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桐城派的散文创作理论。

题目
问答题
简述桐城派的散文创作理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郭沫若散文创作中的感伤情绪。


正确答案: 感伤,是郭沫若这一时期浪漫性散文的基调,也是郭沫若牧歌情绪的酵母,它酿成了一系列情趣盎然,格调新颖,意境轻灵的小品,也培植了刺人灵魂的几株“曼陀罗华”。郭沫若感伤的中心对象是自我。尽管他有时也为别人的不幸掬几把同情的泪,但峰回路转,最终仍回到自我。《人力以上》,是他浪漫散文中最现实的作品,也是感伤味最浓最直接的作品。他如实描写了日本友人S这个下层职员在病苦、家累、贫困中挣扎、毁灭的遭遇,通篇满溢着凄凉与悲哀,然而,当这种悲哀达到高峰时,郭沫若的情感意向又不由自主地回到了自我。“我一面哀悼他,但一面有感到自己的身世上来,我觉得S的一生就好像我自己的一面镜子一样!”

第2题:

明代散文创作的主要流派包括()。

  • A、竞陵派
  • B、唐宋派
  • C、公安派
  • D、桐城派
  • E、“后七子”

正确答案:A,B,C,E

第3题:

曾国藩为适应新的历史变化,在桐城派所主张的“义理”、“辞章、”考据“之外再加上(),以改革散文创作。

  • A、“经济”
  • B、“文化”
  • C、“军事”
  • D、“教育”

正确答案:A

第4题:

简述董桥散文创作的成就。


正确答案:董桥的主要作品有评论散文集《在马克思的胡须丛中和胡须丛外》,散文集《双城杂笔》、《藏书家的心事》、《另外一种心情》、《从前》等。“怀旧”的“常情”可以说贯穿了董桥散文写作的全过程。
1、将旧人与古物相连接,写出历史的斗转星移,写出作者的感慨万千。
2、善于以普通人的日常人生,写人性的温暖和世事的无常。
3、“怀旧”的“常情”贯穿了董桥散文写作全过程。
4、从总体上看,静深、内敛、雅致,瘦劲中自有氤氲,淡笔中映现浓情。

第5题:

论述姚鼐(或桐城派)的散文艺术理论。


正确答案: (1)桐城派是清代最正统的散文流派,方苞、刘大櫆、姚鼐三人时序相接,同为安徽桐城人,人称“桐城三祖”,其中姚鼐为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其理论代表了桐城派的基本理论。
(2)主张写作过程中义理、考证、文章三者“相济”。第一,“三相济”说直接渊源于方苞的“义法说”,方苞的“义”是指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法”则是指文章法则,姚鼐则在方苞的基础上,把“雅洁”作为评价内容和文辞两方面相统一的最高艺术审美标准。第二,“三相济”说,历史地植根与宋学与汉学论争之学术风气之中而有所折衷,宋学指的是清代官方哲学程朱理学,汉学即考据学,可见他讲考据,重在义理,归在词章,意在折衷,以助文之境为考据,以文章之学为鹄的。第三,“三相济”说,深刻地表达了他认为文章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真知卓识。
(3)重视文章构成中“神、理、气、味、格、律、声、色”八要素。第一,姚鼐的八要素直接渊源于刘大櫆的“神、气、音节、字句”的散文艺术四要素。第二,姚鼐在刘大櫆的基础上作了更加系统、深刻和辩证的论述,从创作过程看,“神、理、气、味”指的是艺术构思,“格、律、声、色”指的是艺术传达;从创作成果看,“神、理、气、味”指艺术精神,“格、律、声、色”指艺术形式。姚鼐之所以强调二者的结合,这和他重视创作主体的循才运法、执法杨才的见解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
(4)首创散文风格学上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第一,姚鼐在“阳刚阴柔”说,是历代艺术哲学思维的审美积淀,《周易》、《文心雕龙》、《沧浪诗话》都有相近论述。第二,此说是他对“神、理、气、味、格、律、声、色”的层层交织、精粗错综而网结的绚丽艺术风格的精当概括,揭示了形成两种美学风格的基础是作者特殊的才性和文章神气声色的结合,也就是人的风格和艺术风格的统一。姚鼐认为阳刚阴柔可以偏胜,但不可偏废,姚鼐本人更为推崇阳刚之美。

第6题:

简述十七年期间散文创作三支创作队伍。


正确答案: 一是从五四、“左联”时期就活跃于文坛的像巴金、冰心、靳以、唐弢等颇负盛名的作家;
二是从抗日、解放战争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阔步走来的像刘白羽、杨朔、魏巍、秦牧等才思横溢的文艺战士;
三是解放前就开始文学活动,建国后在散文创作上颇有成就的徐迟、碧野、袁鹰、何为等人;以及建国后才崭露头角的象刘宾雁、魏钢馅、林遐等生气勃勃的文学新秀。

第7题:

简述黄宗羲散文的创作特色


正确答案: (1)政论集《明夷待访录》锋芒所向,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思想。
(2)文风宏伟浑厚、纵横恣肆,富有论辩色彩。
(3)从总体上看,其散文的思想意义和社会意义要大于文学价值。

第8题:

近代起端时期的散文创作出现了新的方向,以龚自珍、魏源为代表的()散文,关怀现实,针砭时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A、经世致用派
  • B、桐城派
  • C、维新派
  • D、湘乡派

正确答案:A

第9题:

()不仅发展了桐城派的散文理论,而且还在自己周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桐城派散文体系,他门下的管同、梅曾亮、方东树、姚莹号称“四大弟子”。


正确答案:姚鼐

第10题:

简述桐城派的散文创作理论。


正确答案: 桐城派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派”。
桐城派散文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清王朝政权为服务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的散文理论。
方苞将自己的散文理论核心概括为“义法”二字,“义”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刘大櫆是方苞的弟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姚鼐对古文理论的主要贡献是对前人的学说进行了融合和总结,使之更加具体化。他强调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兼备;还提出“八要”来将义理、考证、文章三者融合落到实处;将多种文风归结为“阳刚”和“阴柔”两种。
姚鼐不仅发展了桐城派的散文理论,而且还在自己周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桐城派散文体系。管同、梅曾亮、方东树、姚莹号称“四大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