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第1题:
简析堂吉訶德的形象
正确答案:
堂吉訶德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长篇小说《堂吉苛德》中的主人公。这是一个复杂而矛盾的人物,小说写他读骑士小说入了迷,自己也仿效骑士的做法,离家出走,到处游侠,结果闹出无数荒唐笑话的故事。这一人物的最显著特征是脱离现实理想。
他满脑子都是骑士小说中所写的离奇古怪的东西,现实世界的一切都被扭曲而变了样,耽于幻想成了妖魔鬼怪出没的环境,成了他行侠的对象。他单枪匹马地乱冲乱杀,与人无利又害了自己。但是他不同于封建骑士,他的目的是主持正义,除暴安良,他的理想中包含着人文主义思想,他是一个脱离实际的理想主义者。
堂吉訶德的另一个特点是行动盲目,办事不讲实际,他想用错误的方法来实现社会正义,想要恢复过时的骑士制度。不过,他也表现出为实现理想奋不顾身的献身精神。
堂吉訶德是可笑的,又是可敬的,这是一个喜剧性形象,又具有悲剧性因素。这一形象的矛盾反映作家本身的矛盾,在这一形象身上既有作家加以嘲笑的落后的东西,又有他加以美化的理想的东西。
第2题:
简析孙悟空的形象。
正确答案:
孙悟空:
①具有自由与反抗精神:孙悟空本是花果山上的一只石猴子,他出世后,就在仙山福地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他大闹龙宫、冥府,自称齐天大圣,高喊“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号。大闹天宫,把那些天兵天将打得落花流水,把玉皇大帝吓得惊惶失措。
②智慧与勇气兼备:孙悟空神通广大,在取经路上总是一马当先,奋勇无敌,还善于运用各种巧妙的战术来战胜妖魔,或变成苍蝇探听情况,或变成妖魔的亲友,或夺取他们的法宝,或捣毁他们的巢穴。有勇有谋,无往而不胜。
③具有顽强的人性色彩:孙悟空有情有义,爱憎分明,坚韧不拔地追求理想。他仇恨残害人民的妖精魔怪,帮助受苦受难的群众,对唐僧重情重义,即使被误解赶走也始终牵挂着师傅,在取经途中顽强拼搏,翻山越岭,擒魔捉怪。
④顽皮活泼,乐观幽默:孙悟空调皮活泼,唐僧称其“泼猴”,猪八戒常常被他戏弄。在西行途中始终保持乐观精神,从不说放弃,面对危机,总是靠努力化险为夷。
第3题:
简析汪文宣的形象。
正确答案:
①汪文宣是一位心地善良、忠厚老实而又显得懦弱无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
②在公司他是一个可怜的小公务员,受尽冷眼和欺负;在家里他要忍受婆媳矛盾和无休止的争吵带来心灵上的折磨,终于在贫病交加中忧郁而死。
③造成汪文宣悲剧性格及命运的根源,在于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因而,便构成了对社会制度的揭露和控诉。
第4题:
简析《狂人日记》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具有独特的结构模式、表现手法和叙述视角,并成功地塑造了“狂人”的艺术形象。首先,在结构上,采用日记体,借鉴西方横截面式结构,按照狂人的病情和意识的流动来组织小说,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注重故事情节的结构方式(线性叙事方式)。其次,在艺术表现上,大胆采用了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第三,在叙述视角上,《狂人日记》的“日记本文”部分采用的是白话,叙述者是白话文的第一人称“我”,“序言”部分采用的却是文言,叙述者是文言文的第一人称“余”,这样在文本中就出现了两个对立的叙述者(“我”与“余”),形成了两重叙述和两重视角。第四,成功地塑造了丰富复杂、蕴藉深厚的狂人的艺术形象。
第5题:
简析狂人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正确答案:
①一个既有现实性又有象征性的独特艺术形象。
②狂言狂语包含着真理和正义。
第6题:
简析简•爱和罗切斯特的形象。
正确答案:
简•爱是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和叛逆精神的女性。她不愿放弃做人的尊严,敢于反抗傲慢无理和专制自私的男人,不愿意接受以男性为中心的妇女观,不作“家里的天使”。她对爱情有独特的理解,认为爱情的前提不是门第,不是金钱,而是人格的平等。她大胆反抗不公正的家庭和学校教育,即便遭到无情惩罚也绝不屈服。尽管简•爱只是一个“矮小,脸色不佳,不美”的女孩子,但她却具有伟大的人格力量。简•爱的出现,标志着欧洲文学史上新女性的诞生。
第7题:
简析《狂人日记》的思想性与象征意义。
正确答案:
《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现代小说,全篇以“狂人”的病情发展为线索,以他流动的意识内容为描绘对象,逐层深入地揭露了封建道德的残酷性与虚伪性。把猛烈的炮火对准了传统的封建道德,揭露了这种道德是一种“吃人”的道德,几千年的封建史是“吃人”的历史。全文以现实和象征相结合的手法写成。狂人意识流动分三个层次:
(一)、感到赵贵翁和路人都是“吃人”的人,都要吃他;
(二)、知道大哥也是“吃人”的人,也要吃他;
(三)、怀疑自己也在无意中吃过人。
以此揭示其象征意义的思想内涵:
(一)、封建道德在社会上的广泛影响,造成封建社会人与人关系的普遍冷酷;
(二)、封建道德在家庭关系中的贯彻,即封建的家族制度,使家庭关系也带上的反人性的“吃人”性质;
(三)、在传统封建道德的无情侵染下,在封建社会中成长起来的人都有可能沾染上一些“吃人”思想,都有可能在无意中吃过人、害过人。
在人物塑造上,《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形象也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他是个“迫害狂”患者,他病态的心理恰恰昭示了在“吃人”的社会,已经意识到封建传统思想的荒谬性。内心活动极为丰富,却难以转化为外部行动。象征了自觉对封建思想、封建伦理道德进行反抗的首先觉醒的知识分子。
第8题:
简析蘩漪人物形象。
正确答案:
蘩漪的性格是《雷雨》中最富有"雷雨"气息的,她素来阴鸷怪异,时而敛声息气,时而疯狂爆发,还有她那畸形的爱情、欲望的冲动、无用的挣扎,都裹挟着一种闪电雷鸣般的突发性和猛烈性。作为周朴园的继室,她不甘心为人摆布,厌倦了冷寂阴沉的家庭,爱上了周家的长子周萍,落到了伦理和感情激烈冲突的地步。她越是在追求憧憬中的幸福,也就越将自己带入了一个既毁灭着自己又毁灭着别人的处境。
第9题:
简析萧涧秋形象。
正确答案:
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极想有为,怀着热爱,而有所顾惜,过于矜持。”“徘徊海滨”的人。
第10题:
简析愫芳形象。
正确答案:
愫芳是剧中最感人的艺术形象。她出身于江南名门,受封建士大夫文化熏陶,父母双亡,寄居在姨父曾皓家里。她爱曾文清,是精神上的苦恋者,爱得极其痴情、纯真,她把自己对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寄托在曾文清身上,以曾文清在外面成了“人”为自己最大的欣慰与幸福。因为她与曾文清的微妙关系,常受曾思懿话中带刺的精神折磨。她性格温柔文静,沉默忧伤,忍受着寄人篱下、看人眼色的生活,忍受着曾皓和曾思懿对她的精神折磨。她的性格中最具有美学价值的是:宁愿牺牲自己,但愿能使别人快乐的道德情操。她自愿留在曾家就是希望曾文清在外面成了“人”。她坚信这一点,以为除非“天真的能塌”,曾文清是不会回来的。但是曾文清经不起风浪又回到腐朽的封建家庭,破灭了她对生活的一点向往。愫芳性格有坚强的一面,她说:“人总该有忍不下去的时候”,她在剧中第一个喊出“这样活着是为什么呀”,表现了她对旧生活的否定。最后她跟瑞贞一起出走,向过去告别,面向未来,表现了埋葬旧生活,走向新生活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