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新题乐府在艺术上有什么特点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题目
问答题
杜甫新题乐府在艺术上有什么特点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新写实小说的主要艺术特色是什么,请结合具体作品加以分析。


正确答案: 1989年3 月,《钟山》杂志隆重推出了"新写实小说大联展"的专刊,从而使一些早已在默默创作的年青作家被推到了众人瞩目的前台,其中的代表有池莉、方方、刘震云、范小青等。
"新写实"三个字从此成为众多理论者经常提及的一个名词。以往传统的现实主义往往被赋予了过多的政治和教化责任,经过了"典型化"、"理想化"的变形,而成为一种"伪真实"、"伪现实主义"。为了纠正这种倾向,"新写实主义"的倡导和实践者开始追求生活的本来面目,力求不再对生活作人为的矫饰,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热衷于进行近乎自然主义的"生活流"细节描绘,并刻意避免在叙述中掺杂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在这种主张之下,他们的创作呈现出新鲜的气息,一时成为读者喜爱的新的小说形式。其创作特点概括为“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

第2题:

试结合作品分析柳永词和周邦彦词在艺术上的不同。


正确答案: 生活在北宋强盛时期的柳永和生活在北宋日渐衰落阶段的周邦彦都被后世人誉为婉约派大家,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在题材的范围上柳词广阔于周词,但在艺术特征方面,二人各有千秋。
在词的结构上,柳词层次分明,构思完整,而周词则前呼后应,首尾一气。如柳词《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上片,起句一个“对”字引出雨后天之清澈,又一个“渐”字描绘出风紧日斜之冷落之境,读者可从几个接词中领悟秋景中的情,从而一幅清秋江天图印于脑海深处。而周词《蝶恋花•早行》,扣着一个“别”而将别前、方别、别后依次展出,显得一气贯注。
在词的语言上,柳词通俗明白,不避俚俗,有些时候便显浅露庸俗,而周词则典雅工丽。柳词《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全篇语言浅显明白,末句更是不避俚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二句就是柳永力求口语化的明证,读之更觉亲切。周词《风流子•新绿小池塘》,极写怀人的深情,却无一丝的粗鄙。
在词的音律上,柳词虽富有音乐性,然格律不太严整,而且可以随意变动,而周词则格律整严。柳永因其生活多和下层人接近,为了便于歌妓唱词,于是尽量方便于唱,而改去拗口之词,从而显得格律性不严。周邦彦比柳永更精通音律,他不仅讲平仄,而且严守四声,这与他大晟乐府的生活是分不开的。
在词的表现方法上,二人都善于铺叙,长于勾勒。然柳词接近于平铺直叙,周词则曲折婉转,开阖跌宕;柳词善于在动作方面白描,周词则在静态中寻求变化。柳词《雨霖铃•寒蝉凄切》中寒蝉“凄切”、骤雨初“歇”、帐“饮”无绪、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无语“凝噎”等等,通过各种离别时的动作行为来表现离别之情,平实而直切;周词《六丑•蔷薇谢后作》则通过“落花”这一静态景物,设身处地地用变化之词,从各个侧面千回万转、千锤百炼地描绘此景,实际上是借咏叹蔷薇花谢,表达对失意于仕途的自我感伤之情。
在词的体格上,柳词显得狂放不拘,而周词则更觉浑成。柳永因科场失意而唱出了“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的一类话,对寻花问柳、听歌买笑、依红偎翠,柳永偏偏词中吐露,甚至自称是“奉旨填词柳三变”。周邦彦的词沉郁且情景交融,《兰陵王•柳》就是一首,其中情和景、人和物,浑然一体而不可变.并且周词善于运用成语、典故且了无痕迹。

第3题:

结合作品,分析比较李白和杜甫乐府诗的异同。


正确答案:都借鉴吸收了汉魏乐府的许多特色,不同的诗李白擅长古题乐府,杜甫则创作新题乐府,李白的乐府诗大量沿用乐府古题,或用其本意或翻案另出新意,能趋近弥补直妙,其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借古题写现世,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另一方面,用古题写抒怀,如《蜀道难》。杜甫的新题乐府,充分体现出史诗特征,往往从一件具体的史诗出发,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但从不停留对史实本身的描述,而是尽可能将选取的片段场景精减化,以时事作为背景映衬,使它包含最大的历史容量,展现出广阔的社会背景,同时以史实为背景关照人生,如《丽人行》、《兵车行》。

第4题:

《长生殿》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 (1)运用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长生殿》前面的描写主要是写实,是现实主义的。后面几出,主要是依据民间传说,借助浪漫主义想象,描写作者和部分人民的理想。
(2)以金钗和钿盒为线索,来组织情节,贯穿始终。其他事件则围绕中心线索展开,纵横枝蔓,前后呼应,交织成篇。
(3)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前半部的豪华热闹与后半部的萧条悲凄形成鲜明对照,相互烘托,表现出作者的感情倾向和作品主题,抒情意味很浓。曲文也颇具抒情色彩,能声情兼备地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感情和心理活动。
(4)曲词清丽,音律和谐。吸收了唐诗、元曲的特点,较多化用了唐诗、元曲的名句,富于文采,形成了清俊流畅的风格。

第5题:

《天问》一诗在艺术上有哪些突出的特色?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 《天问》在艺术上有以下突出特色:
首先是表现为深沉的理性思考与热烈的感情相结合。《天问》全诗完全由提问组成,从宇宙洪荒、天文、地理之事问起,继而又问人事,广涉夏、商、周三代历史,最后以问楚先和当代楚国现实作结,洋洋洒洒,无所不问,但细按其提问的方式和口气,又绝非是什么纯知识性的问答,即并非完全属于问所不知;而更多的是问所不信,问所不平,以至问所当知。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历史、社会深思熟虑后的一种质疑,一种见解,一种抒怀。
在对自然界现象所提的问题中,大多数是属于对前人学说的质疑,在一系列的质问中,蕴含着诗人在进行某些理性思考后对前人成说的否定。如长诗一开头对“遂古之初”的提问,无疑是对当时流传的天地开辟前“混沌”说的否认。诗人在长诗《天问》中,对历代兴亡史的发问,是本诗的主旨所在,即以历史为明鉴,来警戒楚之有国者,改弦易张,以救亡图存。在这部分里,既包含着诗人对人类社会历史的深刻反思,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总结,也倾注着诗人对历史上贤明政治、正义人物的仰慕和对昏君奸佞的挞伐,其爱憎分明的感情,充溢于字里行间。
其次,从形式看,《天问》长诗完全由问句出之,确为“创格”,但如果没有艺术思维的驾驭,就会质直、呆板、枯燥,浑然一片,以至让人难以卒读。而令人惊奇的是,《天问》这首由一百七十余句组成的问语长诗,却完全不是这样。它通过不同语词的运用,不同句式的变化,使全诗诗句错落有致,疾徐相间,且一气充盈,独具风采。
人在《天问》诗中,根据不同的问义和语气的要求,把众多疑问词相间使用。而在疑问词的用法上,有的放在句首,有的“以”、“焉”等虚词相连用,以表顿挫和转折。 在句式上,《天问》以四字句为主干,属四言体,但它多达四分之一左右的句式,又打破四言,杂有三言、五言、六言、七言,以至八言等不同句式,这也使诗平添了语句的错落之美。
《天问》全诗以问句构成,而问式的变化,对全诗的艺术性则起着更大的作用。全诗的这种句式、问式的错综变化,再加上针对不同问题所负载的感情色彩——或探究质疑,或谴责讽刺,或同情赞美,或激昂热烈,或冷峻无情,从而构成了全诗的雄肆活脱,穷幽极渺的风格,并取得了奇气袭人的效果。

第6题:

杜甫的乐府诗继承了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创造了“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形式,其作品被称为“史诗”。()


正确答案:正确

第7题:

唐代咏物诗具有哪些艺术特点?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 (1)描绘生动,新颖传神;如杜甫《初月》、钱珝《未展芭蕉》 唐代咏物诗的特点实现表现为描绘生动,新颖传神。这方面的代表作很多,著名的如杜甫的《初月》中对初月的描摹可谓穷形尽相,而钱珝的《未展芭蕉》用"冷烛无烟绿蜡干"来比喻蕉叶,也极为新奇生动。
(2)不求形似,遗貌取神,如杜甫《房兵曹胡马》、陆龟蒙《白莲》 唐代咏物诗艺术特色的第二点是不求形似,遗貌取神。杜甫的《房兵曹胡马》和陆归蒙 的《白莲》可为代表。《房兵曹胡马》以极为精练的语言,对骁勇善战的胡马进行了栩栩如生的刻画,使读者不仅欣赏到胡马俊健的体态,更使读者感受到胡马凛然无畏的气度。陆龟蒙的《白莲》则写出了白莲清高自傲、超凡脱俗的神韵,被后人赞赏为"语自传神,不可移易"。
(3)以物拟人,移情于物,如李商隐《流莺》 唐代咏物诗还常常借咏物来抒情,表现出以物拟人,移情于物的特点。例如李商隐的《流莺》,就是以流莺自喻,借流莺的流转无依,来抒发自己浮沉不定、漂泊流离的身世之感。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情感投射在流莺身上,使它也充满了身世飘零的悲苦。
(4)借物抒怀,咏物明志,如骆宾王《在狱咏蝉》、黄巢《菊花》 这方面的代表作很多,如骆宾王的《在狱咏蝉》表面上是在咏蝉,实际上寄寓了作者苍凉的身世之感,并借赞美蝉的孤高贞洁,表明了自己坚持操守的志向。而黄巢的《菊花》则借咏菊来抒发农民革命英雄的豪壮胸怀。
(5)咏物寓理,物理浑然,如杜荀鹤《小松》、罗隐《蜂》 唐代咏物诗中,还有一些借咏物来说理。如罗隐的《蜂》描写蜜蜂不辞辛苦的劳动,结局发问:这一切的辛苦都是为了谁呢?这首诗的长处,就在于作者用最普通、最常见的情景,揭示了人生中的深刻道理。杜荀鹤的《小松》也借松写人,在咏物中蕴涵了耐人寻味的哲理。

第8题:

试结合作品分析话本、拟话本艺术构思和情节安排的特点。


参考答案:(1)表现生活的时间大大缩短
(2)情节线索趋于单一
(3)巧于场面设计
(4)精心构思“巧合”

第9题:

《诗经》中的讽喻规谏诗和怨刺批判诗在思想情感上有哪些异同?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 讽喻规谏诗的作者大多是贵族中地位较高的人物,其主要内容是对统治者的谆谆劝告儆诫,如《板》《桑柔》,其感情基调表现为对周王朝行将倾釲的命运的忧心如焚,即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
怨刺批判诗的作者大多是等级制度中的受压迫者或失意者,其主要内容是对社会的黑暗现实直言不讳的大胆批判,如《十月之交》,其感情基调表现为抒愤述伤,即感慨个人际遇的忧生之情。
其精神实质上的共同点是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对现实政治的关注,它们共同构成了《诗经》的讽喻精神。

第10题:

试结合作品分析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1)豪放中见沉郁的独特风格。
(2)善于运用幻想、夸张和拟人化等手法。
(3)擅长采用比兴寄托的方式藏微曲折地抒写内心。
(4)大量使用典故。
(5)高超的语言能力,广泛地吸收前代诗文、经史及当时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