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论述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特点。

题目
问答题
简要论述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要说明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


正确答案: 1.广阔而真实地展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以人道主义、民主主义为思想武器,深刻揭示现实生活的矛盾,暴露社会黑暗,同情人民苦难,提倡社会改革。
3.揭示旧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批判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的贪婪卑鄙。
4.重视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描写,着力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第2题:

丁西林剧作的风格特点主要通过语言来体现,作品语言流畅而含蓄,饱含机锋和智巧,充分体现了话剧作为语言艺术的魅力,为中国现代戏剧文学语言的成熟做出了重要贡献。


正确答案:正确

第3题:

文学的主导价值主要包括()。

A、文学的思想价值

B、文学的伦理价值

C、文学的认识价值

D、文学的语言艺术


参考答案:ABCD

第4题:

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


正确答案: 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一切其他基本活动的前提,这一方面在于人要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后才能从事其他活动,另一方面,在于人就是在这种生产活动中生成的。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人的活动都伴随着一个自觉的目的,而这一目的又是源于某种需要而设定的。史前人类在劳动中,为了协调行动,交流情感信息,减轻疲劳等,就由这些需要产生了语言和最初的文学。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远古遗存的作品中大都描写了当时人们劳动生活的内容。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远古遗存的作品中大都描写了当时人们劳动生活的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形式。早期的文艺形式同劳动过程直接相关,所以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结合体。

第5题:

结合文学实际,论述文学审美的基本特点。


正确答案: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为无功利性与功利性、形象性与理性、情感性与认识性的相互渗透。其中,无功利性、形象性、情感性属于审美范畴,是直接的;功利性、理性、认识性属于意识形态范畴,隐含在深层,是间接的。无功利性指人的文学活动不寻求世纪利益的满足,功利性指文学的社会影响作用。文学的无功利性是直接的,功利性是间接的,直接的无功利性总是实现间接功利性的手段。形象是文学的特有存在方式,是由文学的文本结构所呈现的富于意义的审美感性形态,理性指作品有其理性的思想,在文学中,理性是以特殊的形势存在的。文学直接地是形象的,但在深层又具有某种理性。这是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在表现方式层面的显现。情感性指作品中总充满了作家的喜怒哀乐情感;认识指作品包含着作者对笔下形象事物的思想认识。在文学中,审美情感是直接的,理性认识则是间接的。直接的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性、形象、情感等审美因素中包含着功利、理性与认识等非审美的意识形态因素,因而具有审美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双重属性。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形象、情感中隐含功利、理性和认识。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文学的属性绝不是单一的而总是双重的;审美与意识形态复杂地缠绕在一起。由此看,文学具备审美与社会双重属性;既是审美的又是社会的。正是由于具有自身特有的审美风貌,文学才能巧妙地体现出社会属性。在某些特殊情形下,文学愈是审美的,便往往愈能寄寓社会意图;反之,文学愈具有社会性,便往往愈注意突出审美属性。

第6题:

简要论述专家会议决策法的特点及弊端。


正确答案: 专家会议决策法的特点:
(1)能够发挥若干专家所组成的团体的宏观智能结构效应,且这种效应往往大于团体中各个成员单独创造能力的总和;
(2)通过多个专家之间的信息交流而引发思维共振,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可喜的创造性成果。的更具体、更全面。
(3)有助于专家们交换意见。通过相互启发的提示以及内外信息的交流与反馈,来弥补个人意见之不足。
特点:将一个领域内的高端的专门人士集中起来进行决策,使得决策更具有专业性和可行性。
弊端:
第一,毕竟只是少数人的意见,难以代表所有的人。
第二,更多的停留在理论方面,难以使得理论实际相结合。
第三,使得决策内容无法深入基层,在实行过程中会遇到阻碍。

第7题:

下列哪种说法能够作为“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这一命题的依据()

  • A、语言是文学意义的中介形式
  • B、语言是文学的直接构成因素
  • C、语言决定了文学的特殊性
  • D、语言能穷尽文学作品的意义

正确答案:A,B,C

第8题:

简要说明浪漫主义文学基本特点。


正确答案: (1)强调表现主观理想,抒发个人情感与感受,着重描写大自然的美,抒发对大自然的爱。
(2)对民间文学有浓厚兴趣,从民间文学发掘题材,吸收养料。
(3)喜欢运用夸张、对比手法,给人以强烈印象。
(4)常描写不同寻常环境中的非凡人物和奇特事件。
(5)喜欢运用华丽词藻与丰富比喻。
(6)最主要体裁是诗歌。

第9题:

以一篇文学作品为例,谈谈语言艺术的特点。


正确答案: 《哈姆雷特》作为一部经典作品,充分体现了语言艺术的特点。从艺术表现的角度看,语言艺术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语言艺术的表现很少受时空的限制,具有审美把握人生的巨大的容量。例如,在第一幕中,哈姆雷特的父亲以一个亡灵的身份出场,体现了语言艺术的这一个特点,它不受时空的限制,让这个亡灵及时的出场,进而引出接下来的故事。
第二,语言艺术能够深刻、细腻地传达思想感情,表现人的心理生活。例如,哈:{自言自语}生存或毁灭,这是个必答之问题:是否应默默的忍受坎苛命运之无情打击,还是应与深如大海之无涯苦难奋然为敌,并将其克服。这段心理描写形象地表现了哈姆雷特犹豫不决的心理,面对父亲死亡的真相,他到底要作出怎样的选择呢?语言十分细腻生动,很好地展示了他的心理。
第三,语言的丰富表现潜力拓展了文学的审美空间,使文学在把握人生上成为最自由、最普遍性的艺术种类。例如,哈:又来一个!这不会是个律师的头颅吧?他的钻牛角尖式之弄法手段、他的分毫必争之雄辩、他的诉讼案子、他的契据、他的巧妙诡计现在都到哪儿去了呢?为什么他现在肯让这位鲁莽的家伙用柄肮脏的铲子来敲他的脑壳子,而不去控告他犯了殴打罪?哼,这位家伙在生前也可能是个地产的大买主,整天就与他的抵押、他的债卷、他的赔偿、他的证人、他的收回权为伴。这一段语言十分幽默诙谐,既表现了哈姆雷特的评价,又体现了人物此时的特定心理,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第10题:

论述《诗经》的艺术特点。(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正确答案: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诗经》305篇,基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而以抒情诗占多数,真实率直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是《诗经》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重要特点。
首先,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如:《伐檀》、《硕鼠》一类地位不平等和不劳而获现象表示不满的诗;又如情爱诗《氓》。
其次,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的。如《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再次,叙事诗的诗作中也包含著作者的情感。如《七月》叙述农夫一年四季辛勤繁忙的劳作,内心却涌动着一股浓郁的不平之气。
(2)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方式
A.赋是《诗经》运用最多的表现方式。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I.直接叙事的如:《七月》
I.i.直接刻画描写如:《溱洧》以春日为背景,继而特写一对恋人相约游玩的对话,最后又转向青年男女踏春游戏热闹场面的描写。
I.ii.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社会政治诗、情爱诗都是如此。
B.比,一般说就是比喻。
I.修辞意义的手法,诗经中最常见的一种情形,如《卫风•硕人》中连用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
I.i.另一种情形是整首诗用比,如《魏风•硕鼠》等。
C.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起到起韵的作用。
I.兴与诗歌情思相关,如《关雎》的起兴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此起彼伏的水鸟和和鸣,比喻青年男女的求偶。
I.i.兴与诗歌情思不相关的,如《唐风•山有枢》
(3)形式和语言方面的几个特点
A.重复复沓的结构形式。
I.字词随变而意义相同,如《关雎》。《诗经》中这类同义复沓的重章之歌较多,其回环往复的咏唱,加强了抒情效果。
ii.改变字词后使诗章间形成意义上的层递关系,如《黍离》。
b.语言上,《诗经》以四言为基本句式,但又参差变化,比较灵活,如《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节奏鲜明,音韵谐恰,有天然的音乐美感。词汇丰富、大量的双声迭韵的连绵词和迭字,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