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背影》、《荷塘月色》等篇,论析朱自清散文的基本风格。

题目
问答题
结合《背影》、《荷塘月色》等篇,论析朱自清散文的基本风格。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朱自清与俞平伯写下的两篇同题散文,题目是(  )。

A.《荷塘月色》
B.《背影》
C.《给亡妇》
D.《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答案:D
解析:
1923年8月晚,朱自清与俞平伯同游秦淮河,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为题,两人各写散文一篇。

第2题: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诗文、散文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有《背影》、《荷塘月色》和()等。

A《寒夜》

B《子夜》

C《家》

D《春》


D

第3题:

以下属于朱自清散文作品的有()。

A、《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B、《背影》

C、《荷塘月色》

D、《欧游杂记》


参考答案:ABCD

第4题:

朱自清有一篇著名的散文,内容是关于回忆父亲的,为什么题目用了《背影》?


正确答案: 这篇散文的特点是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在叙事中抒发父子深情。“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第一次是文章的开头,开篇点题“背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作者对父亲的“背影”作了具体的描绘,这是写作的重点。父亲胖胖的身躯,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步履艰难,蹒跚的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这个镜头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与文章开头呼应。这篇作品把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不同于一般作品去描写人物肖像,着力于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绘,而是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不惜笔墨作具体细致的刻画。

第5题:

结合《背影》、《荷塘月色》等篇,论析朱自清散文的基本风格。


正确答案: 朱自清作为一代散文大师,他的散文所表现出来的基本风格是独特的。主要表现在:
首先是感情真挚。深厚的情感注入是朱自清散文脍炙人口的重要原因,所抒之情都是作者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的流露,没有任何斧凿的痕迹。他的以家庭生活为素材的作品中所表现的或温厚、或感伤、或幽默的人伦之情,颇为动人。如《背影》就是写出父子之间那种醇厚、深沉的情感交流,并蕴涵对人生社会的深切体验《儿女》中所含幽默的情遐与温馨的气氛,无不真诚,亲切。
其次在于细致入微。朱自清的散文往往取材者小,所见者大,以点滴的感受或是微不足道的情景升发出深广的思想内蕴,而且他善于用工笔式的细腻对情景加以精巧的描绘和刻划。作于1927年的《荷塘月色》就是以玲球剔透之笔绘出一幅中国式的泼墨写意的清新幽雅的月色荷塘画,并由此倾诉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心灵深处的忧伤与烦恼,追求与希望。
再次是情与景的交融。朱自清的散文名篇,写景的往往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既有朦胧的画意,又有幽幽的诗情;而抒情的又往往情中见景,充溢着匆勿行色,水乡风光。
情与景互通。《荷塘月色》中的荷塘本很平常,而在朱自清笔下,却无美不备,淡淡的月色,田间的荷叶,薄薄的春雾,蓊蓊郁郁的树及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组成了一幅意境优美的工笔画,梅雨潭的绿,秦淮河的波与光,弦歌画肪,……都能招人入内,心生亲临其境之感。
第四,在于构思的缜密精巧,极具匠心。背影已是出奇制胜,而《荷塘月色》意在写心中“颇不宁静”,一路写来,却又处处见“静”,《松堂游记》虚实并举,又一情贯注。
最后,在于朱自清的语言艺术。朱自清的散文语言美而又质朴,精巧而又镇密。他善用华美和漂亮的语言表达心绪,但又毫无造作之感,完全自然天成,美得质朴,美得自然。同时他的散文也讲究节奏感和韵律美,善用长短句的巧妙搭配,读来错落有致,朗朗上口,颇有跌宕回环的听觉美感。
朱自清的散文以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独特风格在现代文学史上蔚然成一散文大家。

第6题:

王老师在品评朱自清的散文时,选用了一篇借景抒情类散文,以下哪篇最合适?( )。

A.《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B.《荷塘月色》
C.《背影》
D.《生命的价格--七毛钱》

答案:B
解析:
B选项,文章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综上,B选项正确。

A选项,文章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描写手法,先写了西洋孩子相貌的美丽,然后写了其心灵的丑陋,先褒后贬,欲抑先扬,不仅加强了主题,而且还深化了主题,故排除。

C选项,《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故排除。

D选项,《生命的价格——七毛钱》是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散文。写的是在民不聊生旧中国,一个失去双亲的五岁的小女孩被她的哥嫂以极其低廉的七毛钱的价格卖给了一个没有老婆,手头很窘,而且喜欢喝酒,在店里做伙计的男人,故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第7题:

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大家,其散文名篇《背影》、《春》、《荷塘月色》一直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课文。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下列不是朱自清创作的散文的是( )

A.《荷塘月色》

B.《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C.《香市》

D.《背影》


正确答案:C
【答案】C
【解析】朱自清创作的突出成就表现在散文方面,他的散文以平淡朴素而又清新秀丽的文笔独树一帜。<荷塘月色》、《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都是文情并茂、脍炙人口的名篇。《香市》是茅盾的作品。

第9题:

结合《沉沦》等篇,论析郁达大小说创作的基本风格。


正确答案: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在艺术风格上有其十分鲜明的个性特征。这种基本风格表现在:
(1)大胆无遗的自我暴露,忠实于“自叙传”的叙述方式,这体现了郁达夫的一个基本信条,即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从初期的《沉沦》到《春风沉醉的晚上》、《茫茫夜》、《迟桂花》……不论是作品中“他”。“伊人”还是“我”、“老郁”或是“李白时”,甚至古代的“黄仲则”,没有一个没有作家本人的身影或精神气质。郁达夫以自我的个人经验、情感生活为单纯的线索,宣泄一已的情怀,既有卢梭式的自白,也有维持式的自怜、自惭、自卑与自尊、自傲相纠结,构成时代的“零余者”的心史、情绪史。作者深信透过“自我”心灵的观照,也能折射大千世界,因为,深刻地表现个性,即能表现社会,而只有一个人的感情体验,又最真切、最可靠。小说中的形象不只是作者本人的写照,也是称“五四”时期一大群染了“时代病”的彷徨、苦闷的青年们的典型。
(2)浓郁的浪漫主义抒情色彩,突出表现抒情主人公的情感世界,着力抒发自我的内心感受,把主人公亦即是自我的感情脉搏和心灵历程艺术地呈献在读者面前。郁达夫的小说注重抒发主人公抑郁寡欢、孤独凄清的情怀,暴露和宣泄人物感伤的,悲观的甚至厌世颓废的心境。郁达夫主要是借助于人物心理的细腻描摹以及讲究外在景物的恰到好处的衬饰来达到。《沉沦》。《南迁》中“他”、“伊人”的纤敏自卑,《春风沉醉的晚上》、《茫茫夜》中“我”与于质夫的自伤沦落等,“有病的呻吟”表达着作者的社会态度和对人生的悲剧感情。
(3)以人物情绪的起伏变化来结构作品的“情绪流”结构方式,不注重故事本身的发展,一切以人物情绪的波动来推进情节的发展。如《沉沦》中以主人公“我”的孤独感、苦闷感及感伤情调来贯穿前后,形成作品结构内在的一种凝聚力量。现代小说中一种崭新的体式一-自我写真的抒情小说,正是这样在他的富有创造性的实践中确立的。
(4)如泣如诉的语调,浓烈明快的语言,清新秀丽的文风。郁达大的小说,笔触所及,都显出“清、细、真”的特色。淡远和清愁配以清丽、流畅、自然、真挚的文词,摹写着主人公心灵的某种律动,真有呼之欲出的情韵。有时着墨绮丽,甚至纤稼,却也不掩一腔真情,更多时是以朴素、质白取胜,随兴而至,平淡无奇的文字间,显出跌宕多姿的笔意,如《迟桂花》等佳作,语言的色彩与其独特的风格高度一致,进入了老到的圆熟境界。

第10题:

结合《雷雨》、《日出》等作品,论析曹禺话剧创作的基本风格。


正确答案: 曹禺剧作结构严谨,戏剧冲突尖锐,人物性格鲜明,语言个性化,且具有动作性、抒情性等特点。在《雷雨》这出戏中,时间跨度长达30年,但剧情却浓缩在不到24小时内,周鲁两家复杂的血缘亲子关系和矛盾,作者用几条线索把它们串连起来,周公馆近年发生的事情一开始便在鲁贵和四凤的谈话中展开,差不多所有的人物都在第一幕里见了面。接下去,周萍准备出走,侍萍的到来,矛盾不断激化,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当蘩漪把周朴园与侍萍“隐私”,蘩漪与周萍的暖昧关系,四凤与周萍水相逢的爱情纠葛全都暴露出来了。周朴园自诩为“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的种种矛盾汇聚在这一瞬间,剧情也就被推上了高潮。从中可见其结构的严谨,让剧中人物各自按照生活的逻辑活动。《日出》突破了《雷雨》的框架,显出了新的特色。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曹禺剧中的蘩漪、周朴园、陈白露、李石清和曾文清、愫方等颇具典型意义的人物,直到今天仍有巨大的艺术魅力。而曹禺的戏剧语言,不仅符合剧中人物的年龄身份、文化教养、情趣爱好和性格特征而且符合写意的台词,是动作性和抒情性融合在一起的个性化的语言,每个剧中人物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现自己的性格特征,揭示自身的内心活动,推动剧情的发展。这是曹禺最擅长运用的艺术手段。《北京人》第三幕瑞贞和愫方互倾情诉的那大段台词,写得荡气回肠,诗意盎然,在平淡中迸发出一种不可遏止的感情冲击力量,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充分显示了曹禺戏剧语言个性化的特点。曹禺的艺术经验是多方面的,为戏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