚,开始指兽的前蹄挖地,后演变为奔跑的意义不过仍指兽类。
(4)怕:我们现在用“怕”来表示的概念,上古用“畏”或“惧”来表示:“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怕”字在上古完全没有畏惧的意思,《说文》:“怕,无为也,”“怕”指安静无为,也就是淡泊的“泊”,它和现代汉语所说的害怕的“怕”,仅仅字形相同,没有渊源关系,害怕的“怕”开始见于唐代,从何时“怕”字在口语里完全替代了“畏”和“惧”还不能断定。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音高在汉语中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请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音高在汉语中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汉语是有声调语言,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汉语中的声调就是由音高变化形成的,一个音节,声韵母不变,如果声调发生变化,表示的意义就不一样。例如shu,标上不同的声调,可以表示“书、薯、树”等不同的意义。

第2题:

在语言主体的研究中,汉语语法研究的论文数量最多,包括中韩语法的对比分析,汉语句子成分的研究等。语音语法研究汉语声母、韵母、声调的系统,韩汉音韵发展对以及相互影响等。汉语词汇偏重于词汇系统研究、新词研究、熟语研究、中韩词汇对比研究等。下列选项最接近上文叙述内容的是

A.汉语研究的不同领域

B.汉语研究的主要成果

C.韩国汉语研究的主要成果

D.韩国汉语研究的主要方向


正确答案:A
【答案】A。解析:BCD在文中并没有提及,也无法从文中推出。

第3题:

在古汉语向现代汉语发展的过程中,词汇逐渐趋向双音化。(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任务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有关汉语词汇知识的指导下,掌握一定数量的汉语词汇的()和基本用法,培养在语言交际中对词汇的正确理解和表达能力。

  • A、写法
  • B、发展历史
  • C、音、义、形

正确答案:C

第5题:

举例说明汉语中的词汇借用现象。


正确答案: 汉语的词汇借用有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汉、唐、明时期,由于汉唐两代国力强盛,特别是通西域与佛教的传入,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频繁,语言间的接触,使汉语词库中增加了大量外来词。
第二阶段,晚清至五四运动前后,借入的词汇主要是经济、政治用语,如从日语借入的:民主、手续、人口、社会主义、索引、漫画、瓦斯、基督教、水泥、科学、杂志,等等。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至今,随着改革开放,西方一些科技、文化、时尚等方面的词语纷至沓来,如派对、桑拿、软件、硬件、视窗、摇滚、发烧友……不胜枚举。

第6题:

何为消极词汇与积极词汇?请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儿童的词汇可分为消极词汇(被动诃汇)和积极词汇(主动词汇):
(1)消极词汇是指能理解但不能运用的词汇,实际上理解也是不深不透的。例如:某幼儿园中班正在进行看图讲故事活动,画面上两个小朋友为一个皮球而争执,老师问幼儿:“图上的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孩子们举起小手争着回答:“两个小朋友都拿着一个球不肯放”;“两个人都想玩一个球,不肯让”;“两个人都抢一个球”。从幼儿的回答中不难发现,他们对于“争”这个词的意思已经理解,但不能用确切而又概括的词“争”来归纳其含义。
(2)积极词汇是指儿童自己能说能写的词汇。例如:某天,2岁半的菁菁和妈妈在楼下的花园旁玩游戏,玩得正高兴时,菁菁嘴里突然冒出一句:“妈妈的头发黑油油。”妈妈很惊讶,停下来问她:“妈妈的头发怎么啦?”菁菁歪着头,认真地对妈妈说:“黑油油。”妈妈想起她曾经教给菁菁一首儿歌:“一条金鱼一个头,两只眼睛黑油油,有条尾巴在后头,摇摇摆摆水里游。”原来,她迁移了其中的“黑油油”一词来形容妈妈的头发。

第7题:

音高和音重在汉语中是否区别意义?举例说明。
音高指声音的高低,音重指声音的强弱,它们在汉语中都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汉语的声调就是由音高的变化形成的,同样的元音和辅音构成的音节,声调不同,意义就不一样,例如“刀子”和“稻子”,就是通过声调区别的。音重也可以区别意义,比如轻重音就是由音重的变化形成的,比如“莲子”和“帘子”中的“子”,音重不同,意义就不一样。

第8题:

应用概念图进行汉语词汇教学,经常用到哪些策略?()

A、词语深加工

B、主题组织策略

C、词语联想策略


正确答案:ABC

第9题:

列举一些从汉语输出到外语中的词汇。


正确答案:1、英语中有些词是从汉语中借去的,如:silk、china、gingsin(人參)、kungfu、mahjongg(麻將)、ketchup(番茄醬)、kowtow(叩頭)、typhoon等。
2、中国的丝绸和“丝”这个词通过丝绸之路传遍世界:波斯语sarah、古希腊文ser、古斯拉夫语sělk、蒙古语sirgek、英语silk、俄语sǒlk。
3、16世纪下半期,茶开始传入欧洲。16世纪的英语茶chaa。现代英语tea、法语thé、德语Tee、荷兰语thee都源于闽南话茶[te],经海路传入;俄语chai、阿拉伯语shai、波斯语chāy、罗马尼亚语ceài,读音接近西北方言[tsha],从中国西北陆路传入。
4、白糖、白砂糖:印地语cīnī,其基本含义是“中国的”。
5、菲律宾的他加禄语中有汉语成分,如:茶(tsA.、乌糕(ukoy)、朴素(pasyaw)、铜(tanso)、二哥(diko)、姑爷(kugA.等。6、越南语、日语、朝鲜语中的汉语借词更多。

第10题:

佛教对中国语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A、对汉字字义的影响
  • B、对汉语拼音的影响
  • C、对汉语词汇的影响
  • D、丰富了汉语词汇

正确答案: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