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所传达的思想情感及其在艺术上的主要特色。

题目
问答题
简析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所传达的思想情感及其在艺术上的主要特色。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析《雷雨》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曹禺的剧作《雷雨》以20年代初期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对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里的父子、夫妻、兄弟、主仆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尖锐冲突的描写,深刻的暴露了剥削阶级家庭的黑暗、腐朽混乱和资产阶级的残暴和虚伪,并且为一群被侮辱被损害者提出了悲愤的控诉。作品还描写了早期中国工人阶级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资产阶级上层社会的风雨飘摇,以及它必然走向崩溃的危机,达到了作者借此意在“暴露大家庭的罪恶”的创作目的。尽管剧本存在着陆较浓厚的宿命论和神秘色彩,仍不失为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
《雷雨》在艺术上巨大成功首先在于它的戏剧结构的严谨和翔实,曹禺以极为经济的手段把过往的历史压缩在现实的情景中,把外部的社会矛盾压缩在周公馆内部的矛盾纠缠中,把侍萍一家人的命运压缩在周朴园一家的内部冲突中,使这个简单的乱伦故事几乎容纳了整个中国社会的各种尖锐的社会的和思想的矛盾冲突。《雷雨》另一突出成就还在于它所塑造的人物是真正个性化的。他们各有自己感情情绪变化的逻辑,各有自己把握人生和对待生活的方式,各有自己的思想愿望和要求。周朴园、蘩漪、周萍、周冲、侍萍等,无一不形象鲜明,生动,显示着作者丰厚的艺术动力。此外,《雷雨》中的人物对话富于个性特征和丰富的内涵,在语言上也很有特色。

第2题:

简析巴金散文名篇《爱尔克的灯光》的思想蕴涵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在散文《爱尔克的灯光》,作者以真挚、委婉的笔触,通过回忆姐姐的悲剧,以及关在这个小圈子里而发生的许多悲剧,提示了封建家庭囚禁了许多年轻有为的心灵,摧残了许多可爱的年轻生命,从而从理性和感性上彻底否定了一条“长宜子孙”的道路。作者庆幸于自己走上了冲破封建家庭,“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的道路,认为这才是一条光明之路,表达了对光明之路的不懈追求。
在艺术上,文章首尾呼应,两条线索互相交织,将爱与恨同对旧女子不幸命运的哀叹与手足新情的追念结合在一起,对封建礼教的诅咒与对光明世界的追求相辅相成,凝聚着浓重的抒情色彩。文章语言平易流畅,不事雕琢,似向老友娓娓倾诉回乡感受,一任内心回荡的激情汩汩地流淌出来。

第3题:

简析归有光散文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归有光是明后期“唐宋派”代表作家之一,反对前后七子拟古主义,主张文章取法唐宋古文,他的文章艺术特色有:
感情真挚:
归有光的文章写得感情真挚而饱满,含蓄深沉,韵味不尽。无论是写景、记事、叙人,都渗透着浓郁的抒情色彩。特别是一些叙述家庭琐事和亲旧聚散的抒情短文,都写得简洁朴素,悱恻动人。 如《项脊轩志》,写到“挺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叙写细腻:
归有光文学创作上学习了很多史家的笔法,善于选取生活细节描写人物,淡而传神。抓住一些片段的回忆,人物的几个动作、神态、言语,信手拈来,轻描淡写,以不多的笔墨,就写得栩栩如生、真切感人。 如《寒花葬志》,描写寒花“目眶冉冉动”。
通俗畅达:
归有光的散文文风朴实,他不刻意求工,文从字顺,平易近人,简洁准确,给人以清新之感。 如《项脊轩志》,写小阁楼的变迁,娓娓道来。

第4题:

简析《月牙儿》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在《月牙儿》的创作中,老舍把目光集中到都市的底层贫民,关注、思考、表现他们的命运,这是老舍创作的一个重要发展。小说描写了母女两代被迫为娼的遭遇。女主人公父亲早逝,母亲为了抚养她长大最终做了暗娼,“我”以此为耻辱,决心不走母亲的老路,但在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下,“我”根本找不到其他出路,为了养活年迈的母亲和自己,在走投无路时,也被迫沦为暗娼。作品揭示了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处于社会底层的妇女的悲惨命运。通过这一悲剧的描写,彻底的否定了整个旧社会,使作品达到了一个新的思想高度。《月牙儿》在艺术上也有新的发展。整部作品宛如一首抒情散文诗,它运用的是诗的语言,表现的是诗的情调,渲染的是诗的气氛。作品的抒情主人公是“我”。对于“我”的生活经历,作者并没有大肆铺陈;而对于我的内心情感,却着意抒写渲染,其基调是哀怨凄绝的。“月牙儿”是一个一再出现的象征形象,它使作品笼罩在清冷凄婉的光色中,象征着主人公的命运宛如一弯无力的月牙,在逐渐被周围的黑暗所吞噬。“月牙儿”的出现,渲染了感情色彩,烘托了气氛,强化了作品的诗意。

第5题:

简析废名《桃园》的思想主题及艺术描写上的主要特色。


正确答案:《桃园》通过阿毛小姑娘短暂悲哀的人生,歌颂了对爱与美的渴求和执着。也含蓄地批判了现实社会中的功利主义思想观念。阿毛身体虽病,但心中却始终充满着纯真的理想,充满着对美好人生的渴求。但是世人,包括阿毛的父亲却不理解她的心思。阿毛的凄然要求——在没有桃子的季节想要吃一个桃子,以及父亲为阿毛换来的玻璃桃子的破碎,都深刻地表达了一种美好理想与现实生活的极不协调,理想终归化为虚空。
《桃园》在艺术上的特点最突出的是运用西方现代派的手法如意识的技巧来挖掘人物的内心活动,阿毛的动作很少,但心理活动和却非常丰富;作品虽短,但内涵非常深厚。止外,整个作品始终渗透着作者浓郁的主观感受,作者的理解与同情都融化在人物的刻画和事物的描写上。作品的语言清新质朴而又时有冷峻之味,形成一种淡雅而幽深的诗意。

第6题:

简析许地山的散文集《空山灵雨》的思想和艺术


正确答案: 思想:
1、对人生哲理的玄想,是《空山灵雨》的基本内容。“生本不乐”的佛教多苦乐观,他悠怨地对“死”的礼赞,流露出许地山思想的迷惘和矛盾。
2、平民主义的礼赞,如《落花生》它以质朴无华的语言,写质朴无华的落花生是“有用的,不是伟大好看的东西”,自然地引发出为人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
3、夫妇情感的抒写,写闺房之趣相思之苦,透露出性爱有信仰、人性与佛性的冲突,以及二者由共处到对抗的经路,而以人本主义对禁欲主义的胜利表明了作者终于弃佛入世的心路历程。
艺术:“空”与“灵”的韵味境界,《空山灵雨》在艺术上的独特造诣。不少作品都带着若隐若现、朦胧、洒脱的语言蕴含着破费咀嚼的玄理思辨。

第7题:

简析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所传达的思想情感及其在艺术上的主要特色。


正确答案:作者写《荷塘月色》,正值1927年蒋介石叛变,大革命遭受挫折的白色恐怖的历史时期,作为一位正直的、怀着满腔爱国热忱的知识分子,他无疑是极为痛苦而为祖国深感忧虑的。他的压抑、沉闷的感情,以及对黑暗现实和反动统治的强烈不满,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流露,作者也正是想借淡月掩映下的荷塘景色,摆脱现实的烦恼,追求刹那安宁的心境,同时也体现了他追求美好、自由生活的理想。文章结构镇密细致,以“背着手踱着”尽情受用无边荷香月色为行文线索,从出小径至荷塘复又归来,使内在思绪的复杂变化从空间顺序中得以表露。作品先着重写荷塘之美,继引出月色,再写荷塘四周,动静结合,疏密相间,从里到外,由近及远,月光与荷塘融为一体,内心情感与景色相互契合,诗情画意,简直就是一幅国画写真。文中运用了比喻、对比、烘托、通感等多种修辞手法,想象丰富,描写生动传神,创造了独特的美的意境。语言清新自然,朴素优美,充分显示了来自清散文“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的风格特色。

第8题:

结合《背影》、《荷塘月色》等篇,论析朱自清散文的基本风格。


正确答案: 朱自清作为一代散文大师,他的散文所表现出来的基本风格是独特的。主要表现在:
首先是感情真挚。深厚的情感注入是朱自清散文脍炙人口的重要原因,所抒之情都是作者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的流露,没有任何斧凿的痕迹。他的以家庭生活为素材的作品中所表现的或温厚、或感伤、或幽默的人伦之情,颇为动人。如《背影》就是写出父子之间那种醇厚、深沉的情感交流,并蕴涵对人生社会的深切体验《儿女》中所含幽默的情遐与温馨的气氛,无不真诚,亲切。
其次在于细致入微。朱自清的散文往往取材者小,所见者大,以点滴的感受或是微不足道的情景升发出深广的思想内蕴,而且他善于用工笔式的细腻对情景加以精巧的描绘和刻划。作于1927年的《荷塘月色》就是以玲球剔透之笔绘出一幅中国式的泼墨写意的清新幽雅的月色荷塘画,并由此倾诉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心灵深处的忧伤与烦恼,追求与希望。
再次是情与景的交融。朱自清的散文名篇,写景的往往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既有朦胧的画意,又有幽幽的诗情;而抒情的又往往情中见景,充溢着匆勿行色,水乡风光。
情与景互通。《荷塘月色》中的荷塘本很平常,而在朱自清笔下,却无美不备,淡淡的月色,田间的荷叶,薄薄的春雾,蓊蓊郁郁的树及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组成了一幅意境优美的工笔画,梅雨潭的绿,秦淮河的波与光,弦歌画肪,……都能招人入内,心生亲临其境之感。
第四,在于构思的缜密精巧,极具匠心。背影已是出奇制胜,而《荷塘月色》意在写心中“颇不宁静”,一路写来,却又处处见“静”,《松堂游记》虚实并举,又一情贯注。
最后,在于朱自清的语言艺术。朱自清的散文语言美而又质朴,精巧而又镇密。他善用华美和漂亮的语言表达心绪,但又毫无造作之感,完全自然天成,美得质朴,美得自然。同时他的散文也讲究节奏感和韵律美,善用长短句的巧妙搭配,读来错落有致,朗朗上口,颇有跌宕回环的听觉美感。
朱自清的散文以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独特风格在现代文学史上蔚然成一散文大家。

第9题:

简析冰心散文创作的思想基调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冰心的散文较之小说、诗歌成就更大。冰心在美期间曾因病住院,身在容中,又卧病在床,思念故乡之情、慰冰湖的秀色,凝结为情真意切的感情实录,除了她在小说和诗歌中对母爱、童真、自然的礼赞以外,同期所作的《寄小读者》又加进了对“可爱的海棠形的祖国”的热爱眷念之情。在另一本散文集《往事》中,她写道:“乡愁麻痹到全身,我揉着头发,发上揉到了乡愁;我捏着指尖,指上捏着了乡愁。”贯穿在冰心散文中游子的那种思绪和爱国情愫,像一根红线将她过去诗文中的“三爱”升华到更高的层次,赋予其作品更积极,更丰厚的内涵。在《寄小读者》中还一如既往地倾注着她对儿童的爱,她以优美亲切的文笔,“童心来复”的情愫、温情款款的风度,与小朋友娓娓谈心,陶冶他们纯洁进取的情操,字里行间倾注了一腔挚爱。冰心的散文,回响着“爱”的主旋律与其多重奏,具有净化人的心灵,陶冶别人的情操的作用。
冰心的散文在艺术上往往是情感的抒发胜干事实的描述,她善以情动人,用温柔的情丝和淡淡的忧愁感染读者,把作者带进诗一般的美妙境界中,冰心的表现手法委婉细腻,语言清新曲雅,体现了一个女作家特有的妩媚多姿的风彩。

第10题:

简析《日出》的思想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日出》没有传奇性的故事。学生出身的交际花陈白露,住在大旅馆里,靠银行家潘月亭的供养过着夜生活。童年和学生时代的好友方达生闻知她堕落了,从家乡跑来"感化"她,让她跟自己结婚并随自己回去。但对社会和恋爱家庭生活都已失望的陈白露拒绝了他。此时同楼的孤女"小东西"为了逃避蹂躏闯到她的房间,她虽全力救助,但终于还是被黑帮头子金八手下的人卖到妓院里,不堪凌辱而死。潘月亭也被金八挤垮,银行倒闭。陈白露慑于黑暗之浓重,看不见出路,黯然自杀。方达生则表示要与黑暗势力抗争,迎着日出而去。
《日出》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比《雷雨》更成熟,更显露了作家独特的创作个性与艺术风格。作者利用陈白露的"休息室"和翠喜的"宝和下处"有限的空间,召来了三教九流,全声色地表现了魑魅魍魉盘据的旧世界,揭示了"损不足以奉有余"的剥削制度的本质,因而使《日出》既有鲜明的时代性,又具有深广的历史内容。在艺术上,作者"试探一次新路",他舍弃了《雷雨》中"太象戏"的结构和"用的过份"的"技巧",采取了与表现"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形态相适应的"横断面的描写"。用"片断的方法",用"色点点成光彩明亮的后期印象派图画"的技法,写出"社会的真实感",因而《日出》具有纪实性的特点,开放、真切、自然。人物形象的刻画,仍是《日出》最成功之点。对于陈白露和李石清,作者主要是写他们性格的复杂性、内心的激烈冲突和他们被窒息被毒化的心灵历程。而对胡四、顾八奶奶、张乔治、福生等形象的刻画,则是着眼于他们性格的主要特点,用夸张、重复、强调的手法,使它更突出,更鲜明,如:胡四的"贱"、顾八的"俗"、张乔治的"洋奴相"。翠喜的刻画体现了作者主观的感情与客体描写高度有机的融合。他写出了一个老妓女的职业特点、生活习惯、人生哲学和感情表达的方式,没有人为美化她,但却写出了与粗俗的外表形成对比的"一颗金子的心",使这个悲剧形象具有强烈的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