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写作过程的规律。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写作过程的规律。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三个阶段与双重转化规律
三个阶段:“感知——构思——表述”
双重转化:“物——意——文”的双重转化规律。
1、物——意的转化;2、意——文的转化。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正确答案:
①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
②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③学生的心理内部矛盾是思想品德发展的动力。
④思想品德的形成是长期反复积累和发展的过程。

第2题:

简述写作过程中对典型材料进行选择的要求。


参考答案:(1)材料要具有代表性;      (2)材料要最有精神启迪效果;     (3)材料要具有可读性。

第3题:

简述练习过程的一般规律。


正确答案:
答:(1)练习成绩的逐步提高。
(2)高原现象。
(3)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

第4题:

简述写作过程的规律。


正确答案: 三个阶段与双重转化规律
三个阶段:“感知——构思——表述”
双重转化:“物——意——文”的双重转化规律。
1、物——意的转化;2、意——文的转化。

第5题:

结合你的写作实践,谈谈你对写作能力发展规律的认识。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与其身心发展阶段性有关,一方面要注意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置吸引学生写作的题材,一方面要设置一定的阶梯,循循诱导学生不断进步。九年义务教育分为四个学段,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写作的总目标和四个学段的目标,并将第一学段(1-2年级)定名为为“写话”,第二(3-4年级)、三学段(5-6年级)定名为“习作”,第四学段(7-9年级)定名为“写作”。
培养、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最为重要的是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认识世界
这一目标涉及到“阶段目标(1-2年级)”的第1条、“阶段目标(3-4年级)”的第1-2条、“阶段目标(5-6年级)”的第1-2条、“阶段目标(7-9年级)”的第2-3条、“高中(必修)课程目标•表达与交流”的第1-2条。文章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要写好作文就必须准确的认识客观世界,这种认识是一种全面的、客观的认识;而所谓的“全面”,是一种辩证的“全面”。在认识过程中,只有选好自己的立足点,才能抓住所要反映的事物的关键,才能相识的占有一切相关资料;在认识过程中,要是自己的观点、看法和主张具有正确性,就要在分析事理时坚持辩证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所谓的真切的认识世界,主要有材料的取舍来体现。
第二:整理思路
这一目标涉及到“阶段目标(5-6年级)”的第3条和第6条、“阶段目标(7-9年级)”的第4-7条、“高中(必修)课程目标•表达与交流“的第3条和第5条。文章不是字词句的随意堆砌,应接一定的章法排列。要使文章的条理清楚,就得注意它的开头与结尾、段落与层次、过渡与照应,这就牵涉到学生本身思路的清晰。从某种意义上说,所谓的整理思路,主要通过材料的安排以及文章的构思(及谋篇布局)来体现。
第三:锤炼语言
这一目标涉及到“阶段目标(1-2年级)”的第2-3条、“阶段目标(3-4年级)”的第5-7条、“阶段目标(5-6年级)”的第5-6条、“阶段目标(7-9年级)”的第8-9条。从某种意义上说,所谓的锤炼语言,主要有遣词造句(包括标点符号的运用)来体现。如有计划的多做一些造句练习,自然能“下笔如有神“了。
1、入门写作训练:小学进行写通句子的训练;
2、单项写作训练:又称片段写作教学、“小作文”,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为了培养某一方面的写作能力而进行的教学、训练活动;
3、综合写作训练:也称“大作文”,写成一篇文章的教学、训练活动。
4、强化写作训练:立论训练——提炼分论点训练——寻依据训练——列提纲训练。

第6题:

探寻写作规律,是写作理论研究的任务,有关应用文写作的理论知识,是对一般文章写作规律的总结。()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7题:

简述操作性技能学习过程中的练习规律。(也有学生说是练习过程中的规律)


答案:
解析:
操作技能的阶段操作技能中经常出现的常见规律:如萵原观象等(有一年真题出过):练习曲线:起付现象:联系成绩逐步提高等。训练要求非随机分派拉制组前后测实验的形式及优缺点。1.基本格式:G1O1O2 (实验组)G2 O3 O4 (控制组)2.优点:有控制组、前后测比较,一定程度控制选择偏差等,提高研究的内在效度;对比效果。3.缺点:①不是随机取样分组,影响实验效度:②有前测,前圮测交互作用。

第8题:

简述教学过程的规律。


正确答案:
(1)教学认识过程简约性的规律;
(2)教和学相互依存的规律;
(3)教学与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规律:
(4)教学要素的整体性规律。

第9题:

简述论文修改与写作的基本规律。


正确答案: (1)论文写作是从搜集材料开始,从中提炼论点,以结构的基本型进行布局,用准确、简洁、平易的语言表达。写作运动的规律可用“物--意--言”表现出来。修改的规律必须先从中心论点着眼,根据论证中心论点的需要订正和增删材料,这些是有决定意义的环节;再调整结构,斟酌表现形式,锤炼语言,修改运动的规律可用“意--物--言”表现出来。
(2)“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多改出华章。从思维方法来说,写作初稿时不妨多用一些发散思维以开拓思路,广觅材料,力求内容丰富充实;修改论文时主要是使用收敛思维,因为初稿材料难免会臃肿,词句重复,所以要对论文进行压缩,对材料进行提炼和集中,尽量删去那些可有可无的内容和罗嗦重复的词句,以达到结构严密、论点突出、文字简练朴素之目的。
(3)修改文章的初稿可以归纳为:“增、删、改、调”四个字,而以删、改为主。也就是增加必要的内容,删去多余的和不重要的字、句、段,修改错误的或不妥当的地方,调整结构和先后次序。

第10题:

写作有哪些规律?


正确答案: 写作的基本规律有四条:
(1)“物—意—文”转化律也称双重转化律。是说写作过程必须实行两重转化,即由物至意,再由意至文。
(2)多元因素统一律即在文章的写作过程中,主体和客体的诸多因素必然发生作用,并且达到融合统一。
(3)点化调整渐深律就是在写作中不断提炼、深化、修改、调整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提高文章质量的规律。
(4)知行结合通变律即把学习写作理论与写作实践结合起来,并且在写作中通变妙运,出巧创新,写出高质量的文章的规律。