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那个属于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的变革()

题目
单选题
下列那个属于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的变革()
A

鸦片战争

B

洋务运动

C

八国联军侵华

D

甲午中日战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近代中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前提是()

A.振兴实业

B.政体变革

C.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D.改革教育制度


参考答案:C

第2题:

试述清末教育制度的变革及其在中国近代教 育发展中的地位


答案:
解析:
自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起, 中国开始兴西学,创办了一些新型学校。沿袭数千年的封建教育制度终于被打开了一个 缺口,产生了一些具有现代性的教育因素。 然而,这种对西方的学习是很有限的,新式学堂甚少,科举制度依旧。1898年6月维新变法提倡西学,广设西式学堂,废除八股, 改革科举制度,教育现代化向前推进了一小步。20世纪初,清政府为维持摇摇欲坠的统 治,于lWl年1月宣布实行新政。新政期间,对教育采取了一些重要措施,如1902 年颁布《壬寅学制》;1904颁布并实施《癸 卯学制》;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设立学部 管理全国教育事务等。于是,现代的教育管理体制、学校体制、考试制度、课程设置已具雏形。

第3题:

中国传统文化危机和中国近代文化开端始于( )。

A.1949年

B.1919年

C.1644年

D.1840年


正确答案:D

第4题:

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 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
  • 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 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正确答案:C

第5题:

中国传统文化有说不尽的优点,经久不衰流传至今,因此需要大力尊崇保护而不是批判和变革。


正确答案:错误

第6题:

试述清末教育制度的变革及其在中国近代教育发展中的地位。


答案:
解析:
自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起,中国 开始兴西学,创办了一些新型学校,沿袭数千年 的封建教育制度终于被打开了一个缺口,产生了 一些具有现代性的教育因素。然而这种对西方 的学习是很有限的,新式学堂甚少,科举制度依 旧。1898年6月维新变法提倡西学,广设西式学堂,废除八股,改革科举制度,教育现代化向前推 进了一小步。20世纪初,清政府为维持摇摇欲坠 的统治,于1901年1月宣布实行新政。新政期 间,对教育采取了一些重要措施,如1902年颁布 “壬寅学制”,1904颁布并实施"癸卯学制”,1905 年废除科举制度,设立学部管理全国教育事务 等。于是,现代的教育管理体制、学校体制、考试 制度、课程设置具雏形。

第7题:

简述近代中国文化变革的历程。
从物质层面的文化变革,进入制度层面的文化变革,最后进入文化变革的核心——价值观念层面的变革。

第8题:

沈家本是近代中国法律变革过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试论述其法律思想。


参考答案:

1.实行资产阶级法治主义。具体包括:法律是“天下之程式,万事之仪表”;法的作用在于治民和治国;法随时变,“会通中外”;法须统一、平等;教化为先,以刑辅之等。
2.“平恕”为审判之本。沈家本十分重视用法“平恕”,执法“得中”,反对比附。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确立了罪刑法定原则,废除比附援引旧制,这是功不可抹的。
3.“有其法者,尤贵有其人”。他认为有了好的法律,还要有好的执法之人,才能推行资产阶级法治。主张国家官吏“皆宜知法”;司法官吏应有专门学识;设置律学博士,教授法学。
4.法学盛衰说。他指出:法理学对于立法、司法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法学之盛衰,同政治息息相关,法盛而政不一定盛,法衰而政必衰。
沈家本法律思想的主流是民主的、科学的,具有一定人民性的,特别是具有近代资产阶级法律与法学的进步思想性质。


第9题:

近代中国在不同时期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五四运动之前大致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缘于()

  • A、对西学认知的程度
  • B、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
  • C、政府推行西学的力度
  • D、传统文化势力的强弱

正确答案:B

第10题:

在近代中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前提是()

  • A、振兴实业
  • B、政体变革
  • C、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 D、改革教育制度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