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再别康桥》为例,说明徐志摩诗歌的诗美特色。

题目
问答题
以《再别康桥》为例,说明徐志摩诗歌的诗美特色。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音乐美(押韵):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以《再别康桥》为例,其押韵,韵脚为:来,彩(ái);娘,漾(iáng);摇,草(áo);虹,梦(óng);箫,桥(áo);来,彩(ái)。每节押韵,逐节换韵,音律和谐。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2.绘画美(词藻):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3.建筑美(诗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再别康桥》体现徐志摩的诗歌理念有()

  • A、音乐美
  • B、建筑美
  • C、绘画美
  • D、人文美

正确答案:A,B,C

第2题:

以《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为例,说明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


正确答案: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诗人往往改变现实生活中事物大小、多少、轻重的比例关系,通过形体规模的变形来取得强烈的艺术效果。他忽而化重为轻,忽而又化轻为重。
(2)李白的写景诗又常常打破空间方位的局限,把天上地下、四面八方任意安排,通过空间的变形展示出诗人宽阔的襟怀。
(3)李白诗中还可以依据情感的要求,改变时间的速度,出现了所谓的“主观时间”。例如《将进酒》里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把人的一生说成如朝夕之间的短暂。
(4)李白在更多的诗里,好以梦游、梦境或幻境来补充或组织画面,在虚拟的描写中更加恣肆汪洋的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感情。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人开始时所作的描述就带有很大的虚拟成分,例如,“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这些是诗人在写胸中丘壑,不能当作真山真水看待的。从“云青青兮欲雨,水淡淡兮生烟”以下,诗进入了神话般的世界,自在遨游的神仙激发了诗人追求自由的热情,终于迸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反抗呼声。

第3题:

“新月派”是闻一多、徐志摩等人组成的一个诗派,他们写作诗歌遵循三美理论:音乐美、()、建筑美。


正确答案:绘画美

第4题:

《再别康桥》的音乐美独具特色。全诗节奏整齐,押韵和谐,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音节抑扬合度,声调回环反复,诗歌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以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为例,谈一谈新月诗派所提倡的“三美”理论。


正确答案: 诗人闻一多上世纪20年代曾提倡现代诗歌的“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诗,可以说是“三美”兼备。诗人将具体景物与想象糅合在一起,构成诗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诗情与画意浑融一体,使诗歌具有绘画美。诗的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把格律诗与自由诗二者的形式糅合起来,富有民族化的建筑美。依依惜别的深情与诗歌和谐的韵律完美结合,使诗歌富有音乐美。

第6题:

结合《再别康桥》谈谈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正确答案: 徐志摩热烈地追求“爱”、自由与“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他那活泼潇洒个性及不羁才华和谐地统一,形成了他特有的潇洒飘逸的艺术风格。
在《再别康桥》这首诗里,徐志摩以无限的眷恋之情,描绘了“康桥”的美丽和清幽,书写了他告别“英国梦”的无奈:“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好个一往情深!康桥的云彩也是值得招手作别的。诗人别具才情地连用三个“轻轻的”,写出了诗人不无伤感的情态。但又是那样洒脱,一种生命复归平静的淡淡喜悦与淡淡忧伤。其次是独舒性灵,诗人执着追求“从性灵深处来的诗句”,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契合。在不经意之中,在灵感袭来的刹那间就抓住了契合点,常出现令人惊叹的神来之笔,情景交融,意象优美。
如诗人描绘了康桥景物的迷人,心头“荡漾”起一阵阵不可抑止的柔情,竟使诗人想化作“一条水草”,永留在他心爱的康桥。美景与梦幻,虚实相间,空灵、轻快、清新、含蓄,情随景出,出神入化。再次,诗有“三美”:诗人能抓住每一首诗的特有的“诗意”,找到相应的诗律。《再别康桥》格调轻盈柔和,一种无可奈何的梦幻般的情调。诗行齐整,声调回环往复,语言轻倩柔美,意象明丽流转,富有音乐性与动态美。

第7题:

被卞之琳称为徐志摩诗歌在形式上最为完美的诗是()。

  • A、《偶然》
  • B、《海韵》
  • C、《再别康桥》
  • D、《雪花的快乐》

正确答案:A

第8题:

徐志摩《再别康桥》节奏流畅,音节顿挫,韵律和谐,体现了诗歌体式的()

  • A、对称美
  • B、绘画美
  • C、音乐美
  • D、建筑美

正确答案:C

第9题:

徐志摩《再别康桥》一诗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哪三个方面?音


正确答案:乐美(或“音韵和谐”);建筑美(或“形式整齐”);绘画美(或“色彩艳丽”)。

第10题:

分析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体现的建筑美和音乐美。


正确答案: 《再别康桥》结构严谨整齐,错落有致。全诗7节,每节4行,1、3行稍短,2、4行稍长,诗人把格律诗与自由诗二者的形式糅合起来,成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现代化的建筑美。
《再别康桥》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伴随着情感的起伏跳跃,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散板,轻盈婉转,拨动着读者的心弦。体现音乐美。答:建筑美——诗的结构严谨整齐、错落有致。全诗7节,每节4行,1、3行稍短,2、4行稍长,诗人把格律诗与自由诗二者的形式糅合起来,成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现代化的建筑美。
音乐美——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伴随着情感的起伏跳跃,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散板,轻盈婉转,拨动着读者的心弦。《再别康桥》一诗的韵脚分别是: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韵脚严整,且随着情感的变化逐节换韵。节奏上,全诗基本上是单行两个音节,双行三个音节(5、6、7节稍有变化),形成音节的波动状态。再加上“轻轻”、“油油”、“软软”等叠音词的反复使用,使得诗的节奏明快而又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