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枯淡”说

题目
名词解释题
(苏轼的)“枯淡”说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苏拭的所谓枯淡说,其意思是()

A指诗歌创作应得意而忘言、意在言外

B批评宋代一些诗语言枯寂、淡乎寡味

C指诗歌作品在平淡中包含丰富的意味和理趣

D批评宋代一些诗以议论、说理入诗的现象


C

第2题:

泰斗最初说的是谁()。

  • A、苏轼
  • B、韩愈
  • C、孔子

正确答案:B

第3题:

苏轼说欧阳修“论大道似韩愈”。()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试评述苏轼的“枯淡”说的理论实质。


正确答案: 在诗歌创作风格上,他推崇枯谈,意指在平淡中包含有丰富的意味和理趣,是“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评韩柳诗》)“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书黄子思诗集后》)。
(在诗歌创作风格上,苏轼推崇“枯淡”。他所谓“枯淡”并非指某些宋国诗淡乎寡味的仓父面孔,而是指在平淡之中包含有丰厚的意味和理趣,是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苏轼对于诗歌风格的这种审美观念,是欧阳修评梅尧臣诗时所说的“古淡有真味”思想的继续发展。)

第5题:

中国画中“墨分五色”的方法是指()。

  • A、淡、浓、润、枯、焦
  • B、清、淡、重、浓、焦
  • C、清、润、淡、浓、焦
  • D、淡、浓、清、润、枯

正确答案:B

第6题:

如何理解苏轼对孔子“辞达”说的阐发?
注重文艺的自然本质,讲求创作的自然天成,是苏轼文艺思想十分突出的方面。就文而言,苏轼反对务奇求深和雕琢经营,要求行文自然“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或者说是“不能不为之为工也。”反映在具体的形象描写上便是“随物赋形”,强调主体在创作时与对象的一种顺应而自然的关系。这种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完美追求正是继承了孔子“辞达”的观点,并且又有所深化和发展,是对孔子“辞达”说的进一步阐发。

第7题:

被苏轼赞誉为“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外枯而中膏”的山水诗人是()。

  • A、王维
  • B、刘长卿
  • C、韦应物
  • D、柳宗元

正确答案:D

第8题:

书法中的“墨分五色”, 即是( )。

A:浓、淡、干、枯、湿

B:浓、淡、润、枯、湿

C:浓、淡、干、枯、黑

D:浓、清、干、枯、湿


参考答案:A

第9题:

试析苏轼的“辞达”说。


正确答案: 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辞达”是孔子提出的。苏轼对孔子的“辞达”理论作了新的发挥和阐释。
联系《答谢民师书》的有关内容可知,苏轼所谓的“辞达”是指文章要准确揭示客观事物的先生,充分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与孔子的“辞达”相比,苏轼的要求显然是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
要做到“辞达”,苏轼认为首先要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做到“了然于心”;基次要准确反映客观事物,还须“了然于口与手”,即具有纯熟的表达能力与技巧。他从文艺创作论的角度正确分析了认识事物同反映事物的之间的关系,而且反映事物同样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它要求作者具有深厚的艺术功力,运用完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以期达到“求物之妙”的目的。
由于苏轼崇尚“辞达”,对扬雄的“雕虫篆刻”十分不满,更指出扬雄对屈原、贾谊的评价,乃浅陋之见。并对《离骚》给予极高的评价。这些主张,对北宋诗文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10题:

韩愈的不平则鸣论.影响了后世()

  • A、白居易的为时为事说
  • B、欧阳修诗穷而后工说
  • C、苏轼的枯淡说
  • D、王夫之的现量说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